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林明 陳 沖
專利申請被授予專利權后,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 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這是法律賦予專利權人的壟斷與排他的權利。然而,為了平衡專利權人的壟斷利益與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權利人也有義務充分公開其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即專利制度所謂的“公開換保護”①尹新天.中國專利法詳解 [M].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357.。
審查實踐中,審查員對于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是否充分公開的判斷非常慎重,但是,隨著技術革新的日新月異以及各領域技術交叉融合發展,增加了判斷的難度。專利申請一旦被認定為公開不充分,根據《專利法》第33條的相關規定,申請人就很難通過修改來克服該缺陷,從而會導致專利申請被駁回。反之,如果確實未充分公開的專利申請,被授予專利權后,則又不利于推動技術進步,損害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因此,如何正確理解說明書充分公開的適用對于推動技術進步,平衡專利權人與社會公眾的利益至關重要。
下面從具體的案例出發,分析說明書是否充分公開的判斷思路以及判斷時經常存在的誤區。
案例1,申請人認為現有的燃氣輪機發電機組成套設計中,聯軸器常采用剪切銷式安全聯軸器、膜片聯軸器或膜盤聯軸器將燃氣輪機的輸出功率傳遞給發電機,但是各種方法均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剪切銷式安全聯軸器的安全保護精度低、不能實現精確剪切;一般膜片或膜盤聯軸器實現的角向補償值為0-1°,位移補償值為0-5mm;膜盤聯軸器徑向尺寸大、加工精度高、重量大。為此,申請人提出一種新的聯軸器,在說明書中具體記載為,聯軸器包括:用于與燃氣輪機相連的輸入盤構件、與燃氣輪機的輸出軸同軸設置的中間軸組件,中間軸組件的輸入端與輸入盤構件通過凹凸球面配合連接,以傳遞功率并吸收燃氣輪機熱膨脹形成的角向位移偏差。中間軸組件輸出端的外圓上套裝有空心筒狀的液壓保護筒組,液壓保護筒組的外圓上套裝有輸出盤構件,輸出盤構件與發電機通過齒輪結構相連,以傳遞功率并吸收燃氣輪機熱膨脹形成的軸向位移偏差。液壓保護筒組用于在注入液壓油后,液壓油產生壓力液壓保護筒組的內壁和外壁產生彈性變形,以分別與中間軸組件和輸出盤構件過盈配合以傳遞功率,液壓保護筒組還用于在發電機過載使輸出盤構件與液壓保護筒組之間的摩擦力大于液壓保護筒組與中間軸組件之間的摩擦力時斷裂,以釋放注入的液壓油以使液壓保護筒組恢復彈性變形進而使中間軸組件和輸出盤構件連接斷開。其中輸入盤構件的第一側與燃氣輪機可拆卸式連接,輸入盤構件的第二側設有朝其第一側內凹且呈球形的球形槽。中間軸組件包括配合設置于球形槽內、且相對球形槽轉動以吸收角向位移偏差的球頭體,球頭體與位于球形槽外且與燃氣輪機的輸出軸同軸布設的中間軸連接。輸入盤構件包括輸入盤和連接盤,輸入盤的一側通過法蘭結構與燃氣輪機相連,連接盤與輸入盤同軸布設且與輸入盤的第二側可拆卸式連接;球形槽布設于輸入盤和連接盤內;輸入盤上的球形槽與球頭體間隙配合,連接盤上的球形槽與球頭體過盈配合。
說明書中記載的效果為:通過中間軸組件與輸入盤構件之間的配合連接實現燃氣輪機熱膨脹形成的角向位移偏差的吸收;通過輸出盤構件與發電機之間的配合連接實現燃氣輪機熱膨脹形成的軸向位移偏差的吸收,從而本發明的聯軸器可同時實現安全保護和偏差消除。
案例1中,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包括消除燃氣輪機熱膨脹形成的角向位移偏差,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通過中間軸組件與輸入盤構建之間的配合間接來實現,具體是通過輸入盤上的球形槽與球頭體間隙配合來實現。
本領域技術人員知道間隙配合是指具有間隙的配合,相互配合的部件之間允許存在一定的相對運動,因此,可以判斷通過球形槽與球頭體間隙配合實現消除燃氣輪機熱膨脹引起的角向位移偏差是可以實現的。進一步分析,說明書中還記載有連接盤上的球形槽與球頭體過盈配合,而本領域技術人員同樣知道具有過盈的配合稱為過盈配合,相互配合的部件之間不存在相對運動。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知,當連接盤與球頭體過盈配合時,勢必會導致輸入盤上的球形槽與球頭體間隙配合不能達到相對運動的效果,進而不能實現角向位移偏差的消除效果。因此,說明書中公開的技術方案之間相互矛盾,導致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不能實現該方案,不符合說明書充分公開的要求。
案例2,申請人認為現在戴眼鏡的人越來越多,人們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時常會因為疏忽而忘記眼鏡放在什么位置,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去尋找,影響正常的日常生活。為此,申請人提出一種防止眼鏡丟失的解決方案,說明書中具體記載了眼鏡防遺忘機構包括眼鏡和裝載眼鏡的盒子,眼鏡上設置有用于定位的定位機構和用于報警的報警機構,盒子里面設置有用于開啟和關閉報警機構的控制裝置,盒子上還設置有用于顯示眼鏡位置的屏幕,控制器與定位機構和報警裝置通過信號接收機連接,報警機構是聲控或光控報警裝置,其報警機構設置在眼鏡的任一位置即可,盒子內設置有重力傳感器,用于感知眼鏡是否在盒子內。
說明書中記載了如下技術效果:通過在眼鏡上設置報警裝置以發出警示提醒眼鏡放置的具體位置。通過在盒子設置感應器以確認眼鏡是否放置于盒內,如果眼鏡不在盒內,啟動眼鏡盒上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警報裝置啟動,從而實現對眼鏡具體位置的確認,方便尋找到眼鏡。
案例2中,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防止眼鏡遺忘丟失,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通過設置定位裝置和報警裝置,來提醒眼鏡佩戴者眼鏡的位置,從而使佩戴者能夠容易找到眼鏡,防止丟失與遺忘。在本領域技術人員看來,說明書中僅記載定位裝置、報警裝置與控制裝置,但三者之間具體如何連接或者三者之間如何聯動并沒有在說明書中公開,更重要的是說明書中僅記載了定位裝置和報警裝置需要設置在眼鏡上,并沒有具體記載這些裝置設置在什么位置,而本領域技術人員認為眼鏡本身應當是重量較輕,體積較小的,因此在上面設置定位機構和報警機構需要進行特殊的設計,因此,站位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視角,認為說明書并沒有充分公開該手段,是含糊不清的。
根據上述兩個案例分析可知,我們在判斷說明書是否充分公開時,首先要站位本領域技術人員,從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視角來具體分析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是否符合清楚和完整的兩個條件,然后再分析是否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根據說明書的記載實現技術方案解決技術問題。
實踐中,申請人在形成技術方案,以及審查員的適用法條時可能會對說明書充分公開存在一定的誤區,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 誤區一
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價值并經權利人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等商業信息,而專利權則是通過“公開換保護”的原則,促進技術進步,避免重復研發,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之一,也是發明人在撰寫時存在的誤區之一。
國內一些剛剛成立的小型企業或個人,由于缺乏知識產權相關知識,在提交申請文件時,他們往往出于保護核心技術的目的,不愿意公開核心技術②魏大海.必要技術特征秘密化保護研究[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5(1):82-87.。這一類申請文件在說明書中僅給出任務或設想,未提供具體實施的技術手段,或者對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核心技術手段未詳細公開,導致不能實現技術方案、解決技術問題、產生技術效果,因此,導致說明書不滿足充分公開的標準,這是混淆專利權保護與商業秘密保護的典型情形。
2. 誤區二
判斷說明書是否充分公開的主體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而不是個體審查員,這是審查過程中容易產生的誤區之一。
隨著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以及跨領域技術攻關的合作增多,跨領域的、交叉學科的技術方案越來越多,對本領域技術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僅站位個體審查員,則很容易因為個體知識的局限而導致不能根據說明書的記載實現技術方案,從而導致判斷失準,或者未充分了解現有技術也會導致判斷有失偏頗。檢索是充分了解現有技術,逼近本領域技術人員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在進行判斷時,應當充分地檢索以了解現有技術,盡可能站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理解技術方案,并判斷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是否在說明書中充分公開。
3. 誤區三
特殊情形下,說明書公開不充分與是否具有實用性存在交集,往往在法條適用時需要慎重選擇③李微,權桂英,陳怡欣, 等.實用性和公開不充分法條適用的一些思考[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9,16(z2):151-153,160.。以下通過一個具體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3,一種煽除霧霾方案,申請人發現近些年來,持續高發、頻發、連片、且越來越嚴重的霧霾,使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成為公眾最關心的問題之一,霧霾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損害越來越大。針對霧霾大的問題,申請人提出一種消除城市和地區霧霾的方法,該方法主要是通過人工扇動除霾扇,然后形成風壓,將霧霾扇走。說明書中給出了風力計算的數據,風力計算:為煽除霧霾而進行的全民造風運動可以產生非常強大的風力和風量。如若平均每人用除霾風扇以20立方米*米/秒的速度造風(這只是小朋友的造風能力),則每人每分鐘可將1,200立方的空氣向前移動1米,每小時可將72,000立方米的空氣向前移動1米。以北京為例:北京市共有常駐人口2千多萬,再加流動人口約500萬,如果有1,500萬人加入煽除霧霾的造風運動中來,同時同向煽動除霾風扇,1小時內可將10,800億立方米的空氣向前推移1米,等同于把10米高、40公里長、40公里寬的地面低層空氣順著風向,在1小時內推移68公里,而北京市城8區的面積只有396平方公里(以500平方公里計算,可視為25公里長、20公里寬),這種風力足夠將首都剛剛形成的輕度霧霾移出北京城。
權利要求1.一種消除城市和地區霧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受霧霾影響期間的城市和地區,用人工按指定的方向,在統一的時間內共同煽動除霾扇,建立起風壓,迫使帶有霧霾顆粒的空氣定向動起來,從而消除城市和地區的霧霾。
案例3中還存在其他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問題,本文暫不討論,僅分析說明書是否充分公開和是否具備實用性的法條適用。
實用性是指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申請的主題必須能夠在產業上制造或者使用, 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能夠制造或者使用” 是指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在產業中被制造或使用的可能性。 滿足實用性要求的技術方案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并且應當具有再現性。
案例3中,權利要求1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均需要動用極大的人力資源,而且,同時調動上千萬人在同一時間內向指定方向扇風,其實施是極為困難的,因此,這種方式是不能夠再現的,或者極難再現。此外,即使能夠在人力上滿足要求,我們也會預判到,這種方式必然會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還會造成其他經濟方面的損失,因此,這種方式明顯不符合社會需要,缺乏有益效果,不符合《專利法》第22條第4款規定的實用性。從說明書是否充分公開的角度來看,如果認為扇除霧霾可以定為技術問題,那么說明書中公開的技術方案并不能解決所述技術問題,僅僅是一種想法,沒有具體的技術手段,因此,不符合說明書充分公開的規定。
案例3既不符合實用性的規定,也不符合說明書充分公開的規定,最終該如何適用法條,筆者認為:根據該案例,我們在適用法條時,當權利要求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明顯不具備實用性時,一般來說,要先適用實用性的條款,這樣更容易說服發明人,提高審查效率。
《專利法》第26條3款規定:說明書應當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準。《專利審查指南》對說明書是否充分公開進行了闡釋,并列舉了一些明顯的情形。本文結合上述案例分析,以及《專利法》《專利審查指南》的相關規定,提出判斷說明書要達到充分公開的思路:2個要求、1個標準、1個“人”的規定(在本文中簡稱“211”判斷思路)。
2個要求分別是指說明書充分公開需要達到的2個條件。根據《專利審查指南》的規定,充分公開必須滿足說明書內容清楚和內容完整的要求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 專利審查指南[M].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131-137.。內容清楚是指說明書應當從現有技術出發,明確地反映出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想要做什么和如何去做,且應當使用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術語。內容完整是指說明書應當包括有關理解、實現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所需的全部技術內容,凡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不能從現有技術中直接、唯一地得出的有關內容,均應當在說明書中描述。
1個標準是指判斷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在說明書中公開到什么程度,即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應當能夠實現。具體而言是指說明書對發明或者使用新型作出的清楚、完整的說明,應當達到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的程度。比如說明書中只給出任務或設想,或者只表明一種愿望或結果,而未給出任何能夠實施的技術手段,這屬于典型的未達到充分公開的程度。申請人非常關心技術方案公開到什么程度才符合充分公開的規定。筆者認為:申請人應當深刻理解專利權“公開換保護”的原則與商業秘密之間的區別,具體來說,申請人應當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明確技術方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再確定要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并對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手段進行詳細描述。
1個“人”是指判斷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是否充分公開的主體。判斷主體應當是本領域技術人員,而不應當為某一個具體的審查員,這一點至關重要。《專利審查指南》中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已有較為詳細的規定,但是,我們在判斷技術方案是否充分公開和是否具備新創性時,本領域技術人員看待技術方案的視角是不同的⑤張超磊,李閃.關于公開不充分、實用性和創造性適用的探討[J].河南科技,2019,(36):51-53.。在審查新創性時,本領域技術人員是站位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判斷得到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難易程度以及是否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而在審查充分公開時,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站位在本申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結合現有技術及其掌握的公知常識,判斷是否為能夠實現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
說明書充分公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既是申請人的撰寫義務,也是對審查員的審查要求。申請人撰寫時,如果未充分公開技術方案,則較難通過補正予以克服,最終會導致無法獲得授權;審查員在審查時,如果不能站位本領域技術人員準確理解技術方案,則會導致判斷錯誤而損害申請人的權益或者社會公眾的利益。因此,準確把握說明書充分公開的判斷思路對于申請人和審查員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