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江,學者、作家,大學老師,北京大學文學博士。
蔥,最古老的漢字字典《說文解字》解釋它時就說了一個字:菜。菜不僅用來吃,還可以被人喜歡,不僅喜歡它的味,更喜歡它的美。古詩里有句“青青園中葵”,古時候的葵不是今天的向日葵,是葵菜,也是古人最愛吃的菜,但“青青園中葵”說的不是好吃,而是好看,是好看的顏色,是春色。現代作家魯迅說百草園之美的時候,第一個說的也是“碧綠的菜畦”。“碧綠”和“青青”一樣,都是美好的顏色,是萬物生長的勃勃生機。
蔥|之|形
古人喜歡蔥。喜歡,就會仔細看;仔細看,看見得就多;看見得多,名字也就跟著多了。古人世界里的蔥,剛鉆出地面的嫩芽叫蔥針,蔥針長大了是蔥葉。古人把蔥葉叫蔥青,蔥的莖叫蔥白,包著蔥白的一層叫蔥袍。蔥葉中有黏黏的汁液,我們老家叫它蔥鼻涕,沒想到古人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蔥苒(rǎn)。而且,古時候的小孩子不僅不嫌棄有蔥鼻涕的蔥葉,還拿它當“蔥笛”吹。大詩人蘇東坡就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幾個頭上梳著圓圓發髻的小孩子,看見喝醉了酒的詩人走過來,就淘氣地吹起蔥葉,嘀嘀嗚嗚地響著。
蔥|之|美
蔥袍,不能吃,需要剝去,可“剝蔥”也被古人贊美。詩人歐陽修有詩:“慢捻輕攏,玉指纖纖嫩剝蔥”;蘇東坡寫的是:“共看剝蔥纖手,舞凝神”。其實,這些“剝蔥”的詩句里沒有蔥,有的,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她也沒有剝蔥,歐陽修寫的是女子在彈琴,蘇東坡寫的是女子在跳舞。他們的詩里都有一個特寫鏡頭,畫面上是輕輕撥弄琴弦的手指,是婀娜地舞著的手。詩人贊美的,是她們靈巧美麗的手。手或者手指和剝蔥有什么關系呢?你想,剝去蔥袍,露出的是什么呢?是潔白鮮嫩的蔥白啊!可古人不直接用蔥白比喻好看的手,而是說剝蔥,是因為這樣說就有了蔥袍和蔥白的對比:蔥袍老,蔥白嫩。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蔥都纖嫩,纖嫩的是春蔥。所以,“剝蔥”有時也會說成“剝春蔥”。白居易贊美一個女子,就說她“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眼睛像秋天的河水,手指像春天的蔥白,都是美。中國第一個大詩人是屈原,屈原用詩歌給漢語創建了一個“香草美人”的傳統——“香草美人”的表現之一就是用美好的植物來比喻美好的人。所以,中國文學里,美人常常都是一身香草香木。元代雜劇家喬吉寫過一首詩,獻給一個美麗的女子:“晴柳纖柔,春蔥細膩,秋藕勻圓。”詩歌里的女子,身形像楊柳一樣嫵媚,手臂像秋藕一樣圓潤,如春蔥的,是手指。蔥是菜,卻被我們的文化先賢看出了美,用它來贊嘆美人之美。
蔥|之|色
剝蔥,說的是蔥白,而古人更愛春蔥嫩葉的青色。另一部古老的詞典《爾雅》說:青就是蔥色。可以說,古人用蔥命名了一種最美的顏色。宋代學者羅愿《爾雅翼》解釋蔥,第一句就說:蔥,莖白,葉青,它的青尤其美。
古代的“青”是今天的什么顏色呢?今天說法不一,有人說是綠,有人說是藍,有人說是黑。到底是什么顏色呢?漢人劉熙的《釋名》解釋“青”字,說青色就是草木初生時的顏色。草木初生的顏色就是春色,就是最有生機的顏色。還有呢,漢語有個詞叫“青春”,就是用春天最美的顏色來說人最美好的歲月。而春天最美的顏色在哪里呢?別忘了《爾雅》已經說過,青就是春蔥的顏色。所以,至今,漢語還有一個美好的詞:青蔥。青蔥歲月就是人最年輕最美好的時候。
杜甫的“夜雨剪春韭”是名句,讓人向往春天一叢韭菜的美。而蔥,宋代詩人吳文英為它寫了同樣美好的詩句——“寫柔情,都在春蔥”。看見春天一畦新鮮的小蔥,滿心都是柔情,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