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連梅
汗皰疹的發作常從瘙癢開始,隨后在手掌、手指側面、手指背面或腳底突發對稱性劇烈瘙癢和水皰。70%~80%的人僅在手上發作,輕度汗皰疹只在手指側面出現水皰。水皰通常位置較深,一般為針尖至米粒大小,內含清澈漿液,發亮,偶爾可變為渾濁,呈現“西米布丁”樣表現。嚴重者水皰也可融合成大皰。
水皰一般不自行破裂,但可自行吸收,持續數周后變干、消退后會出現脫皮,露出紅色、薄嫩的新生皮膚,此時常會感到疼痛。疼痛和瘙癢嚴重者可能會影響日常生活。部分患者伴手足多汗。頻繁復發可能導致慢性皮炎,也可能繼發細菌或真菌感染。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汗皰疹的出現呢?
過去認為汗皰疹的發生和出汗不暢相關,現在則認為它的具體病因不明,但臨床發現它的發生通常與下列因素相關:
1.過敏因素,比如特應性皮炎病史、過敏性鼻炎病史、接觸了金屬鎳和鉻、接觸了刺激性洗護用品(如洗衣液、洗潔精、肥皂等)。
2.悶熱、潮濕的氣候,導致出汗過多。
3.心理和生理壓力過大。
4.暴露于強紫外線輻射。
5.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癬菌感染。
和其他類型濕疹的治療一樣,汗皰疹的治療也包括:識別和避免誘發因素;勤涂、多涂無刺激的潤膚劑,減少皮膚刺激,同時不要用手撕扯脫落的皮膚;使用激素藥膏控制皮膚炎癥。
具體來說,在用藥方面,汗皰疹同其他類型的濕疹一樣,首選外用激素藥膏進行治療,比如糠酸莫米松乳膏,甚至比它效能更強的鹵米松、倍他米松、氯倍他索等。通常需要持續用藥直到皮疹消退后,繼續再使用2周做維持治療。
治療重癥汗皰疹時,可以在局部使用激素藥膏后包裹上保鮮膜,以促進激素滲透進皮膚,起效更快。一般會選擇在夜間包裹,連續3~7天。還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激素藥物。通常首先每天服用潑尼松40~60mg,一天1次早上服用,連續服用1周。如果充分緩解,隨后的5~7天劑量減少一半,并在后續2周逐漸減量至停藥。需要注意的是,口服激素藥物需要嚴格進行使用前評估以及嚴密的療效和副作用觀察,因此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對于孕期、哺乳期和兒童的汗皰疹治療,用藥原則和普通成人一致,上述藥物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疾病輕重程度進行選擇。
在日常的護理方面,主要是要做到以下幾點:
1.平時避免接觸刺激物,如堿性洗衣液、洗發劑或染料,盡量使用溫水及溫和不含堿性皂液的洗手液洗手,洗后盡快擦干保持手足清潔干燥,并及時涂抹無刺激的潤膚劑,注意勤涂、多涂;
2.避免佩戴戒指等手部飾品,通過減少與致敏金屬的接觸來減少復發;
3.進行潮濕作業或摩擦性工作(如園藝或木工)時佩戴專用手套;
4.忌用熱水燙洗患處,瘙癢嚴重時可用浸濕、冰涼的敷布放在患處冷敷,有助于緩解瘙癢;
5.注意不要搔抓患處,以免感染;
6.如果對鎳或鈷過敏,還要注意避免食用含鎳或鈷高的食物。含鎳的食物,如巧克力、西蘭花、豆類和堅果類食物等。含鈷的食物,如巧克力、貝類、肝臟、堅果、甜菜和卷心菜等。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汗皰疹屬于濕疹的一種,反復發作是這個病的特點,自行痊愈也是這種病的特點。目前臨床上沒有根治汗皰疹的藥物,用藥是為了控制和緩解癥狀,而不是根治疾病。理解了這一點,用藥時就會減輕不少心理壓力。同時再注意規避誘發因素,以及積極護理皮膚,就可以從容等到它自愈的那一天。
足癬是臨床最常見的淺表真菌感染性疾病,俗稱“腳氣”。其病變常發生在足趾間、足跟、足跖、足部側沿等部位,會出現水皰、脫屑等表現,并伴有一定瘙癢。病情較重者還可發生糜爛、滲液并發細菌感染。
足癬具有一定的傳染性,生活中若有直接或間接接觸皮膚癬菌的情況,就有可能發生足癬。所以生活中防治足癬一定要重視個人衛生,勤換洗鞋襪并保持鞋襪、足部清潔干燥;平時不與他人共用鞋襪、毛巾、浴盆等物品;在公共浴池、健身房等公共衛生場所應自備拖鞋,避免與他人共用,也盡量不要光腳行走。
足癬與汗皰疹的區別在于,足癬在腳上高發,而汗皰疹在手上高發。但少數情況下,腳上也會發生汗皰疹,而手上也會發生手癬。手足癬的水皰常發生在單側手腳上,兩側不對稱,而汗皰疹則常在兩側手足對稱發生。手足癬具有傳染性,汗皰疹不具有傳染性。當然,這些只是從癥狀上粗略評估,想要區分手足癬與汗皰疹,最準確的還是去醫院皮膚科做真菌檢查。若真菌陽性,可以診斷為手足癬。
當然,有時汗皰疹和手足癬會同時發生,甚至手足癬誘發汗皰疹,這被稱為癬菌疹。癬菌疹的發生與原發癬病的炎癥程度有密切關系,癬病愈活躍,炎癥愈重,癬菌疹愈易發生。治療癬病時,外用刺激性過強的藥也可誘發癬菌疹。因此,癬菌疹的防治在于積極治療原發性癬病。當原發性癬病好轉或消退后,癬菌疹無論治療與否,都能自行減輕或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