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隼仙人,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生態學碩士研究生在讀。
在一對新人新婚之際,前來的賓客往往要恭賀一句白頭偕老。白頭偕老意味著和相愛的人共度余生,一起老去,是個非常浪漫的成語。
有趣的是,“白頭偕老”不僅僅出現在人類社會里,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些幸福的故事發生。有幾種動物,它們的外形和習性,都與“白頭偕老”一詞相呼應。它們都是什么樣的動物呢?
白頭鵯
中國的古典詩文和花鳥畫里,常會出現一種名叫白頭翁的可愛小鳥。這里的白頭翁指的是學名叫作白頭鵯(bēi)的鳥類。
白頭鵯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鳥兒。它有一對橄欖綠色的翅膀,白色的腹部,黑色的臉蛋,頭頂上還有一撮白毛。“鵯”在古代漢語里泛指小鳥,在現代漢語里專門指鵯科的鳥類。而頭上有一撮白毛的鳥類,就是可愛的白頭鵯了。
白頭鵯分布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適應力極強。北到北京,南到海南,白頭鵯的身影不僅出現在樹林里,也常出現在人類聚集的公園和小區。它最喜歡吃飽含蛋白質的飛蟲,也喜歡吃果實。它的個頭不大,體型只比麻雀稍稍大一點,喜歡待在高高的樹冠上。也許它并不時常給人機會看清它的長相,但是,你多半聽過它的叫聲——既清脆,又響亮,婉轉動聽,還帶著顫音呢!
“年紀輕輕就白了頭”,可能是我們對白頭鵯的第一印象了。其實,在幼年時期,它的“頭發”還是烏黑油亮的一片,但是到了出生那年的冬季,“頭發”就白了。好在白色的“頭發”并不意味著它未老先衰,而是它成年的標志。國畫家喜歡畫白頭鵯,并賦予它吉祥寓
意:它頭白而活潑,可謂“鶴發童顏”,有長壽的寓意。
在我們的星球上,百分之九十的鳥兒都是一夫一妻制的,白頭鵯也不例外。當小溪化凍,柳樹發芽的時候,白頭鵯們在樹頂上炫耀自己嘹亮婉轉的歌喉,再與異性結成伴侶,一起筑巢孵卵,撫養后代。夫妻二鳥恩愛的模樣,不禁讓人聯想起“白頭偕老”。因此,以一對白頭鵯為主題的國畫,也寓意著夫妻二人情感和睦,白頭到老。
偕老同穴
在動物界,有一些不會動的異類,海綿就是其中之一。有一種叫作“偕老同穴”的六放海綿,身體構造十分神奇。它不像有些海綿一樣軟綿綿的,身體里也沒有像人類那樣的鈣質骨骼,但它能直立在海底。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它體內有一種堅硬的硅質骨針,起到了支撐身體的作用。因為玻璃的主要成分也是硅,所以六放海綿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玻璃海綿。
偕老同穴的身體長得像一個花瓶,水流帶著浮游生物流進去,再從另一個口流出來。在這個過程里,浮游生物被海綿過濾掉,當作自己的食物。而這個“花瓶”,也經常會被別的動物作為自己的小屋。儷蝦就特別喜歡居住在偕老同穴里面。
一般來說,偕老同穴里面只會有一對儷蝦。在儷蝦還是幼蟲的時候,它們就住了進來,但是當它們的身體慢慢長大,就再也出不去了。不過不用擔心,生活在偕老同穴里的儷蝦,可以依靠水流帶來的浮游生物養活自己。
儷蝦和偕老同穴的關系,就像一對夫妻和他們的家。而結婚的新人也希望自己與伴侶的關系可以持續終身,并且有房住,有飯吃,同量天地寬,共度日月長。因此,偕老同穴也成為愛情,特別是婚姻的象征。在日本,偕老同穴會被做成工藝品,用來贈予結婚的新人。
在英文中,偕老同穴被稱為“維納斯的花籃”,
也是愛情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