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銀虎
(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0)
公路隧道工程與當前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為推動行業發展建設,應在實際建設中將各類現代化施工技術進行有效應用,選擇最為合理的配套處理方式,進而使公路隧道工程安全管理符合規定,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施工質量。在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裝過程中應根據實際需求制定規范化標準,以此使交通工程建設效率全面提升,最終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順利完工。
(1)建設工期緊。公路隧道工程項目特點通常是屬于基建工程,由相關建設部門直接負責,因為工期較緊、技術難度高,建設中可能出現許多問題,而部分地區還可能為提高建設進度,出現施工“偷工減料”的行為,降低了道路的質量。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在眾多公路隧道項目中不再使用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重點考慮工程項目后期運營管理安全性,為避免常規問題持續發生,選擇瀝青混凝土路面取代傳統路面形式,突出此路面形式防滑、耐用、柔韌性強等特點[1]。
(2)技術要求高。公路隧道工程建設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因為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如周圍環境、安全、人員出行等,此類項目比一般項目更加復雜,因此建設中要求設計和施工人員要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從而保證項目的施工質量。為防止交通事故發生,需提高瀝青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考慮城市群眾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等,要做好建筑施工噪聲污染處理工作,提前規劃施工范疇并給出出行路線,保證群眾日常出行正常,并保證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裝的施工成效。
現如今我國經濟正不斷提高,使得人們對個性化的要求逐漸提高,因此在規劃時必須滿足居民的日常需求,著重突出公路服務的功能性,執行良好的總體布局,并在不同項目之間進行協調與合作,保證公路隧道管理的合理性。性能為了能夠切實解決城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發生等問題,需要對隧道工程建設的難點進行分析,如在路面鋪裝中應結合實際需求,不斷增強瀝青混凝土路面阻燃性、抗凍性等方面性能,通過解決地下水上侵控制隧道內的潮濕環境,保證路面鋪裝整體結構完整。若想延長工程項目使用年限,需要在施工中對加大材料質量加大關注力度,依據公路隧道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裝要求,在現場施工中做好監管,通過精細化控制減少維修次數、降低維修頻率,以此取得良好成效[2]。
某工程項目北路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裝起點是K1+351,終點是K2+120,全長769m,北路車行道總寬16m,依據《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標準要求進行約束,合理選擇粗粒式瀝青混凝土、中粒式瀝青混凝土、細粒式瀝青混凝土,避免檢車發生風險問題。較特殊的施工材料以細粒式瀝青混凝土為主,可依據該項工程質量交底書中所提到的相關要求,適當增加聚丙烯腈纖維(0.3%),經工程項目施工階段所記錄的信息數據分析,使用總量為14709m3。實際建設過程中,為了能夠滿鋪瀝青路面,選用中粒式瀝青路面面層+30cm,設計速度40km/h(局部路段30km/h),項目建設工期為120d,為避免建設后發生質量安全風險問題,應在建設中對瀝青路面施工進行控制,保證最終建設能夠滿足實際需求[3]。
上述公路采用了抗壓能力極強的瀝青和集料,運用平攤方式來進行壓實道路,以此增加道路和材料之間的粘合度,提高道路建設科學技術水平。首先,瀝青混凝土路面吸附力強、黏性好,因此工程建設中借助該技術使路面得到充分保護,避免路面因外界影響而出現破碎情況;其次該技術操作方便,合理應用能夠節約建設成本,并在此基礎上加快施工進程;最后該技術建設后的路面摩擦力較強,能夠降低事故發生概率,最終保障了道路完工后車輛的行駛安全。該工程最終經監管部門、驗收部門等積極參與,對工程項目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裝質量進行細致檢查,工程實體質量符合驗收標準,各項信息數據真實、可靠,手續齊全,并對瀝青混凝土路面各層均做了“壓實度”檢測工作,確定此項目為合格工程。
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裝是一項綜合性工程,上述工程在施工前應首先做好市場調研,在建設中從適應性角度出發將質量和規劃統一考慮,以此明確規劃方案、施工設計、材料選擇、技術應用、審核檢查等,并在此基礎上對各子項、分項、分部施工過程進行管控,保證工程建設最終能夠達到預期要求。同時,為了避免拌和出現溫度過高或過低的情況,上述工程嚴格控制溫度、級配和瀝青用量,要求拌和時溫度在90℃左右,以免影響后續攤鋪及碾壓作業,工程建設要求施工單位肩負起管理責任,做好施工前的勘察工作,最終項目順利完工。
施工對建設安全系數有更高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為保證安全運行,所選用的材料必須提交相關的工作證明和安全檢查,嚴格遵循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優化,將劣質原材料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因此,檢測需要從采購環節入手,不符合規定的材料不予選用,在材料入場前需要進行二次檢測,如檢測過程中發現材料有質量問題不可投入使用,避免延誤工程建設工期。該工程首先進行基層表面放樣,根據實際施工設計圖紙確定分塊線,要求路面鋪裝抗壓強度>100MPa,并保證石料磷化含量與含泥量<1%,粗砂應用粒徑不能>0.35mm。
考慮現場作業進度與質量控制,需要借助攤鋪機現場作業,保證攤鋪工作連續性、均勻性,為便于攤鋪作業順利實施,需在材料運輸階段選擇適合的車輛,避免卸車時出現分離情況。為確保混合料保持均勻,上述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求運輸分三次進行裝料,并對車號、數量以及時間等進行記錄,并對運料車頂部進行覆蓋,避免影響材料入場后的實際應用。同時,混合料運輸車輛在裝載前需要進行檢查,施工現場專員對卸料進行指揮,卸料速度必須與攤鋪速度保持足夠的協調,從而保證最優化運輸,裝卸工作完成后要及時清理車輛[4]。
(1)瀝青噴灑。正式攤鋪前需要進行瀝青噴灑,在去除表面雜質后采用1~2等級煤瀝青原材料設置灑布,嚴禁非工作人員或車輛入場,通過標準化施工杜絕花白現象;基層位置可利用A-70瀝青原材料,在正式開工前進行試鋪,確定水穩碎石的各類參數,以此作為后續全面開展基層、底基層施工的依據。同時,需要根據骨架密實型級配進行設計,材料堆放必須區分種類以及型號,各部分組成必須滿足規范,拌制時提前進行相應的檢測,合格后方可投入工程建設中。
(2)瀝青攤鋪。瀝青混凝土運輸至現場后現場需要配置薄膜,按松鋪厚度墊好熨平板,并在攤鋪中隨時檢測高程及厚度,施工中使用兩臺攤鋪機進行半幅梯隊攤鋪,天氣炎熱時攤鋪含水率應控制在0.5~1.5個百分點,在此過程中可設置專人灑水來補償攤鋪過程中的水分損失。為了能夠使公路隧道路面平整、平順,上述工程兩臺攤鋪機梯隊式作業,施工時應有5輛左右料車等待,前后距離控制在5~8m,攤鋪連續速度控制在1~2m/min左右。
(3)瀝青碾壓。公路隧道路面瀝青碾壓與普通路面進行不同,要求盡量在高溫狀態下完成瀝青混凝土攤鋪工作,在此基礎上做好現場作業質量控制。路面鋪裝的碾壓接頭可分為橫、斜兩種形式,處理縫隙時可選擇人工方式,為避免出現離析問題,在二次施工前需要進行全面檢查,如發現不合格地段需要挖除重新施工,是從而進一步確保接頭的平整,提高道路建設整體的美觀度。
當前我國的機械化程度正逐漸提高,各類現代化設備及技術被應用在實際建設中,瀝青路面攤鋪后可能在地下存有水分,為提高施工整體質量,需要提高路面的防水強度,保證工程建設的整體防水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防水控制中必須遵循“慢壓、低幅、緊跟”施工原則,增強下層SMA-13混合料密水性能,且需要依據作業情況與項目質量控制標準選擇相應的機械設備,與先進技術手段配合應用,提升公路隧道瀝青混凝土鋪裝質量[5]。
待前期準備及施工作業工作均完成后,需工程監理方嚴謹檢測瀝青混凝土路面質量。主要依據是工程項目設計圖紙,經圖紙內容與現場施工情況對比分析,檢驗鋪裝后的瀝青混凝土路面性能,如果檢測結果符合工程質量驗收標準,就可開展后續工作,只需在后續運營管理階段做好安全保障,定期修復,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發生率。而收尾階段的處理結果與項目驗收標準不符,還需各部門均自主參與,對現場施工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問題時需第一時間找到負責部門及人員,及時編制相應的處理方案,以此控制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設厚度、性能、承重能力、拉伸狀況等,杜絕發生瀝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材料離析、結構縫隙等問題。建議施工部門對不符內容修復后先自檢,能對常規問題及時發現與解決,再由工程監理方依據驗收標準嚴謹作業,有效提高驗收通過率,保證工程項目質量的同時,還能使工程項目在規定周期內高效率完成,從而保證項目良好的綜合效益。
我國發展建設離不開公路隧道建設工程,因此在施工中應進一步提升公路工程的建設質量,有效應用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裝施工技術延長公路使用壽命,同時需要落實全過程施工建設管理體系,根據建設實際需求調整及時應用,完善各項施工建設實施,為后續經濟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本文提出了具體的公路隧道中瀝青混凝土路面鋪裝技術的應用策略,要求從優化施工建設方案入手,重視施工中原材料的選擇,在此基礎上優化攤鋪施工材料運輸,依據自身工作內容與職責,在根源上有效處理常規問題,依據材料處理、運輸及攤鋪、壓實工作流程控制工藝質量,提升工程項目綜合成效,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