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蓉
。。由于疫情,我已經很久沒有出去轉了。那天,我戴上口罩,到外面溜了一圈。。。。。。。。。。。。。。。。。
。。回家的路上,我踢著小石子,漫不經心地走著。突然,我發現前方地上有一個黑乎乎的東西,走近一看,是一只死去了的蟋蟀。出于無聊我湊了上去,俯下身,蹲在地上,瞪大眼睛觀察著。這時,一只全身烏黑的小螞蟻向這邊爬來,它有兩只觸角和六條細長的腿,看起來十分瘦弱,仿佛一陣微風就能把它吹跑。。。。。。。。。。。。。。。。。。
。。這只小螞蟻發現了龐大的蟋蟀,它爬到蟋蟀跟前,左看看右看看,似乎決定要把這只蟋蟀拖到螞蟻窩里。雖然螞蟻的力量很大,能搬起比自己的體重重幾倍的食物,但要搬起體形這么大的蟋蟀,是不是有些自不量力呢?。。。。。。
。。想到這里,我又覺得,這可真是一只可憐的小螞蟻,單槍匹馬怎么可能把蟋蟀推動呢!這時,小螞蟻開始行動了,它用觸角賣力地往前頂蟋蟀,又用身體使勁兒往前推,可是推了又推,蟋蟀還是紋絲不動,簡直是徒勞無功。我實在忍不住了,用一根短小的樹杈輕輕一挑,蟋蟀就翻了個兒,那只小螞蟻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驚慌失措。我不禁暗笑起來,用鄙夷的目光瞥了瞥小螞蟻:“你看,我輕而易舉就完成了你廢九牛二虎之力都完不成的事。”。。。。。。。。
。。小螞蟻仿佛聽懂了我對它的嘲諷,很快鎮定下來,揮了揮頭上的兩只小觸角,仿佛在向我示威!然后繼續做著它的無用功。。。。。。。。。。。。。。。。。。。。。。。
。。看得無趣,我打算離開,卻發現越來越多的螞蟻正向這邊趕來,于是又蹲了下來。不一會兒,蟋蟀就被成百上千的螞蟻團團圍住了。我大吃一驚,怎么會有這么多的小螞蟻?
。。這些螞蟻圍在蟋蟀周圍,有的拖,有的推,有的抬,有的在旁邊來回奔波,似乎在統籌規劃。終于,蟋蟀開始動起來了,一點點,一點點,開始朝著螞蟻的目的地前進。。。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為剛剛的嘲諷而感到慚愧,一只螞蟻的力量是渺小的,但無數只螞蟻的力量卻是驚人的。也許這就應驗了歌曲里唱的“一根筷子呀,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喲,牢牢抱成團”吧。這次,我相信了團結就是力量,只要眾志成城就能克服萬難。我們面臨的疫情也是這樣,只要我們所有人團結一心,在各自的崗位盡到各自的職責,我們一定可以戰勝疫情!。。。。。。。。。。。。。。。。。
。。我對這群螞蟻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我想再去看看那第一只小螞蟻,卻發現它已經混在了螞蟻群中,完全分不出是哪一只了。。。。。。。。。。。。。。。。。。。。。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學初二·十二班)
作者感言
作文敘述的是我在疫情期間出門,遇到一群小螞蟻搬運一只大蟋蟀的經歷。整個過程,我從對螞蟻的不屑到最后的震驚,心理變化非常大。我不禁聯想到我們正在經歷的疫情,白衣天使奮戰在抗疫一線,志愿者們忙碌在各個場所,各行各業的人們做好防護,復工復產,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一只小螞蟻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無法移動龐大的蟋蟀,然而就是這樣微不足道的小螞蟻,五十只、一百只、兩百只團結在一起,卻做出了讓人如此震撼的事。同樣的,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疫情的,但是當我們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致抗疫的時候,疫情很快就成了我們的手下敗將。這些小螞蟻的團結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讓我對抗擊疫情有所感悟,于是完成了這篇作文。
這篇作文的寫作經歷告訴我:有發現,有觀察,有感受,寫出的作文一定會具有感染力。
同窗評說
這篇作文的細節描寫特別出色。開頭先描寫了螞蟻的整體形象,“全身烏黑”“細長的腿”,通過“仿佛一陣微風就能把它吹跑”突出螞蟻的身體瘦小,弱不禁風,和后文一群螞蟻展示出的力量形成對比。然后用“頂”“推”等動詞描寫這只小螞蟻努力推大蟋蟀的過程;用“圍”“拖”“推”“抬”等動詞描寫一群螞蟻團結一致努力搬運大蟋蟀的過程,詮釋主題。同時,小作者還描寫了自己的心理變化過程,從“漫不經心”到“可憐”“暗笑”,再到“大吃一驚”“慚愧”,最后對螞蟻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凸顯了主題!
(陳怡彤)
老師評說
作文主體部分寫了小作者觀看一群螞蟻團結起來搬走一只蟋蟀的故事,表現“團結就是力量”的主題。作文結尾部分,小作者首先用“一只螞蟻的力量是渺小的,但無數只螞蟻的力量卻是驚人的”點題;然后引用歌詞“一根筷子呀,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喲,牢牢抱成團”形象地揭示了“螞蟻的力量”的內涵;接著又結合當前面臨的疫情進一步闡述自己的看法,深化主題,使作文具有了現實的意義;最后抒卻發對螞蟻的敬佩之情,并以“想再去看看那第一只小螞蟻,卻發現它已經混在了螞蟻群中,完全分不出是哪一只了”讓人再次思考個體和集體的關系。作文結尾部分點題,層次清晰,層層深入,值得學習!
(江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