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兒童文學作者。
《傅雷家書》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暢銷書,書中選錄了一位父親給兒子的100多封信。這位父親是傅雷——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和作家,兒子叫傅聰——國際知名鋼琴家。今天,我們就來聽聽這對父子的故事……
不管你將來學哪一科,能有一個藝術園地耕種,你一輩子都受用不盡。
——父親
1934年3月10日,上海一家醫院婦產科門口,一位父親搓著雙手在那里焦急地等待著。他時而伸長脖子往門里探,時而在走廊上來回踱步。突然,一陣響亮的嬰兒啼哭聲傳來,他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這個剛出生的小家伙就是傅聰。
一天,傅聰哭鬧得特別厲害,怎么哄都不見效果。傅雷把老式唱機打開,放起了音樂,沒想到,這招還真管用,傅聰居然停止了哭鬧,瞪著一雙大眼睛四處尋找。
傅聰3歲時,時常會站在板凳上去摸收音機或唱機,不論是古典音樂還是西洋樂曲,他都能聽得津津有味。
后來,傅雷讓自己的好友——在音樂上頗有造詣的數學家雷垣來做兒子的音樂老師。
“他的樂感很強,有一對‘音樂的耳朵’。”雷垣的評價讓傅雷很高興,雖然家庭條件并不寬裕,他和妻子商量后,還是給兒子租了架鋼琴。
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來播的種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開花結果——我指的是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父親
看到盼望已久的鋼琴,小傅聰開心得合不攏嘴。每天,放學一回家,他就撲到鋼琴前彈琴,快樂得要飛了起來。
可是小孩子難免會有“三分鐘熱度”,漸漸地,傅聰有些偷懶了。
這天練琴時,傅聰用眼睛偷偷地向四周偵查了一番。“哈哈,父親不在。”他連忙拿出小說《水滸傳》,偷偷看起來。
“嗬!李逵打架的場面可真精彩啊!”傅聰沉浸在小說里,手只是在琴鍵上敷衍地彈幾下。
突然,一聲像是李逵發出的怒吼傳來。
“你在干什么!”
原來,在書房寫作的傅雷,聽到兒子不著邊際的琴聲,便悄悄地下樓來。
父親的吼聲,把傅聰嚇得一哆嗦,書都掉在了地上。
“風暴”過去,傅雷又和顏悅色地給兒子講貝多芬、莫扎特、肖邦、巴赫等世界著名鋼琴家的故事,以及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想讓兒子明白,很多事情不會隨隨便便就成功的。
人生本是沒窮盡沒終點的馬拉松賽跑,你的路程還長得很呢:這不過是一個光輝的開場。
——父親
少年時的傅聰常常自彈自唱,有一次,父親聽到琴聲,便從書房走到傅聰的身邊。這可把傅聰嚇了一跳,以為父親又要批評他不用心練譜子,亂彈亂唱。誰知,父親讓他把剛才創作的曲子再彈一遍,并把它記在五線譜上,取名《春天》。
傅聰就像一個要上發條的鐘,父親把發條擰緊,他就“嘀嘀嗒嗒”走得歡,不停地練琴;等發條松了,練琴怠慢了,父親就又給他上緊發條。
傅聰直到17歲時,才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琴中,哪怕是酷熱的夏天,練琴練得衣褲都濕了,他也不休息。
“兒子終于長大了。”傅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1955年,第五屆國際肖邦鋼琴比賽揭開帷幕,21歲的傅聰代表中國參加比賽。面對這樣隆重的國際比賽,傅聰很擔心。
知子莫若父,父親寄來一封家書,“不要把比賽得失成敗太放在心上,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就行”。
最終,比賽場上,傅聰的演奏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他獲得了第三名,還榮獲比賽唯一的“瑪祖卡”獎——他成了第一個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的新中國音樂家。
我一天比一天體會到小時候爸爸常說的:先做人,再做藝術家。
——兒子
傅聰漸漸地成長為世界一流的鋼琴家,蜚聲樂壇,飲譽中外。他常年居住在國外,手指在琴鍵上飛舞,用那優美的鏗鏘之聲,征服世界各地的觀眾,被人們贊譽為“鋼琴詩人”。
他的琴聲就這樣一直飄揚,飄到各個角落,也飄到父親和母親的耳旁。
人生彈指一揮間,傅聰也從翩翩少年變成了耄耋老者。80歲之前,傅聰每天練琴10多個小時;80歲之后,才把練琴時間縮短為6小時。練琴,過去是父親“上發條”督促他,后來已經成為讓他敬畏和著迷的事情。
父親是傅聰的知音,傅聰會常常想起父親對他說過的話,寫過的信。“我現在一想起父親的那些話,眼淚就忍不住,父親有一顆赤子之心,他最強調的就是做人!”
2020年12月28日,傅聰因感染新冠肺炎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傅雷家書》的收信人去了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