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年輕人的肥胖和精神疾病發生率都有所增加。瑞典隆德大學和哥德堡大學心理學家發現,接受嚴重肥胖治療的青少年中一半有精神疾病問題。據他們自己或父母的報告,2/3的青少年患有某種類型的心理健康問題。研究發表在《斯堪的納維亞兒科雜志》上。
新研究涉及的青少年參與者73%為女孩,平均年齡為15歲,平均體重指數為42,屬嚴重肥胖。一半參與者因肥胖而接受了藥物治療,另一半接受了手術。
這些青少年的父母填寫了調查問卷,具體內容是測量孩子的多動癥和自閉癥癥狀。青少年自己則回答了有關暴食和抑郁癥癥狀的問題。分析結果表明,超過一半的孩子有類似于多動癥和自閉癥的表現。而有多動癥意味著患者難以控制沖動,經常暴飲暴食,也增加了選擇快餐等快速解決方案的傾向;自閉癥患者飲食方面有時比其他人更挑剔,他們只接受某些食物,但結果反而吃得更多。
研究表明,大部分青少年肥胖患者出現了精神問題、暴飲暴食、抑郁等癥狀。因此,有必要向嚴重肥胖的青少年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
免疫力保護我們免受致病微生物的侵襲。用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的話來說,它就像駐扎體內的一支軍隊,承擔著防御重任,以防人體受到細菌、病毒等“敵人”的攻擊。近日,浙江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鐵不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離子及其轉運體和鐵代謝相關基因在維持免疫系統穩定狀態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研究人員分析后發現,人體內鐵代謝受到一類被稱為鐵調素分子的精密調控,如果鐵代謝過快會促進多種病原體感染,鐵元素不僅影響嗜鐵病原體的生長,還會影響人身的免疫功能。對人體內巨噬細胞、B細胞、T細胞的具體研究發現,巨噬細胞內的鐵含量能通過多種方式和方向控制炎癥的產生。研究團隊還發現,活化后的T細胞和B細胞都有較高的鐵需求。系統性鐵缺乏會抑制T細胞的增殖和響應能力。
全球近10億人存在缺鐵性貧血癥狀,想要補鐵也并非難事。可適當吃些“補鐵高手”,如動物肝臟、動物血、紅肉(豬瘦肉、牛肉、羊肉)等。補鐵還有一個竅門:維C可促進鐵的吸收,所以在吃含鐵豐富的食物時,吃些含維C豐富的食物,可以起到強強聯合的作用。
貧窮對人的健康,特別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美國西北大學和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指出,中老年人遭遇突然性財務變故或持續面臨財務壓力,可能導致更高死亡率。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雜志》上。
研究人員對8714名51~61歲之間的美國中老年人數據展開研究。數據從1994年開始收集,每兩年更新,一直持續到2014年,歷時20年。對數據進行跟蹤比對發現,上述研究對象中共有2430人面臨財務沖擊。研究人員對財務沖擊的定義為:兩年時間內個人資產總值暴跌3/4以上,或持續面臨赤貧狀況。研究發現,遭受財務沖擊的中老年人20年跟蹤期內的死亡率為64.9%;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未遭受財務沖擊的中老年人同期死亡率僅為30.6%。沒錢、缺錢的中老年人,死亡率也會翻番。
過去研究主要集中于財務沖擊在短期內造成的健康影響,如導致抑郁和焦慮、引發自殺或吸食毒品等行為,以及影響心血管功能等。這項研究更關注財務沖擊對中老年人長期健康造成的影響。中老年人遭受財務沖擊,其經濟恢復能力往往低于年輕人,同時因財務困難而減少對自身的健康投資,導致其長期健康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