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爾納:近二十年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洲人
2021年10月7日,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獲獎者是英籍坦桑尼亞小說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頒獎理由是“他對殖民主義文學寫作的影響,對難民在不同文化大陸之間的鴻溝中的命運毫不妥協和富有同情心地滲透”。古爾納出生于1948年,在坦桑尼亞長大,并于20世紀60年代末作為難民移居英國。他退休前是英國肯特大學英文系英語與后殖民研究教授。
古爾納用英語寫作。他的作品與自身經歷緊密相關,多展現他在非洲斯瓦希里文化中的生活以及在英國作為少數族裔和難民的身份認同。著有小說《天堂》《荒漠》《海邊》等。他的作品多次入圍“布克獎”。
古爾納是近二十年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洲人,也是歷史上第七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洲裔作家。“鳳凰網讀書”評論道:“古爾納獲獎,是一個了解非洲文學的契機。”
(圖源:諾貝爾文學獎官網)
又美又颯,航天女將王亞平再“飛天”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隨后順利完成了與天和核心艙的交會對接,這次正式乘組的3位航天員分別是翟志剛、葉光富以及王亞平。身處太空的王亞平成為首位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也是中國首位出艙的女航天員。但這不是王亞平首次飛上太空。在2013年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中,她就是正式乘組的一員。美國前女宇航員凱蒂·科爾曼隔空對王亞平致以祝福:“當你看向窗外的星星,看見我們的地球,別忘了,數十億女性也借著你的目光看向窗外。”逐夢蒼穹,不負重托,每一名航天員都是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的無數奮斗者、攀登者的代表。
(圖源:@微博“我們的太空”)
自適用話題
外在與內在 長得漂亮與活得漂亮 人的多元價值
點撥·速寫運用
第一眼看到宇航員王亞平,人們都會驚詫于她的美麗。搜一搜關于她的報道,幾乎所有媒體的標題都用了“美”字。然而,她偏偏沒有利用這一“資本”。超重耐力訓練中,她要承受8倍的重力加速度,面部扭曲變形,她不在意;救生訓練中,她頂著風沙巨浪,皮膚被曬黑了、吹糙了,她也不在意。她在意的是自己的力量是否提升了,離夢想是否更近一步了。她抓握鉛球、舉杠鈴、做俯臥撐,直到練粗胳膊、練出塊塊肌肉。于她而言,外在美并不重要,能上天執行任務“手摘星辰”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她讓我們明白,人的價值,是需要多元開發的。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卻能達于理,而用其智。愿我們都能執著地進取,勇敢地超越,自由地駕馭自己的人生,永葆一份理性的美麗!
(點撥撰寫:南京市玄武高級中學 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