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婭,彭杰帥,袁 信,鄧仁貴
(湖南南方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7)
中國水資源量占世界的6%,但是支撐世界人口的21%。我國水資源的供水總量為5 500 億m3,80%是地上水,20%是地下水。用水結構:生活用水11%,工業用水量21%,農業用水68%,農業用水總量占比大。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加大節水力度,減少單位面積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以國家政策為導向,推廣低壓管道灌溉等高效節水工程,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近年來,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灌溉技術目前在國內呈現出專業化和多元化的趨勢,并且相關的技術也隨著應用推廣更加成熟。低壓輸水管道技術的逐漸成熟使得節水灌溉的范圍不斷擴大,并且解決耕地與水源的長距離問題,減少輸水損失,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構建一個完善的節水自動灌溉系統,實現定量灌溉、定時灌溉、按需灌溉是農業發展的趨勢。本文以岳陽縣2017 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為例,開展管灌工程的設計與研究。
岳陽縣2017 年度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共涉及岳陽縣長湖鄉湖頭村和自強村、楊林鄉沙陂村、榮家灣鎮北湖村以及筻口鎮潼溪村5 個村5 個片區。其中,長湖鄉湖頭村片采用機埠取水,取水口高程為41.5 m,控制灌溉面積約200 畝,項目區地勢平坦,高程在45.24~46.52 m 之間,區內全部種植優質稻;自強村片采用機埠取水,取水口高程為41.75 m,控制灌溉面積約200畝,項目區地勢平坦,高程在45.65~48.33 m 之間,區內全部種植優質稻;沙陂村片采用范溪山塘作水源,干管進水口高程為60.00 m,控制灌溉面積約400 畝,項目區西高東底,可利用天然坡度優勢,高程在45.0~60.0 m 之間,區內全部種植優質稻;榮家灣鎮北湖村片采用機埠取水,取水口高程為27.50 m,控制灌溉面積約300 畝,項目區地勢平坦,高程在26.12~28.10 m 之間,區內全部種植優質稻;筻口鎮潼溪村片采用機埠取水,取水口高程為38.20 m,控制灌溉面積約900 畝,項目區地勢平坦,高程在36.25~38.25 m 之間,區內全部種植優質稻。高效節水灌溉采用管灌方式,土壤類型為粘壤土。
本項目建設堅持相對集中連片,形成規模和“建成一片,見效一片”,以工程配套和管護機制改革為手段,以整體推進為原則,合理安排工程建設內容。項目在布局上充分利用地勢高低實現自流灌溉,地勢較為平坦區則使用機埠取水。本次設計低壓管道灌溉項目區位于長湖鄉湖頭村和自強村、楊林鄉沙陂村、榮家灣鎮北湖村以及筻口鎮潼溪村共5 個村5 個片區,總灌溉面積約為2 000 畝。以水庫為水源或機埠取水,采用自流方式,從水庫低涵埋管或機埠引水至項目區供水。其中,長湖鄉湖頭村片設1 根干管,2 根分干管,16 根支管;自強村片設1 根干管,2 根分干管,22 根支管;楊林鄉沙陂村片設2 根主干管(主干管01、主干管02),26根支管(主干管01 下設11 根支管、主干管02 下設15根支管);榮家灣鎮北湖村片設1 根主干管,1 根分干管,12 根支管;筻口鎮潼溪村片設2 根干管,16 根支管。干管或分干管上每隔100 m 設置支管,支管布置在干管/分干管兩側或單側,每條支管上布置若干個取水口,取水口間距40 mm。豎管及放水口豎管采用PVCU 塑料管,高出地面30 cm。項目區按標準田塊30 m 寬(包括田埂)布置,每2 個田塊設1 個出水口,出水口間距60 m,單側灌水。出水口采用分體式給水栓,給水栓下設消力井,以防止出水口出水水流對田塊的沖刷。
灌區全部種植水稻,一年兩熟,參考鄰近地區常規地面灌溉節水技術的有關資料,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灌溉設施狀況及供水保障條件,灌區灌水定額取65 m3/s。灌水延續時間與作物種類、灌區面積大小及農業生產勞動計劃等因素有關,根據灌區實際情況,取灌水延續時間7 d,系統每天工作時間24 h。
根據管網布置形式和水稻田管灌運行管理經驗,同時考慮管理方便和可能出現的集中供水,考慮到各片區大部分以主干向各支渠供水,采用的灌溉制度為干支管續灌。分片計算每個輪灌組灌水持續時間7 d,每天灌水時間24 h。
1)灌溉系統設計流量
Q0=mA(/ηTt)
式中 Q——設計灌水流量(m3/h);
η——灌溉水利用系數(0.90);
A——灌溉面積(畝);
T——設計灌水周期(7d);
m——作物的灌溉定額(m3/畝),取m=65m3/畝;
t——天灌溉時間(24h)。
經計算得:
Q0=65×200/(0.9×7×24)=85.98 m3/h(長湖鄉湖頭村片、長湖鄉自強村片);
Q0=65×400/(0.9×7×24)=171.96 m3/h(楊林鄉沙陂村片);
Q0=65×300/(0.9×7×24)=128.97 m3/h(榮家灣鎮北湖村片);
Q0=65×900/(0.9×7×24)=386.90 m3/h(筻口鎮潼溪村片);
Q=nQ0/N
式中 Q——某級管道的設計灌水流量(m3/h);
n——該管道控制范圍內同時開啟的出水口個數;
N——全系統同時開啟的出水口個數。
5 個片區最多有26 條支管,各條支管最大長度為1 050 m,各支渠控制的出水口個數為1~18 個。經計算得,支管流量為1.53~45.52 m3/h,支管最大流量為:45.52 m3/h。
根據《農田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GB/T 20203-2006)中管徑選用方法,各段管道直徑按經濟流速計算公式為:
D=18.8×(Q/V)1/2
式中 D——管道直徑(mm);
Q——管道流量(m3/h);
V——流速(m/s),PVC-U 塑料管取1.1 m/s。
設計管材選用管灌設備常配套的PVC-U 管、PVC管、PE 管做管材材質方案比較,使管材進一步優化。PVC-U 管優點:PVC-U 管材料的比重只有鑄鐵的1/10,運輸、安裝簡易,成本低;抗化學性優越;安裝簡易,成本低廉;耐用,阻力小,流速高。PVC 管優點:PVC 管應用了生料,減少了油耗;PVC 管制造對能量消耗很低,能回收轉化利用。PE 管優點:PE 管具有很好的柔韌性,適宜制作成軟管,并且PE 管具有可熔接性及可回收利用,使其鋪設時更加安全可靠和方便經濟。綜上所述,經三種管材的優缺點比較,考慮造價的經濟性,結合目前市場PVC-U 管和PVC 管價格基本持平;綜合確定本次設計管材材質均采用PVC-U。
管道實際采用的管徑經計算管徑和標準管徑對比后,根據壓力校核結果和施工方便與否確定。經計算,支管選用直徑為200/110/90/50 mm 的PVC-U 塑料管,干管和分干管選用直徑為250/200 mm 的PVC-U 管。計算成果見表1。

表1 管網干管的設計流量計算成果表
孔口出流公式:
q=μA(2gH)0.5
式中 q——孔口出流量(m3/h);
μ——流量系數,取0.7;
A——孔口斷面面積;
H——孔口工作水頭。
孔口由支管經豎管引向田面,給水栓高出田面0.3 m,管道埋深0.6 m,豎管采用Φ50 mmPVC-U 塑料管。出口工作水頭0.2 m,選用給水栓直徑為50 mm。
設計從山塘放水低涵埋管取水或機埠取水,取水管采用閘閥進行控制,各設置1 座閘閥井對取水閘閥及管道進行保護。
根據取水頭部運行要求,設置的控制設施有:DN250/200 閘閥;量測設施有:DN250/200 智能水表、0~1.0 MPa 壓力表;安全保護設施有:DN250/200 放空閥、排氣閥。另外在給水栓處設消力井,以防止出水口出水水流對田塊的沖刷。
沿程水力損失由計算公式:
hf=0.948×105L Q1.774/d4.774
式中 d——管道直徑(mm);
Q——管道流量(m3/h);
L——管道長度(m);
hf——沿程水頭損失(m)。
逐段確定沿程水頭損失,局部水力損失按沿程水頭損失的10%計算,末端所需壓力為出水口工作水頭及水頭損失和豎管高度之和。末端出水口工作水頭為1.5 m。
由于計算表格較長,僅列出湖頭村片數據,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管路損失水力計算成果表
根據管網計算結果,長湖鄉湖頭村片支管16 末端所處的位置相對較遠,為最不利供水節點,該支管末端地面高程為45.24 m,末端總水頭損失11.068 m,末端出水口工作水頭為1.5 m,45.24+11.068+1.5=57.808 m,取水管高程41.5 m 不滿足要求,需加壓。
長湖鄉自強村片支管22 末端所處的位置相對較遠,為最不利供水節點,該支管末端地面高程為47.05 m,末端總水頭損失0.765 m,末端出水口工作水頭為1.5 m,47.05+0.765+1.5=49.315 m,取水管高程41.75 m不滿足要求,需加壓。
楊林鄉沙陂村片支管26 末端所處的位置相對較遠,為最不利供水節點,該支管末端地面高程為47.50 m,末端總水頭損失8.481 m,末端出水口工作水頭為1.5 m,47.50+8.481+1.5=57.481 m,取水管高程60.00 m滿足要求。
榮家灣鎮北湖村支管12 末端所處的位置相對較遠,為最不利供水節點,該支管末端地面高程為28.10 m,末端總水頭損失9.721 m,末端出水口工作水頭為1.5 m,28.10+9.721+1.5=39.321 m,取水管高程27.50 m不滿足要求,需加壓。
筻口鎮潼溪村支管A-6 末端所處的位置相對較遠,為最不利供水節點,該支管末端地面高程為37.90 m,末端總水頭損失10.768 m,末端出水口工作水頭為1.5 m,37.90+10.768+1.5=50.168 m,取水管高程38.20 m 不滿足要求,需加壓。
本項目實施后,項目區灌溉水利用系數將由原來的0.49 提高到0.70 左右,每年將節約用水約222.28萬m3。新增節水能力可用來恢復和改善項目區內灌溉面積,確保農田旱澇保收,增大糧食穩產增產系數。項目實施后,農民實際負擔的水費降低,間接增加農民收入;利于管理機構按用水量征收水費,建立良好的灌水秩序,減少水事糾紛等。同時,項目的實施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節約用水,改善自然環境和水環境,改善農村人畜飲水狀況,改良土壤,促進中低產農田改造,促進節能減排,具有廣泛的生態環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