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強
佛山市高明區交通運輸事務中心,廣東 佛山 528500
我國公路橋梁普遍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但由于混凝土自身材料的性質決定了其所具備的抗拉能力較弱,這就會導致在外力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出現路面、橋面裂縫的問題。此裂縫產生的初期,其波及范圍較小,但隨著后期運行中車輛數量尤其是重載貨車的增加,路面橋身承受的荷載隨之增大,會將原本的微小裂縫轉變為影響更大的裂縫,進而損壞結構,降低公路橋梁的安全性。部分養護單位未制定定期整體檢查的相關制度,導致可控制的初期裂縫未能得到很好的處理,隨著時間的累積,裂縫寬度變大、變深,嚴重的甚至形成貫通裂縫,裂縫中還可能會夾雜碎屑等垃圾,無法維持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此時再進行養護和加固已無法挽回損失[1]。
作為城市、區域間經濟、文化交流的介質,公路橋梁的質量十分重要,其已經成為路網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運行中會遭受到風雨雪等惡劣天氣的侵蝕,易出現自然損傷的情況,若未能及時發現或處理,將會影響公路橋梁的正常運行。由此可以看出公路橋梁的運行中設置對應的養護管理辦法和應用加固維護技術至關重要,不僅能夠延長公路橋梁的使用壽命,還能夠保障出行人員的切身安全,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因此,在公路橋梁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部應加強養護管理并積極應用加固維護技術,實現“建、管、養”一體化,作用于日常運營養護中[2]。
對于公路橋梁而言,其在不同的地質環境、氣候條件和外界施壓情況中所提供的承載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并且上述要素并不能夠提前精準預測,需要對公路橋梁開展常規養護作業活動,以保證其穩定提供支持。首先,要檢查排水設施的運行情況和鋪設情況,檢驗其是否處于暢通的狀態,防止帶來積水的問題,破壞路面和橋面結構[3]。其次,要檢查伸縮縫中是否存有雜物,并及時清除,以此提升伸縮裝置的作用效能,同時關注路面、橋面的清潔程度,檢查和清理雜物,做好控制和預防風化作用的工作,針對已經存在風化問題的結構要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最后,應聚焦特殊位置,此區域結構會因外部條件的制約出現被腐蝕和銹蝕的狀況,因此要在日常管理中依據結構特征和外部環境的特點,說明防腐和除銹的具體意見。
養護單位要明確自身在養護公路橋梁所起到的作用及需要落實的責任,通過設定動態檢查制度對運行過程予以監控,及時發現并處理病害,精準識別病害的種類、特點和作用效果,基于此給出延緩病害擴展的辦法,以此維持公路橋梁整體的穩定性。若已經出現蔓延的趨勢,要與技術人員取得聯系,并重新對此區域進行加固和除病害作業,從而消除病害對結構產生的不良影響。檢查橋梁的上下部結構和設施的工作情況,采取目測和精準計算相結合的辦法,從橋梁的外觀出發,查看是否有破損的問題,并判定支座結構和伸縮性能的優良程度,在對相應的結構檢測完畢后,需要準確真實地記錄所獲取的信息,從而為檔案的建立和保存提供支持。動態檢查活動的周期保持在1個月左右,但對于一些地震帶和地質災害頻發的地區,應適度提高整體監控的頻率,以此保證公路橋梁結構的安全性。
現階段,在對公路橋梁進行養護的環節中,需根據橋梁上一周期對橋梁類型的判定,決定下階段橋梁的定檢周期,開展定期檢查工作。養護部門要與專業的工程技術團隊合作,由其提供專業的測量儀器,并運用精準測量和目測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找出運行中存在的結構問題,依據所顯示的病害、結構損傷情況等與有關部門取得聯系,說明損傷出現的可能原因,從而精準定位病害原因,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同時生成評價報告,說明被檢測公路橋梁的安全水平,指出質量問題,給出對應的維護加固意見。對公路橋梁結構實施定期檢查能夠縮短發現主體結構和附屬結構缺損隱患的時間,使得所提出的維護加固意見更具有針對性,從而保障公路橋梁處于高質量運行的狀態,顯著提升安全水平。
養護計劃的制訂要依據評定等級的結果,確定公路橋梁是否存在較大裂縫等制約其穩定性的要素,若存在則需制訂養護計劃,該計劃需具備安全性和經濟性的特點,能夠在保障公路橋梁穩定運行的基礎上,適度降低所耗費的成本和消耗的時間,延長使用壽命,為構建良好的路網結構奠定基礎。
公路橋梁無論是在施工,還是在后期養護中都會產生各種數據信息,而以上信息數據正是保障在出現結構失穩等問題中快速定位隱患、故障的必要參照,要重視對數據信息的管理工作。相關單位的人員要具備建檔和歸檔的意識,將相關數據信息上傳到平臺,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對數據信息的動態管理。根據現行的養護管理辦法,保證每個項目都有其對應檔案,落實“一路一檔、一橋一檔”的原則,消除不必要的信息篩選時間,提升安全隱患排查的效率,以此降低養護成本。對于已經完成養護作業的公路橋梁,要保證信息更新的即時性,將更改的結構信息和數據參數等及時上傳至云平臺。
在公路橋梁使用過程中,裂縫屬于常見病害,其出現的位置不同,但處理過程具備一定的相似性。實際作業中可運用裂縫縫補加固技術,針對已經出現裂縫的位置,首先將垃圾雜物等清除干凈后,將水泥灌入裂縫中,采取灌漿法提升裂縫區域的抗壓抗拉性能。若未采取基本操作,隨著時間的推移,裂縫的寬度會逐漸增大,且在下雨時會變為滲漏水的通路,不利于維持結構的穩固性。由于不同結構其形態和受力狀態存在差異,在應用基礎技術后,要根據結構的差異及運行的特點采取對應的處理辦法,例如在梁體上要增設補強結構,一般采用粘貼鋼板或體外預應力索的辦法增加截面強度,以此提升梁體的剛度水平,而對于非結構,例如伸縮裝置和橋面等,要采取修補的辦法,提升其性能。
修復風化部分所應用的技術為鋪裝加固,其作用的位置是橋面鋪裝層,主要是通過采取加裝補強層的辦法保證結構的穩定。應用該技術,首先要將原本的鋪裝層鑿除干凈,為補強層作用提供空間,然后將加設的補強層與原本的橋梁梁板貼合緊密,借助先進的工藝,使新設結構和原本的結構形成有機整體,組合為全新的截面。利用此技術能夠提升橋梁的受力和剛度水平,保障其獲得耐久沖擊載荷的功能,同時橋梁在雨水的沖刷下能夠維持原本的性狀,可顯著延長使用年限。
此技術的應用可以解決橋梁公路的結構性問題,利用增加構件的辦法,起到提升穩固性的作用。構件的增設同樣要在原有結構的基礎上開展,整個過程的流程較少,操作較為簡便,運用構件加固技術要在設置完構件后,檢查整個結構的穩定性,對其整體性能予以優化,依據安全通行的切實需求,衡量加固后的效果。
基礎加固技術的適用范圍較為廣泛,同時此技術能夠解決較為嚴重的基礎結構失穩的問題。在外部不良因素的影響下,會出現墩臺沉降情況,此情況的產生將會造成樁身傾斜的現象,并且由于部分墩臺所采用的樁基礎開挖深度不足,為應對外部的沖擊力,在水流高壓快速沖刷的作用下,地基的承載力逐漸下降,導致公路橋梁的結構不能夠承受其上施加的重量,縮短了使用年限。因此,運用基礎加固技術,以提升地基承載力為作業的出發點,通過將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打入樁基礎或補設鉆孔的方式,提升樁基礎的承載力,還要擴展原本的承臺,使其與樁頂的連接更為緊密,如此在墩臺承受較大作用力時,能夠將一部分的壓力傳遞給新樁基,以此保證樁基礎的承載能力,提升穩定程度。
綜上所述,我國對公路橋梁工程的重視程度逐步提升,這與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需求的提升存在著必然聯系,為保障人們能夠享受到更為優質的服務,相關工作人員應對公路橋梁施工完后的養護工作給予更多的關注,落實常規養護工作,加強公路橋梁檔案管理,以便能盡快定位結構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加固維護意見,并積極應用加固維護技術,以提升公路橋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