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柏林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1)
水安全問題是指相對人類社會生存環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發生的與水有關的危害問題,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屬于非傳統安全范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水安全作出重要論述,系統闡述“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發展思路[1]。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5 次會議上,總書記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分析了水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系統闡述了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基本思路和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水安全戰略發展需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培養好服務水安全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水利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
我國水安全問題新舊交織,仍然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地理氣候環境決定的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帶來的水災害依然是水安全的老問題,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污染已發展成水安全的新問題。整體而言,我國水安全已全面亮起紅燈,高分貝的警訊已經發出,部分區域已出現水危機。水已成為我國嚴重短缺的產品,成為制約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嚴重安全問題。解決水安全問題,是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事關人民福祉和黨的執政基礎[2]。
實施水安全戰略已經明確上升為國家戰略,實施水安全戰略,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十六字”治水思路的重大舉措,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已編制《水安全戰略規劃(2020-2035)》。湖南省水安全戰略規劃,提出必須從革命性、系統性、長期性的角度來深化對水安全的認識,準確把握核心要義和要求,提出致力實現“洪澇無虞、飲水安全、用水便捷、親水宜居、智慧高效”的水安全戰略構想,提出建立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用水安全、水生態安全體系。這些,為水利職業教育落地生根指明了方向,必須落實水安全戰略,推動水利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根據水利學科研究趨勢統計,水安全發展方面仍存在許多重大瓶頸(科技問題)需要突破,水資源安全保障、水資源環境生態、洪旱災害等方面的問題一直持續存在,同時,解決水安全問題的努力方向集中在信息技術、大數據、互聯網等的運用上。
通過中國知網學術趨勢研究統計,2015—2019年,水利學科年度學術研究關注度分別收錄了10 310篇,10 336 篇,9 891 篇,8 480 篇,9 750 篇;綜合2015—2019 年度排名前十的熱門被引文章研究成果表明,目前水利學科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水資源、水生態、智慧水利、無人機、BIM 等方面,關鍵詞頻分析如圖1 所示。

圖1 2015—2019 年水利學科研究熱點詞云圖
2019 年水利部黨組先后印發了《加快推進智慧水利的指導意見》、《智慧水利總體方案》和《智慧水利網信水平三年行動提升方案(2019-2021 年)》,進一步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智慧水利建設的總體要求與主要任務,提出了組織實施方案及保障措施、近期行動目標和計劃,指導全國水利規劃和建設。大數據、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將會運用到河湖管理、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防災減災等個各方面,為水安全問題的解決找到新路徑和新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新基建”相關工作作出指示和部署,將其作為實現“六保”“六穩”,兼顧短期刺激需求和長期激發動能的重要舉措。建設新型基礎設施與完善水利傳統基礎設施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對進一步加快水利建設與改革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基于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數字化轉型將對工程項目“提質增效”大有益處。2020—2022 年,將安排建設150 項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匡算總投資約1.29 萬億元,能夠帶動直接和間接投資約6.6 萬億元。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立足現代智慧水利建設理念,加緊補齊短板、突破瓶頸,全面提升水利現代化公共服務體系質量和能力水平,發揮“新基建”引擎作用,讓“新舊融合”煥發水利行業新生命,為國家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撐。
湖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水利類高職院校必須快速反應,培養適應新時代水安全發展需要高素質技能技術人才。其中,優化學校專業設置至關重要。湖南省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基于閉環(PDCA)模式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對接國家水安全戰略和湖南水利建設,兼顧水安全新老問題,優化調整了“水安全”特色專業體系。2015—2020 年,學院新增8個專業:水利水電工程管理(2015 年)、水土保持技術(2016 年)、水電站機電設備與自動化(2016 年)、水政水資源管理(2017 年)、測繪與地質工程技術(2017年)、城市軌道交通供配電技術(2018 年)、風力發電工程技術(2020 年)、大數據技術與應用(2020 年);注銷3 個專業: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2016 年)、建筑裝飾工程技術(2017 年)、工程測量技術(2017 年),至2020年,學院專業設置數(含方向)調整為25 個,具體設置情況如表1 所示。
按照技術領域相近的原則,形成4 個專業群:水利工程建設領域的水利工程專業群,水資源開發與能源應用領域的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專業群,土木交通工程建設領域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群,財經領域的會計專業群。學校專業設置經過不斷地優化,專業體系形成了“聚焦水利”“集群發展”兩大特色。學校在新技術應用的教學改革上,也進行了有效的嘗試,學校承辦的無人機駕駛員培訓班第6 期已開班,有100 多名學員獲得由中國航空運動協會(ASFC)頒發的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證,成立了現代技術教育中心,建設智慧校園,開設了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和裝配式建筑專業方向,BIM 等課程的開設,探索開發基于北斗技術的新專業與新課程等,但是學校專業設置前瞻性仍然不足,要滿足水安全發展的需要還要加快改革力度。
專業結構調整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理念、發展定位和辦學特色,遵循現代高等教育規律,著力解決引領行業發展、跟區域產業融合不夠的兩個問題,堅持將學校專業發展的“小邏輯”服從于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堅持以教育部發布的專業教學標準為導向,對照標準辦專業和找到專業核心特色,走在新技術、新工藝前沿的三個導向,緊跟水安全戰略和區域經濟發展形勢,以“智慧”為核心,兩手發力,固本培元,堅持辦好既有專業,與時俱進,探索開設新的特色專業,豐富專業總體規模及內涵,暨走深入融合、“智慧”引領、內涵發展之路。

表1 專業設置情況一覽表
首先在所有專業中開設水安全概論,節約用水等課程,使所有學生對水安全戰略及治水思路有所了解;其次,水利類專業緊跟水安全戰略規劃和水利發展改革總基調,在防洪、飲水、用水、水生態等方向教學內容有所側重,特別是在強監管方面,要緊跟水利部總基調的步伐,增設與六大監管內容相關課程,并且開設相關新技術、新工藝課程;在發展主攻專業的同時,其他專業也要與時俱進,主動對標專業行業要求與特點,構建富有“智慧”元素的課程體系等。
建設新型特色專業,是高職院校在新的歷史時期適應生存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以特色取勝,以創新取勝的戰略手段。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特色,一是要關注湖南省,尤其是所在的自由貿易區、經開區、新開區優勢,新興產業發展前景,開設與其相關的新專業。畢業生本省就業率達到60%以上。二是關注新基建。新增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有關的專業,論證開設無人測繪技術、北斗安全監測技術應用、智慧水利應用技術等新專業(方向)。
水利高職院校要緊密對接水安全發展戰略,及時調整優化,提高與水安全人才需求的契合度,為水安全戰略實施、解決水安全問題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