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作情境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因為“雙減”政策很多輔導班停辦了,高二學生小王的父母覺得孩子沒有自制力,千方百計想請人輔導但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十分焦慮。請你以小王的口吻寫封信給父母,讓他們理解“雙減”的初衷,并對小王的學習能力有信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套作,不要抄襲;不少于800字。
情境說明
PART1 你寫信的目的是什么?
仔細分析情境,你會發現,寫這封信的目的是讓父母理解“雙減”政策的初衷,緩解焦慮,對孩子有信心。父母之所以焦慮,一是因為“輔導班停辦”,孩子無處輔導,二是因為他們“覺得孩子沒有自制力”,后者為更主要的原因?!坝X得”二字交代了父母判斷的主觀性,既可能是小王的自制力的確較差,也可能是父母的期望過高。寫作時既要理解情境,避免斷章取義或泛泛而談,又要合理想象,結合經驗補充情境中預留的空間,讓信的內容更有針對性。為達到寫作目的,你要有身份意識,用得體的語言表達對父母的尊重、理解、感激、心疼甚至愧疚。即使他們的焦慮影響了全家的正常生活,干擾了你的學習,你也不能直接抱怨、指責,而是要通過描寫自己的心理感受,讓他們覺察到這些無心之過帶給你的傷害。對于自己自制力不強的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既要讓父母明白自制力的標準因人而異,又不為自己的缺點狡辯。既要寬慰他們的情緒,還要告訴他們“雙減”政策實施后你在自覺性、自制力、自學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以及對未來的決心和信心。而輔導機構瘋狂擴張造成的社會危害、“雙減”政策在宏觀層面的社會影響,可以寫,但不是重點??傊獓@寫作目的構思、選材。
PART2 你真的理解小王和他的父母嗎?
這封信要求以小王的口吻給父母寫封信。你不是小王,但作為同齡人,你應該能理解小王的處境和心情,寫信時,一定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代入情境。你還需要分析父母面對“雙減”產生焦慮的原因,可能有他們的思維慣性、認知局限等原因,或許還有小王自身的原因,情境中沒交代小王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自控能力等情況,這讓寫作有了發揮的余地。因此,你應該能夠讓讀者讀出:什么樣的小王讓什么樣的父母怎樣焦慮。另外,父母的焦慮、嘮叨可能讓你感到壓抑和煩躁;父母對分數的過分在意,或許讓你覺得他們的功利心太重,心生不滿;父母長期盲目地為你報輔導班,讓你沒有時間預習、復習、整合,甚至不能完成校內作業;輔導班上過于“短平快”的提分方式,讓你得不到試錯、探究的樂趣……但你必須拋開自己對父母的成見,回到事情本身,換位思考,嘗試理解導致父母焦慮的多種因素。哪些因素是小王自己造成的?哪些因素是父母不懂孩子或“瞎指揮”造成的?通過理性分析和自我反省,你會更理解父母,明白他們的內心所需,懂得他們言行的合理之處和無奈之處。理解清楚后再落筆,才能寫得具體深入,真正解決問題。
PART3 如何寫才能實現意圖?
構思時,除了整理自己的觀點和思路外,心中還要裝著讀者,包括讀者的性格、心情、關注點、思維習慣等,不能自說白話。要想象父母讀到這封信時的感受,考慮如何表達才能避免誤解,才能更有利于雙方達成共識。具體而言,要注意如下幾點:第一,針對上文你對父母的分析,抓住導致其焦慮的最重要的因素展開,不要面面俱到,更不要提父母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思想。否則,不僅難以在有限的篇幅內將道理講清楚,還容易引發誤解甚至矛盾。第二,理性分析“雙減”對你本人的利弊,總結過去學習中的不足,具體深入地表達你對學習的理解、以后的改進措施。第三,以兒女的身份對父母的辛勤付出和焦慮心情表示理解,將抒情和說理巧妙結合。可以運用你接觸過的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來分析問題,但不能居高臨下地空談道理,如有獨特看法、精妙見解可以展開,少唱高調,不要太官方,否則會影響交流的效果。另外,寫作時要注意書信的格式。
佳作展示
唯有虛室,方能生白
點評
標題化用《莊子》中的“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表達含蓄雋永而又貼切合適,令人印象深刻。
江蘇省高郵中學高三(1)班 陳煒 指導老師:張偉芳
親愛的爸爸媽媽:
①展信佳!首先要感謝你們十幾年來竭盡所能為我創造最好的教育條件,使我成為一個有思想、有道德、有學識的人。我即將面臨人生一個極其重要的十字路口——高考,因此你們十分關注我當下的學習情況,在這里我想說:“你們辛苦了!”最近一段時間,“雙減”政策出臺,一時間許多校外輔導機構停辦,這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牽動著每一個學生、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心。身為父母的你們很是擔憂,擔憂我的成績,擔憂我的高考,擔憂我的未來。而我想說,不必擔憂,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首段從對父母的感謝入手,引出“‘雙減’政策”這一話題,并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父母不必擔憂,“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本段緊扣材料所給的話題和背景,直擊主題,觀點明確。
②蓋眾人之所爭,尤在于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眾人所爭論者,在于“雙減”之初衷。有人認為其目的在于整頓教育行業的風氣,有人認為是為了緩解學生壓力,也有人認為是為了防止資本過度滲透到教育行業中。你們又是怎么看的呢?我認為,“雙減”之目的是使教育真正成為教育,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使我們學會獨立思考。請你們聽我慢慢道來。
第二段承接第一段的觀點,具體闡釋了自己對“雙減”政策的理解。本段開頭化用所學課文《答司馬諫議書》的語句,巧妙而貼切,顯示了作者活學活用、善于借鑒的寫作能力。
③蔡孑民先生有言:“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在,而專為將來?!苯逃?,是要面向未來的,將來社會需要的人是什么樣的?是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校外輔導或許對暫時提高我們的成績有一定幫助,但也有許多弊端。其一,校外輔導過度重視解題本身,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做對更多題拿更多分,老師所講的多是解題套路、答題模板,而引導學生思考的過程則被淡化。這些老師和那些“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并無本質區別,不是“傳其道而解其惑者也”。其二,校外輔導給學生和家長都增添了太多壓力,既有給我的學習壓力也有給你們的經濟壓力,這也可能會間接引發我們的家庭矛盾。我們彼此都處在高壓之下,又怎能以最好的方式對待彼此呢?其三,校外輔導只能帶來短期的提升,而非長遠之計。如果把學習比作種樹,自主學習就是每天用心澆灌,讓樹木茁壯成長;而校外輔導便是施以重肥,最后導致“木之性日以離矣”。這種填鴨式學習會讓我們喪失獨立思考、理性判斷的能力,進而喪失創新的能力。
本段為具體分析,從三個角度分析了校外輔導所帶來的種種弊端——一是重解題輕思考;二是增加學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三是揠苗助長,最終導致學生喪失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此段分析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理有據、引用豐富、類比恰當、層次分明,展現了良好的具體分析的能力,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④而“雙減”政策正是讓學習返璞歸真的法寶。其作用在于“虛室生白”?!疤撌疑住?,指心靈虛空,則能悟道。通俗地講,就是把房子搬空,才能讓其接納更多日光,顯得亮堂。學習也是這樣,只有摒棄自己心中的套路,摒棄那些別人灌輸的東西,才能“生白”,生出自己的智慧,內心才能豁然開朗。過去,你們總認為我自制力不夠,總是約束著我,將太多的“雜物”放在我的“房子”里,把光亮也給遮住了?,F在,“雙減”政策下,相信你們也會懂得“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和“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的道理。請你們給我自主探索、自我成長的空間,從而讓我作為孩子的天性得以更好地舒展。
此段回扣本文主題,闡釋“虛室生白”的具體內涵,希望父母不要給孩子過多的束縛、干擾,應該讓孩子的天性得以更好地舒展。此段闡釋合理、引用恰當、觀點明確。
⑤請你們放心,我自信有足夠的自制力,我也清楚社會需要的是可以自己茁壯成長的勁竹,而不是依靠架子生長的爬山虎。請你們相信,我未必不如弱冠請纓之終軍、乘長風之宗愨!也請你們為我搬空“屋子”,讓光照進來!
結尾收束全文,再次回應父母的擔憂,以富有文采的語句表明自己的立場,回扣文章題目,旗幟鮮明,可謂水到渠成。
小王
2021年11月20日
我們的未來沒有標準答案
標題醒目, “ 標準答案”這個詞直擊主題,也蘊含了文章的觀點、態度,引人注目和思考。
江蘇省高郵中學高三(1)班 徐熙媛 指導老師:張偉芳
親愛的爸爸媽媽:
①展信安好!
②最近“雙減”政策出臺,你們很擔心我的學業,對此,我想和你們說說我自己的想法。
③我知道,你們擔心我沒有自制力,不進行課外補習可能難以取得好成績。我理解你們的這種擔心與憂慮。但是在我看來,這正是一個認識自己、檢驗自己的契機。沒有了輔導班,沒有了課堂之外的“輔助”,我是否能夠憑自身的努力,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中脫穎而出?又或者說,靠輔導機構的答題套路換來的考試高分,到底會不會為我帶來燦爛輝煌的未來?“雙減”政策的出臺,讓我們從狹隘的“功利讀書論”中抬起頭來,看到通往成功的路有千千萬萬條;讓我們恍然大悟,其實“知識改變命運”從來不是指通過在高考中名列前茅來換得高等學府的青睞,而是通過終身學習,讓自己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擁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者熊培云說:“生活沒有標準答案……你走你的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運算法則。”在過去,許多人只能看到所謂的康莊大道,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林中小道也是路。為何要讓所有孩子擠在所謂“正道”上?為了讓孩子沖到隊伍的前列,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結果卻培養出一個個只會被家長、老師“推”著行走,沒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牽線木偶”,這樣做是否值得?
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出“雙減”政策的背景和父母對此的擔憂,簡潔明快、直奔主題。
第三段通過連續發問進行自我反思:“功利讀書論”無法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光明未來和成功。接著,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通過終身學習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進而回應了父母對于成績的擔憂。
④社會單向度的評價曾讓多少“笨孩子”在無窮無盡的題海中“溺亡”,而如今,社會所需要的并不是只會背“標準答案”的“好學生”,而是擁有創造力的“小王子”。每一個青年都有可能成為建設世界的“工程師”,“標準答案”只會將我們束縛在思維的牢籠里,而創造卻能將我們的思維牽引向更高遠處,讓其得以盡情翱翔。我們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活躍在不同的領域里,但我們的理想同樣高遠,意志同樣堅定,從未偏離成人、成才的正確軌跡。我們用思維的火花,照亮社會進步的無數可能。
第四段繼續緊扣“標準答案”這一中心詞,分析單向度的社會評價給孩子帶來的危害,提出要通過提升自我的創造力去創造未來、承擔社會責任,實質上也指明了“雙減”政策對學生和國家長遠發展的正面影響。
⑤爸爸媽媽,我希望你們能對我有信心,相信我自己選擇的道路能通向我想要的未來。我從不認為你們為我報補習班是錯誤的選擇,因為我知道你們永遠希望我能變得更好。但是,就像《自由在高處》這本書中所說:“當教育體系成為一套精細的矯正儀,當教育設計‘像捕鼠器一樣’完全針對人的弱點,而不是發現和激勵一個人的優點與特長時,置身其中的人也就成了一頭被教育機器不斷糾正的獵物?!蹦銈兿M页蔀槟穷^永遠被困的獵物嗎?我想,你們的回答是否定的。所以,請讓我為自己的未來填上一個不同于標準答案的正確答案。
結尾回扣本文主題,從理解父母的角度入手,再次旗幟鮮明地回應父母的擔憂,表明自己的觀點——“讓我為自己的未來填上一個不同于標準答案的正確答案。”觀點鮮明,中心明確,收束有力!
小王
2021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