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
家住福建省福州市的小伙子孫強(化名),是個常年喜歡跑步的小健將,偶爾感冒了也不耽擱。他認為運動發發汗可以治感冒,甚至把跑步當成治療感冒的“處方”,實踐后他也覺得挺有效果。但有些人卻因為感冒時運動而導致病情加重。那么,感冒了運動發汗,對嗎?
“感冒時運動,會增加機體負擔。運動‘處方必須因人而異,切忌千篇一律。”福建省中西醫結合健康管理協會委員、莆田學院醫學院兼職副教授陳玉輝副主任醫師介紹說,想要依靠運動發汗來治療感冒是十分錯誤的想法,雖然有人可能確實因為這個方法感冒好轉過,但那也只是個例,不可效仿。
感冒時,因為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侵入身體,在體內各處繁殖及釋放毒素,機體會動員免疫細胞奮起抵抗,新陳代謝、肝腎的解毒及排泄功能都加快,會出現體溫增高、寒顫等癥狀。此時整個機體都處于高消耗、高代謝的狀態,如果再進行運動,會增加機體的負擔,使身體耗氧、耗能增加、體溫升高,勢必引起體能的過分消耗,甚至虛脫;同時也嚴重增加了心肺系統的負擔,削弱了免疫力,嚴重者還可引起急性心肌炎甚至危及生命。
“感冒治愈后,再根據身體的實際狀況,有目的、有計劃和科學地對‘癥鍛煉。”陳玉輝副主任醫師建議說,感冒之后一定要注意休息,特別是平時體質就比較弱的人群(如老人、小孩),需搭配合理的膳食營養,必要時在醫師指導下用些藥物治療。他強調說,喜歡運動的人也一定要等到感冒好了之后,循序漸進地開始運動,運動的量要掌握好,不可操之過急。比如,根據自身身體情況,運動過后感覺舒適,沒有過度疲勞感,即使有疲勞休息后很快恢復,沒有肌肉、肌腱損傷的癥狀,感覺身體狀況比以前更好,作為運動良好的衡量標準。
運動時,應根據氣溫適當著裝,給身體一定時間適應環境溫度。運動前要充分活動好身體的各個關節部位,做好肌肉的拉伸,可以適當的慢跑10~15分鐘,讓身體微微出汗。運動后,做好全身放松,調整心肺功率,舒緩血液回流對心臟的壓力。同時,注重局部放松,做好對頸、肩、膝、腕、踝等關節的保養和肌肉的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