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頎 張風帆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26100)
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溝通、協商、合作,與沿線各國共謀發展、共同繁榮,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占據我國高等教育半壁河山的職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烏克蘭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研究其職業教育的發展特點,對中國和烏克蘭職業教育發展情況進行對比研究,有助于進一步看清世界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
在烏克蘭,職業教育是一個獨立體系,其宗旨是追求知識與職業技能的結合。烏克蘭政府對職業教育比較重視,制定了烏克蘭職業教育發展新戰略,強調必須增加職業教育畢業生可從事的現代化綜合性職業的崗位數量,迎合市場需求。職業教育應該進行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機制的單一性,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過程應當超越教室、校園的限制,教學質量評價標準也應該重新制定。參與“博洛尼亞進程[1]”“都靈進程”,積極開展職業教育領域的國際合作,引進先進理念。
烏克蘭職業教育貫穿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兩個層次。中等教育中的職業教育,通常是中學生在9年級畢業之后可以選擇進入的教育機構,但一般生源不是特別好。因學生的初中階段成績一般較差,所以畢業后拿到的畢業文憑含金量就比較低。這些職業教育機構所涵蓋的學習專業包含各個方面,更傾向于培養學員的動手能力,培養工作方向基本為體力勞動方向的技術工人,例如拖拉機修理工、牛奶廠工人、建筑工等。烏克蘭的中等專業學校有中專、技校、職業技術學院、職業貴族學校,學生在這些學校接受職業教育,學期滿后,拿到文憑,就可以開啟職業生涯。
烏克蘭的高等教育中的職業教育主要包含兩種教育機構:Техникум(以下簡稱T)和Колледж(以下簡稱К)。
在T里,學生所學習到的內容只是專業技術中專的第一階段,通常學制是3年,除了一些具體深入的學科,其他教學內容的教學進程類似于中學,學習的是基礎性的專業知識,而且大多數與傾向于體力勞動的實踐性的職業相關,畢業后拿到的證書是中專的“技工”。如今,某些T也開始開設偏向腦力勞動的專業,例如行政管理、會計等。
К是一種中等專業教育(更接近我國的大專)機構,根據專業的不同,學制從2年到4年不等。在這里學生能夠學習到的不只是中等專業性的內容,也有更加深入的方向。教學內容通常包含理論性的知識研究,學制多是4年,教學進程和教學內容更接近于大學。學生接受的是基礎性與延伸性的專業知識,畢業后可以拿到“技工”或“高級技師”的文憑,也可以選擇通過學校組織的綜合考試(非高考)進入大學進行2年制學習。目前有些大學設立了類似的預科系。烏克蘭有影響力的職業教育機構主要有:舍甫琴科基輔國立大學地質勘察學院、美容藝術學院、丹尼爾·加利奇利沃夫國立醫科大學醫學院、特爾諾波爾國立經濟大學文尼察經濟與企業經營學院、區際珠寶藝術中心、Monad醫學院、勒日舍夫斯基建筑技術學院、經濟法律和信息技術學院、尤里·布蓋國際科學技術大學學院、金融法學院等。
由于烏克蘭經濟發展緩慢、政治局勢不穩定,大都市處境艱難,人們的工資水平難以支撐房地產、食品、服務的價格,造成烏克蘭職業教育投資有限,現代化程度不是很高,很多現代化設備和技術應用不足。這一點嚴重制約著烏克蘭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使其缺乏適應和促進整個社會現代化的能動力量。
烏克蘭職業教育的目標和中國一樣,是對未來工作崗位的專業人才進行技術培訓,對所選職業的基礎理論進行學習并發展實踐技能。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要為開啟本專業的職業生涯做好準備。但是,受烏克蘭政治和社會經濟狀況惡化的影響,烏克蘭現代職業教育的內容和手段普遍較為落后[2]。
(1)烏克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開始時間比較早,一般是從9年級(初三)開始。雖然職業教育和大學教育有銜接的可能性,但是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在接受職業教育畢業后參加工作,繼續進修的人數極少。
(2)烏克蘭職業教育貫穿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兩個層次。烏克蘭的中學生在中等專業學校所學習的內容只是專業技術中專的第一階段,通常學制是3年。高等職業教育機構招收有高中學歷的人(高中畢業后),其任務是培養領域內全面發展的高水平技能人才,學制2~3年。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可以選擇直接就業或進入大學攻讀學士學位。
(3)烏克蘭職業教育覆蓋各個產業,門類齊全,涉及工業、建筑業、交通、郵電、農業、經濟、法律、師范、體育、衛生、藝術、電影等各個行業。
(4)烏克蘭職業教育積極參與歐洲高等教育一體化進程,學習和引進歐盟及西方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理論和方法,積極開展職業教育領域的國際合作。在工業、建筑業、餐館旅社服務業、旅游業、農工綜合體經營業等領域不斷引進新的治教觀去管理教育機構,制定遠景工作計劃,并制定了關于生產教學技師和專業科目教師進修的嶄新的大綱方案[3]。
烏克蘭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宏觀環境不容樂觀。烏克蘭中等和高等教育機構及其他國家教育機構由國家預算資助,但由于烏克蘭宏觀經濟不穩定,商業環境惡化,金融系統破產頻發,使得烏克蘭職業教育的發展并不理想,導致對職業教育與培訓的需求嚴重不足。烏克蘭政府及時改革職業教育與培訓內容,教育制度管理的權力下放和民主化為引進新型職業專業培訓創造了機會,新型的職業培訓機構有學校—國家—農場、專業學校結構中的教育生產綜合體、由學生管理的小型生產單位等。
基于烏克蘭工農業基礎雄厚,也有東歐最大的消費市場,勞動力素質高,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土地資源豐富,烏克蘭的投資市場仍有很大吸引力。因此,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將對烏克蘭未來的經濟發展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中烏職業教育入學年齡和繼續下一階段的學習、中小學所選的學習科目以及大學里的課程都很相似。烏克蘭高等職業教育機構招收有高中學歷的人,其任務是培養領域內全面發展的高水平技能人才。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畢業生可以選擇就業或進入大學攻讀學士學位。在烏克蘭獲得高中學歷需要11~13年。
中國職業教育體系是以技校、中等職業學校、高職院校為主要層次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而烏克蘭的職業教育執行專業培訓計劃,盡管其層次多,貫穿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兩個層次,但是由于體制的原因,各學校按照專業培訓計劃或企業培訓需求培養學生,在有機銜接、統籌協調、促進培養及增強人才培養的系統性方面顯得不足。盡管烏克蘭職業教育積極融入歐洲教育體系,但是由于國內政治環境不佳及經濟發展無力,使得職業教育的發展并不理想。
烏克蘭職業教育在現代化科技手段運用上比中國緩慢,職業教育的基礎設施及教學實訓手段更新緩慢,與中國現代職業教育蒸蒸日上的局面相差較大。
中國目前國內開辦的外國大學的分校,以“2+2”“3+1”和“1+1”形式實行聯合教育計劃,邀請外國教授和教師,為中國有前途的年輕學者提供科研資助,同時,各級各類的職業院校還通過各種方式吸引外國學生來中國學習和交流。而烏克蘭受其政治和社會經濟狀況惡化的影響,留學生人數不斷下降。烏克蘭大學很少出席中國舉辦的教育領域的重大活動,例如在中國各大都市舉辦的已有15年歷史的“中國教育博覽會”。
對比烏克蘭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現狀不難看出,中國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就得益于中國明確制定并持續貫徹執行的職業教育發展計劃,也得益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和獲得了穩定的職業教育發展的機會。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是持續貫徹實現現代化戰略的生動例證和結果。
在烏克蘭職業教育改革過程中,歐洲發達和先進的教育理念給烏克蘭的職業教育改革帶來很大的啟示。我國的職業教育也在吸收和借鑒世界先進職業教育經驗的過程中得到提升。通過對烏克蘭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研究,要借鑒其積極融入歐洲教育體系的經驗,加強職業教育的國際深度合作,通過一些國際職業教育合作項目,讓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傳播到我國的各個地區,尤其是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
在烏克蘭的教育體系中,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不同職業教育層次間的銜接比較暢通,這有利于人們對職業教育的接受、認可和選擇。在我國目前的新職教改革中,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也被提升到了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并且也在不斷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從而保證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渠道的暢通。
我國原有的各類技術學校在這些年幾乎全部被合并到其他的專科院校中,或者是直接升格為大專,這種變化不利于培養各級不同層次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從受眾角度出發,基于學生的個人選擇和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政策對學生的影響很有必要。同時,在具體指標上,需要改變高職的招生考核方式、課程設計體系以及人才培養的考核指標,在建立職業教育科研隊伍時需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完善政策選擇。政府作為教育的主導者,需要切實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職責。各層級學校也要加快行動,落實各項具體政策。
在人才培養形式方面,烏克蘭職業技術教育的另一種人才培養形式是由各部門和主管部門在生產企業或自辦職業技術學校中進行專門培養。這一點與我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要求的“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相契合。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可以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
中國職業教育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和人的全面發展要求,遵循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實現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的科學定位和布局,與此同時,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中烏兩國確定了共同促進兩國教育合作的發展方向,商定在加強學術往來、校級交流,發展職業教育,促進漢語和烏克蘭語教學,完善中烏教育分委會機制等領域進一步深化合作。
中烏的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在不同層次上均有交流與合作。烏克蘭國立航空航天大學與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的合作交流中,雙方積極探討如何建立合作機制;三門技師學院與烏克蘭利沃夫國立理工大學進行了合作辦學簽約授牌;烏克蘭哈爾科夫國立航空航天大學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進行了訪問交流,兩校在聯合人才培養、合作辦學等方面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培養企業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與哈爾科夫國立農業大學在師資互聘、學生交流、專業課程共建、學術研討等方面進行了交流與合作。
東陽職教中心與哈爾科夫國立斯卡沃羅德師范大學在學前教育專業開展“3+4”本科教育,學生完成3年中職教育后,到烏克蘭就讀4年全日制本科。一方面,中職學生可以“直通”本科;另一方面,在烏克蘭留學4年,有利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