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鳳君 李良昊 李 琦
(1.武漢三鎮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2.武漢水資源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我國部分地區長期以來生態基礎設施落后,水環境質量較差,在長江沿線地區,直接影響河流防洪排澇功能的有效發揮。國家提出長江大保護政策,對改善水環境、開展生態修復、滿足人居環境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措施,對水務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政策支持下,大量投資水務環保行業,水務行業競爭日益趨向激烈化、復雜化和多元化。因此,不管從環境需求角度,還是從行業發展的角度,水環境綜合治理市場將是環保領域的重要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我國污水處理廠在過去的20年數量增長了十多倍,到2020年1月底,我國共有10 113個污水廠。但是水環境狀況卻不容樂觀,1/3的湖庫水質不達標,1/4的湖庫處于富營養化。國家相繼提出“水十條”“長江大保護”等治水政策方針,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新高度,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水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商,工程的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例如茅洲河流域(寶安片區)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流域面積300 km2,投資規模達123億元。為化解“水危機”困境,PPP模式在水環境綜合整治中的應用已成必然趨勢。
為進一步加大PPP模式推廣應用力度,財金[2016]90號《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指出,在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公共服務領域,可根據行業特點和成熟度,對市場化程度較高、更便于操作和成熟的公共服務項目進行PPP模式的運用[1]。
采用PPP模式可以有效利用社會資本、減輕財政支出壓力。拓寬融資渠道,形成多元的融資路徑,并選擇一個專業能力強、綜合實力強的運營團隊進行投資項目建設。水環境治理項目作為較典型的基礎公共設施項目,其規模大、建設工期長、收入低、投入資金多的特點適合采用這種模式。
1.3.1 以黑臭水體為核心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這類項目主要是指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生態環境部監管下,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體信息發布平臺上發布的實施PPP模式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其建設與運營的重點是黑臭水體水質改善及水質指標的考核,如福州市鼓臺中心區水系綜合治理PPP項目,其建設內容包括黑臭河流、活水循環等內容。
1.3.2 以截污整治為核心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此類項目主要是指基于水系工程、河涌、片區治理等實施PPP模式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其建設與運營的重點是水系功能、防洪保安以及水質達標的考核,如佛山市南海區官山水系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其建設內容包括水系統籌、防洪工程、水安全保障等。
1.3.3 以生態景觀、智慧平臺為核心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此類項目主要是指以水生態景觀為主、“智慧平臺”建設類并實施PPP模式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其建設與運營的重點是生態景觀及園林綠化的建設與維護,融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GIS、BIM、AR、模型分析等多項技術。如余杭塘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其建設內容包括“廠網河”智慧聯動系統等。
近年來明渠與城市發展的矛盾日益加劇,污染的黃孝河制約著地區經濟發展,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居住環境,亟須進行整治,促進環境和城市的協調發展。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7年武漢市以消除黑臭作為綜合治理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污染的第一步,實施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對黃孝河、機場河河道采取截流壩建設以及進行了河道的臨時水質改善工程。2018年武漢市啟動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進一步開展綜合治理工作,以水質凈化、排水防澇為主要核心功能目標,兼顧河道生態和景觀功能,開展了集水質凈化、排澇提升、濕地景觀等多功能于一體的重點建設項目,目前正在開工建設。隨著對水環境治理要求的提升,2019年武漢市啟動流域規劃項目,將設施的建設擴展至流域統籌和全系統精細化治理,以確保黃孝河、機場河水域水質達標,生態恢復,區域排水污水設施提質增效,最終實現“水清、岸綠、景美”。
2.2.1 一期工程
由武漢市排水泵站管理處作為建設單位、采用EPC模式建設,武漢市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于2017年10月開工,目前基本完工,治理的主要范圍為黃孝河和機場河的明渠段,此外向上游箱涵段拓展,總長度約為24.4公里。建設內容包括:后湖片區和塔子湖片區截污、鐵路橋箱涵閘門、黃孝河補水工程、水質應急處置工程、常青花園片區沿線截污工程、機場河明渠閘門新建工程、機場河箱涵及明渠清淤工程、機場河補水工程[2]。
2.2.2 二期工程
項目工程采用PPP模式建設,項目合作期為17.5年。項目系湖北省首個收錄全球基礎設施中心項目庫的項目,以水質凈化、排水防澇為主要核心功能目標,兼顧河道生態和景觀功能,建設集水質凈化、排澇提升、濕地景觀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工程。建設內容包括:地下凈水廠2座(共計14萬m3/d)、調蓄池及強處理設施3座、黃孝河治理(明渠5.4公里)、機場河治理(明渠3.8公里)、機場河低位箱涵、后湖二期泵站重建、王家墩泵站及配套設施工程、閘門工程、岸線修整及景觀綠化工程、河道水環境監控和綜合調度系統等11個子項工程。
2.2.3 遠期(三期)工程
黃孝河機場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范圍為:黃孝河機場河雨水收集系統與污水系統的圍合區域,是對于一期、二期工程的延續、補充、完善。對黃孝河機場河流域進行升級,全面提質增效,完善兩河流域排水系統,消除河道黑臭現象,提升水體水質,恢復河道生態服務功能。建設內容包括:生態排口、清淤和管網缺陷性修復3個子項目[3]。
3.1.1 現狀管網的問題
黃孝河項目涉及的部分老城區無法實施雨污分流,一些片區雨污仍采用合流制。城區發展過程中河道水域被切斷,并用箱涵遮蓋形成城市主干道,徹底“揭蓋子”造成施工成本和民生影響巨大,難以實現。
3.1.2 水質標準及考核體系的問題
項目包含21個子項目,最終的績效考核目標為河道內水質達到地表V類水標準,其中總氮指標要求不大于2 mg/L,如使用常規工藝組合不易穩定達標。如項目進入運維期間,河道周邊的塘、池或其他排水設施無法控制,超過設計標準的溢流也會發生,會對河道水質產生影響,從而對績效考核目標產生較大影響。
3.1.3 運營邊界的問題
項目屬于典型線性加離散性點狀工程(5個線性工程及16個點狀工程均),子項均分布在城市核心區,需對接各級政府部門、約幾十家單位,項目運營邊界條件較模糊。部分項目雖不屬于本項目建設內容但卻影響本項目運營效果,如歸項目外其他單位運營的河道暗渠、沿河污水泵站等部分直排口以及側渠與本項目河道相接,將直接影響項目運營效果[4]。
3.2.1 合理規劃,開展管網整改
在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中,沿河兩岸一般需要敷設截污管線,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工程體系。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合改分”的工作可以有效消除合流制溢流污染現象,還可以同時起到治理管線錯接混接的作用,其投資與建設溢流污染調蓄設施相比大為降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3.2.2 先期研究,科學制定考核指標
就N、P植物營養鹽而言,無論是以再生水為水源的景觀水體,還是天然景觀水體均存在富營養化的營養物質條件,需要充分考慮河道水體中總氮限值的經濟合理性。同時,在工程上,構建溢流污染調蓄系統需要明確溢流頻次的控制標準,這些標準的制定取決于河流水體的環境容量允許程度。根據溢流頻次,降雨資料的統計分析、徑流系數和雨水匯流面積,合理計算調蓄池的有效容積,調蓄容積的大小與投資有直接關系。由于我國CSO污染控制在法律法規、政策支撐、標準規范指導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科學謹慎制定相關考核標準,可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或是建議允許采用一級強化的處理方式,而非全部送往污水處理廠進行全流程處理[5-7]。
3.2.3 提高運營能力,強化績效考核及項目可運營性
財辦金[2017]92號文件提出,政府付費與項目績效考核結果掛鉤,項目建設成本與運營成本均應根據績效考核結果進行支付。PPP模式下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需實行績效考核具體化、強制化,確保項目實施過程中政府付費實行按效付費。但是與水環境治理關聯度較低且無運營內容的河道護坡、小公園、周邊道路等將不再適宜捆綁實施,而具有運營性的污水處理廠等將更多的打包到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中,以提高項目的可運營性。
在國家“水十條”等治水政策及方針策略的實施下,PPP模式下對水環境的綜合治理具有潛在的發展空間。可以開展黑臭水體為核心的水環境綜合治理、以截污整治為核心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以生態修復為核心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以生態景觀、智慧平臺為核心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四種類型。通過對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進行案例分析,此類項目具有一些類型捆綁化、考核標準嚴格化和政府監管綜合化等特性,在實施過程中應重點關注由此產生的各類風險,以保證項目順利實施,需科學制定考核標準、提高運營能力、強化績效考核,確保PPP模式下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