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

2000多年前的中醫名著《黃帝內經》就說過:“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這里提到的“骨枯”與現代醫學的腰背疼痛、身材縮短、駝背、骨折等骨質疏松引發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
中醫認為,腎虛精虧者常表現為腰脊酸軟、步履遲緩、聽力減退、氣短喘促等,這些均與骨衰老征兆相似。脾主肌肉、四肢等,若脾的運化功能不足,營養缺乏,肌肉就會逐漸瘦削,四肢活動無力。那么,骨質疏松能被“吃走”嗎?答案是肯定的。枸杞、沙苑子、菟絲子、補骨脂、蛤蚧、紫河車、蓮子、核桃、山藥、黃芪等,均有補腎強筋骨之功,下面請看具體“吃”法。
(1)枸杞子30克,豬排骨200克,胡蘿卜100克,外加蔥、姜、鹽、醬油等佐料適量。先將排骨洗凈切成小塊,然后加適量水燉煮至肉熟,再將胡蘿卜切成小塊與洗凈的枸杞子同下鍋煮開,文火燉煮20分鐘,隨后加上姜末、蔥花、醬油適量,調拌均勻,出鍋溫食。該食療方有補腎、健脾胃、壯骨和補骨等作用,長期或分療程(一個療程約20~30天)服用,防治骨質疏松的效果比較理想,而且無明顯副作用。
(2)排骨、白蘿卜各250克,水發海帶50克,黃酒、姜、精鹽、味精各適量。排骨加水煮沸去掉浮沫,加上姜片、黃酒,小火燉熟,之后加入蘿卜塊,再煮5~10分鐘,調味后放入海帶絲、味精,煮沸即起。經常食用,有強筋壯骨、潤滑肌膚、滋養五臟作用。
(3)取羊肉100克,蘋果5克,豌豆300克,木瓜1000克,粳米500克,白糖、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羊肉洗凈,切成5厘米見方的肉塊。粳米、蘋果、豌豆淘洗干凈,木瓜取汁待用。將羊肉、蘋果、豌豆、粳米、木瓜汁、清水適量放入鍋,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燉至豌豆熟爛,肉熟,放入白糖、鹽、味精、胡椒粉即成。經常食用此湯,有補中益氣作用。
(4)紅糖、黑白芝麻各25克,藕粉100克。先將黑白芝麻炒熟后,再加藕粉,用沸水沖勻后再放入紅糖攪勻即可。每日一次沖飲,適用于中老年缺鈣者。
另外,《英國營養學雜志》刊登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絕經女性每天吃10粒李子干,可有助于防止骨質疏松癥和骨折危險,保護骨骼。另外,李子干還具有調節內分泌、抗衰老等功效。研究人員證實,李子干是保持骨質密度的較好干果,可以抑制因為衰老而加速的骨骼衰退進程。建議一開始每天吃2~3粒李子干,之后慢慢增加至每天大約10粒李子干。李干吃法隨意,可直接食用,也可與其他食物一起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