陳 松
重慶建工住宅建設有限公司,重慶 400000
綠色建筑節能技術是指因地制宜,以節能為本,整體技術平衡發展的建筑技術。建筑行業在選擇這項技術時,應從適用性、經濟性以及合理性來考慮問題。由于當前的建筑技術處在高速平穩的發展階段,相應的建筑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多,具體施工中造成資源和能源浪費問題越來越多,不僅影響建筑施工質量,還會嚴重阻礙建筑行業的發展前景。盡管將節能技術與綠色建筑工程有機融合是大勢所趨,但現階段對于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的研究還停留在技術種類等方面。基于此,研究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的應用,不僅對于豐富該技術的理論具有長遠意義,還能為該技術的實踐提供參考。
綠色建筑節能技術作為新型技術,在當今時代具有以下重要性:第一,使用綠色環保的節能技術進行建筑設計,對于城鄉建設的空間布局、建筑周邊的配套設施以及實際施工措施等環節都大有裨益。要想深入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實現生態建設的具體目標,就需要進行綠色環保設計、施工及管理。第二,綠色建筑節能技術不但具有環境效益,對于施工方而言,還能為其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使用綠色建筑節能技術進行建筑施工,可以減少施工垃圾的產生,從而為建筑施工方節約大額的垃圾處理費和環境保護成本。科學合理的綠色施工能幫助減少施工現場的揚塵情況,這對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十分有好處。另外,綠色施工方式可以大幅度減少燃煤量,節約施工成本。第三,綠色建筑節能技術是新型的建筑技術,一旦為我國的施工單位所廣泛采用,綠色建筑必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我國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將顯著加快[1]。
就目前的建筑實際使用情況而言,室內噪聲難以避免,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調查顯示,常見的建筑主要的噪聲來源有外墻與窗玻璃傳導室外噪聲進入建筑內部、樓板傳導上層噪聲進入下層,以及上下水管中水流流動的噪聲。綠色建筑設計中,有效阻斷噪聲傳導的方法多樣,例如利用外窗系統防止建筑外噪聲進入建筑內部、樓層之間鋪設泡沫板進行隔音、排水系統降噪等。
文章著重介紹同層排水技術,這是一種改變傳統排水管道布網方式,使用排水支管與排水主管相連通,不穿過樓板,而是在同樓層之內建立連接關系。同層排水與傳統的隔層排水相比,優勢十分明顯。首先,排水管道不穿過樓板,阻斷了噪聲在樓層間的傳播,靜音效果好;其次,同層鋪設管道技術難度小,便于后期排水管道的維修和護理;最后,同層排水采用更加光滑的HDPE管道,節水效果好[2]。
太陽能作為人類最常用的自然資源之一,其具有可再生性且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特點,因此應用范圍較廣,而現階段人們利用太陽能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兩種:太陽能集熱板收集熱能以及光伏發電。從太陽能系統的優勢來看,其不僅低耗能,無能源枯竭危機,不消耗燃料和架設輸電線路即可就地發電供電,還十分安全且環保,無噪聲,無污染排放,清潔干凈。太陽能集熱板不僅安裝方便,在日常的建筑應用中可以不受資源分布地域的限制,還可充分利用建筑屋面的優勢,建設周期短,獲取能源花費的時間也短[3]。從當前的太陽能發展現狀來看,這項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運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造價、所消耗的能源數量,還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運營成本。
為了實現建筑的保溫性,最大的難點是在北方的冬天,晝夜溫差大,室內外溫差大,建筑的表面容易凝結成冷凝水,其中的雜質和墻體表面發生氧化反應后,會產生一定的腐蝕性。為了避免建筑表面產生冷凝水,并且解決外墻保暖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采用屋面保溫技術,例如外墻飾面干掛技術等。
屋面保溫技術是一種兼顧保溫性能和安全性能的綠色建筑節能技術,具有以下優勢:第一,保溫效果明顯,保溫材料輕薄及系統構建避開“熱橋”影響,從而使其充分發揮輕質高效的保溫效能。第二,保護建筑表面。層面保溫材料本身無腐蝕性,不會傷害建筑表面,而且從物理層面上起到了隔離建筑表面與外界環境的作用,集保溫、隔絕濕度、防紫外線三大優勢于一體。第三,能夠幫助提升建筑內部舒適度,應用該技術可保持室內溫度,在寒冷的天氣里,使其不產生較大變化;隔絕雨水的侵蝕滲透,在陰雨天氣里,防止建筑內部受潮,最大限度地保證建筑使用的舒適度。第四,不影響室內利用空間。傳統的內保溫方式會減少建筑內部的使用面積,但是采用綠色建筑設計則會使建筑使用面積有所增加[4]。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目前的建筑動力通風方式大體上分為兩類:第一種是依靠打開門窗通風與打開廚衛排風扇通風的傳統通風方式。這是最常見的居民住宅使用的通風方式,優勢是裝修成本低廉,操作難度低,而劣勢是打開門窗會讓室外噪聲進入室內,打開排風扇會產生噪聲污染,而且通風效果也不夠理想。第二種與第一種相比有一定的改進,是采用外墻進風設備+衛生間出風口+屋頂排風扇的新通風系統,即房屋呼吸系統。房屋呼吸系統是把高空處的空氣引入建筑內,排出室內空氣,達到交換通風的目的。這種方法的通風質量、效率都很高,并且房屋呼吸系統自帶空氣凈化功能,還有升溫與降溫、加濕與除濕等功能,可以根據使用需要進行自由選擇,是一種非常人性化的綠色建筑設計理念[5]。
天棚采暖制冷技術適用于混凝土建筑,是指將具有特殊功能的工程專用新型塑料管道鋪設在樓板內,管道內通入循環水來調節建筑內的冷暖狀況。供暖季的供暖進水水溫大約為33℃,回水水溫大約為30℃;制冷季節的制冷進水水溫大約為18℃,回水溫度大約為21℃。通過調節循環水的溫度,保證室內溫度維持在26℃左右,營造舒適的室內環境。管道的材料可起到熱量傳導作用,輔助循環水調節室溫。這項技術不僅健康高效,能冬夏兩用實現采暖和制冷,使采暖制冷與新風置換系統完全分離[6],同時不會破壞建筑,不依靠室外機箱,不占用室內有效使用面積,且系統材料的壽命與建筑壽命一樣長久。輻射散發的溫度調節方式無風感、無氣流感,且輻射溫度低于人體皮膚溫度,不會有烘烤的感覺。
中央除塵系統指通過中央控制,使主機與吸塵區分開工作,同時增設室外排氣功能,避免室內污濁氣體的循環。與傳統吸塵器相比,中央系統的優勢如下:第一,中央控制系統統一調控,協調能力更好,減少了過濾不全面、不均衡的問題;第二,中央排氣系統能夠統一將吸塵區吸入的灰塵和污濁氣體等排出,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問題,該系統目前的使用要求低、范圍廣,尤其適用于除塵通風需求高的公共場所,如地下倉庫、精密儀器儲藏室等;第三,中央除塵系統的操作難度也很相對較小,在清潔時只需要將吸塵管與中央除塵系統的吸塵口相連接,即可便捷操作,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綜上所述,在能源愈發緊缺的今天,在建筑施工中應用綠色節能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加快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實現環保建筑的轉型升級,最大程度上提升建筑施工的品質,從而實現環保與節能的效果。基于上述情況,建筑施工者在具體的操作中要對綠色建筑節能技術加以研究和改進,并且要把握好每一個工作細節,這樣才能將這項技術高效地運用到實踐中,進而推動建筑行業綠色環保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