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綺楠 王雪芹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逐漸變成一種流行性疾病,我國成年糖尿病患者目前已超過1億,其中絕大部分是2型糖尿病。
長期的高血糖對全身各個器官均有影響,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慢性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腎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明顯增加,反過來,心腦血管疾病又是導致糖尿病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國際最新一項研究中,瑞典哥德堡卡羅林斯卡學院Cabrera博士等人納入英國30222例新診斷慢性腎功能不全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2年時間內用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GFR)評估他們的慢性腎臟病進展情況,發現其發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高。進一步研究發現,除了eGFR,對于心血管疾病結局最強的獨立風險因素是年齡、男性、吸煙狀態、高血壓治療和慢性腎臟病確診前的2型糖尿病病程。
可以說,慢性腎臟病已經成為了心血管疾病強有力的獨立危險因素。慢性腎臟病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高血壓、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尿毒癥性心肌病和心包病變、血管鈣化和動脈粥樣硬化等。慢性腎臟病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腎功能不全時出現腎性貧血,貧血引起心肌缺氧,當出現心力衰竭時進而加重腎功能不全,形成惡性循環;其次,當出現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時,體內代謝廢物或一些物質蓄積、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加,會對血管壁、心肌細胞造成損傷;最后,慢性腎臟病患者發生高鉀血癥、鈣磷代謝異常、血脂代謝紊亂、腎性高血壓等,也可影響心血管系統,促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因此,我們建議糖尿病患者即使沒有任何并發癥,也要每年體檢1次,包括腎功能檢查;如果患者已經有蛋白尿,我們建議3個月或者半年復查1次;當出現糖尿病腎病時,不僅需要重視血糖、尿蛋白情況,也要重視心臟情況,定期規律復診。
慢性腎功能不全是一種長期進展性的疾病,從其發病到并發心血管事件是一個慢性、復雜的過程。對于任何一種慢性疾病,預防更為重要。我們建議高危人群及早進行糖尿病篩查,發現糖耐量受損或空腹血糖受損時,要積極采取改變生活方式、控制血糖等措施,預防糖尿病及糖尿病腎病的發生。
當患有糖尿病腎病時,不能單純進行降低血糖的治療,而是需要綜合性治療,包括飲食控制、戒煙、血糖控制、血壓控制、血脂調整及營養治療等多方面,以延緩腎病進展、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心血管并發癥發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