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大茅
(福州市廣播電視臺,福建 福州 350014)
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由于新媒體自身具有非常明顯的傳播快、多樣化等優勢,對于傳統媒體帶來了一定影響。在全新的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新聞工作人員必須熟練掌握采訪技巧,創新采訪策略,才能夠為傳統媒體受到受眾的認可提供支持。因此,當前需要在明確新聞采訪內容的基礎上,明確實際采訪工作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且結合采訪技巧、新媒體技術,制定出創新采訪工作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傳統媒體更好地迎接新媒體挑戰,為傳統媒體在新媒體背景下實現積極發展提供支持。
新聞采訪人員在每次采訪工作開展前,都需要做比較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制定本次采訪的流程、問題,以及需要在實際采訪中運用的邏輯框架,準備一些相對比較有價值的問題等,為后續采訪工作更加有秩序地開展提供支持[1]。前期準備工作與采訪工作質量有著一定的關系,做好準備工作,是保證采訪工作有序開展的基礎。在準備工作中,相關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新聞敏感性,要真正挖掘到新聞的關鍵點,制定出能夠吸引人們注意的重要問題,進而體現出傳統媒體引導輿論走向的作用,實現新聞資訊的實際社會效益。另外,針對準備工作需要掌握的信息,要保證其準確度,并且清楚掌握采訪的具體內容,做到知己知彼[2]。只有這樣,才能夠使采訪工作更加順利地開展,獲得更加有價值的信息,提升新聞采訪工作的有效性。
采訪過程中的各個細節是采訪人員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包括被采訪者的言行舉止、采訪過程中的實際反映和表現等,這些都是采訪工作得以有序開展的重要依據,也是影響采訪進度、信息質量的重要因素[3]。在實際的采訪中,采訪人員需要注重以下兩點技巧。
(1)在報道一些熱點新聞事件時,需要注意采訪的方式。一般情況下,有價值的新聞內容都不會直接體現出來,需要采訪人員通過暗訪等方式進行深入的挖掘,找到事件的真相。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采訪人員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時刻觀察周圍的情況,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為獲得更好的信息提供支持[4]。
(2)傾聽是采訪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如果一味地對被采訪者進行提問,很有可能造成被采訪者出現厭煩和不滿等情緒。因此,采訪中需要注重傾聽被采訪者的陳述,并且從中挖掘有用的信息,為制作出更加高質量的電視新聞提供支持。
采訪工作不僅僅包括提問環節,也包括前期的準備工作以及采訪結束后的材料整理和評價工作。采訪人員通過系統化的采訪流程,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保證電視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吸引力。因此,采訪結束后,采訪人員還需要對后續的整理工作給予重視,實際操作中需要注重以下環節:
(1)采訪后對于一些沒有得到答案的問題或者采訪要點,可以采用私下調查的方式,通過完善采訪工作獲得更加全面的信息,如走訪人們生活、收集事件素材等[5]。
(2)制作成新聞內容之前,采訪人員要對當前掌握的內容進行整理和分析,將線索串聯在一起,結合在各個環節得到的答案,制作出完整的新聞信息,體現出電視新聞的價值。
大部分電視新聞都是比較熱門或者人們關注度高的內容,采訪工作實際操作起來比較困難,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可能導致采訪工作無法繼續進行,比較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1)冷場。冷場是采訪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記者自身的問題導致,在采訪過程中可能給被采訪者帶來了一種不舒服的感受,或者是采訪過程中雙方處于不平等的情況,進而造成二者之間的關系不斷疏遠,出現冷場的情況[6]。
(2)抗拒。被采訪者出現抗拒的心理,主要原因就是采訪中涉及到一些隱私類問題,包括個人隱私或者商業機密等信息,這也是記者在采訪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既要保證提出的問題不會造成被采訪者產生反感情緒,還需要保證答案的整體價值。
(3)拒絕。造成被采訪者拒絕采訪的因素,主要和記者的采訪方式方法、語言運用合理性有關。如采訪中一些記者會提出一些與新聞信息無關的題外話,或者是語言直接,咄咄逼人,被采訪者感受到不尊重,就會直接拒絕采訪[7]。
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電視新聞的采訪工作受到了影響,以往的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于新聞信息的質量要求,人們對于新聞的整體要求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作為電視新聞制作的基礎環節,新聞采訪工作需要采用全新的理念,發揮出傳統媒體的優勢,為獲得更加高質量的電視新聞提供支持,為傳統媒體的積極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首先,作為實施采訪工作的電視新聞記者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正確認識和理解新媒體技術對于傳統媒體工作帶來的便利,并且在實際工作中積極融入各種新媒體技術,結合傳統新聞采訪工作技巧,獲得能夠滿足人們實際需求的新聞內容。如為了能夠獲得更多的新聞信息,可以設立對應的電視媒體公眾號,開設單獨的“新聞線索提供”模塊,通過接收群眾語音、文字、視頻新聞線索的方式,為更好地規劃采訪工作提供支持[8]。其次,傳統電視新聞中的記者在傳統模式下開展工作的時間相對比較長,在習慣上依然傾向于傳統模式,為了能夠幫助新聞記者樹立正確的思想,使其能夠充分結合新媒體環境,制作更加高質量的新聞,需要引導其了解新媒體技術在深入挖掘新聞線索方面的實際作用。這樣不僅能夠為保證新聞信息完整性和有效性提供支持,還可以轉變記者的采訪理念,實現對新聞內容的深入挖掘,發揮出傳統媒體在新聞制作方面的優勢,促進傳統媒體的積極發展。例如,在采訪中,針對一些無法從事件表面發掘的內容,為了消除傳統采訪工作采用暗訪形式存在的安全隱患等問題,記者可以通過線上征集線索的方式,與相關人員保持微信溝通,及時了解事件的真實情況以及發展進度。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保證線索獲取工作變得更加便利,真實性也有所保障,同時也可以發揮出新媒體的積極影響,為新聞采訪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支持[9]。
傳統電視新聞與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有著一定差異性。新媒體背景下制作出的新聞信息,主要采用突出關鍵部分吸引眼球的方式,加上其會出現在各個App、網站中,一般不會占用比較大的篇幅。而傳統新聞在制作上有固定的模式和流程,從采訪到最終的新聞編制工作,都會經過專業的處理,最終呈現在人們面前的一定是一則非常完整、全面、準確的新聞信息,有著非常高的可信度。因此,根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環境下新聞信息的特點,在實際的采訪工作中,有必要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在積極利用新媒體手段、技術的基礎上,將傳統采訪工作中使用的技巧應用在實際中,獲得價值比較高的新聞線索,為保證新聞整體價值提供支持。首先,需要注重掌握輿論的導向,確保報道具備準確性。在新聞播出之前,需要記者在采訪中準確掌握事情起因、經過,在這個基礎上明確該事件可能對社會造成的影響,在滿足政府、法律的情況下,利用公眾號等具備一定影響力的新媒體形式,對報道的整體方向進行引導。其次,優秀的新聞需要精心策劃,其中采訪環節是非常基礎和重要的環節之一,記者在實際采訪中要充分考慮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前做好預防工作[10]。這樣不僅能夠保證采訪更加順利地進行,還可以獲得更加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例如在實際采訪中,記者可以利用現場臨時發現的線索,對受訪者進行提問,獲得更多的新聞信息。最后,記者不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采訪能力,還需要積極地學習新媒體技術,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獲得更好的新聞線索,為新聞具備較高的價值提供支持。
采訪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意外事件,有些事件容易引發一些不可預見的社會問題。這就要求記者在實際采訪中,不僅需要重視新聞內容的完整性、線索的真實性,還需要關注受訪者的感受,在充分尊重、理解受訪者的基礎上,使其能夠主動地提供有價值新聞線索,為后續的新聞制作提供支持。首先,電視新聞中出現的事件都是人們比較關注的內容,包括熱點事件、民生問題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敏感性”問題,在采訪中非常容易受到被訪者的抗拒。針對這種情況,記者在采訪中除了需要采用傳統的方式與被訪者面對面交流以外,還可以結合新媒體技術,采用視頻通話等方式,收集相關的新聞線索,降低受訪者的抗拒心理,保證新聞的整體質量。其次,雖然電視新聞是相對比較嚴肅的欄目,但是在實際的采訪中,記者也需要注重調節好采訪的氛圍,在充分尊重被訪者的基礎上,做好個人隱私的保護工作。例如在采訪過程中,針對已經意識到比較隱私的問題,記者需要盡量避開,并且告知后期制作要仔細檢查內容是否會暴露被訪者隱私;在沒有得到被訪者同意的情況下,要做好臉部的馬賽克處理、變聲處理等工作;經過被訪者同意并且有條件的情況下,記者可以采用同步現場直播的方式,提升新聞的關注度[11]。通過有效落實人性化的采訪工作,為電視新聞采訪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支持。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新聞采訪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其需要具備良好的采訪素質,還需要樹立正確的新媒體時代采訪理念,多融入新媒體技術,保證新聞質量的同時,為促進媒體融合提供空間。因此,需要通過轉變思維、應用技巧、落實人性化理念等途徑,促使電視新聞采訪能夠實現創新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電視新聞獲得更高的關注度,促使傳統媒體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