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配豪
今年春節互聯網平臺的“紅包大戰”比以往更加激烈,互聯網企業動輒將幾十億砸向市場。但看似出手闊綽的紅包大多有提現門檻,想要達到“紅包”落袋實在是一件費力又費神的苦差事。
除夕夜,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是最重要的營銷節點,是開年的第一戰,更是流量拼殺的戰場。
今年,互聯網巨頭的“紅包大戰”基本上攻陷了除夕“時間”。支付寶、抖音、快手、百度、淘寶、拼多多等各大互聯網平臺參與“紅包大戰”。據統計,2021年各大主流互聯網巨頭網上紅包發放總額為181億元。其中,僅今日頭條、抖音、拼多多、快手、百度、淘寶發出的紅包就達111億元。抖音官方此前率先公布分20億元,而后快手打出分21億元、百度分22億元、拼多多分28億元。參與“紅包大戰”的企業大都制定了需要用戶“組團”參加的賽制,點贊、集卡、組隊。
而互聯網巨頭在春節期間扎堆發紅包,最初的打法,要把時間線拉回到2015年。
彼時微信支付剛剛上線,在線上支付領域支付寶還處于一家獨大的狀態。微信借“紅包”撬動綁卡,打入支付寶最擅長的領域,成為“紅包大戰”的導火索。
當年,微信支付通過“搖一搖搶紅包”的形式狂攬2000萬新增用戶。除夕當晚,“搖一搖”互動總量高達110億次,紅包總量超過10億個。這一戰,給微信支付帶來的效益可謂驚人,微信支付的綁卡用戶量此后便突破了1億大關。
從2015年微信支付大獲成功之后,互聯網公司春節“玩紅包”已經成了非常重要的營銷手段。
互聯網公司累計開出的紅包總額歷史性突破了百億大關。不少人納悶,一些互聯網公司財報是虧損的,它們哪兒來的錢給大家發紅包,而且不只是春節發,每逢過節必有紅包,不惜成本甚至不計代價?如果一直在虧錢,在資本市場中它們有沒有投資價值?
“未來所有生意最重要的資產都不再是土地大樓或設備,而是用戶,是持久的用戶信任和留存。這就是互聯網企業不惜血本發紅包的原因。”互聯網分析師王亞迅說,“獲得用戶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打廣告,但是廣告的問題在于走馬觀花,留不住人,轉眼就忘。發紅包就不一樣了,領紅包需要一系列注冊和綁卡,于是用戶就能在平臺駐扎下來,成為真正的‘原住民。所以互聯網公司發紅包這一行為,本質上其實是投資行為,收獲的是這個生意最重要的資產——用戶。”
“大多數企業其實真的準備了這么多錢。”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告訴記者,這些互聯網企業其實都有這樣的一筆營銷費用。“比方說現在拉一個新客戶大概需要幾十塊錢,你要拉上億用戶,自然就需要幾十億元,這就是拉新用戶的費用。當然,還有一筆費用叫激活老用戶。”
可是,公司財報虧損、利潤為負,哪來的那么多錢發紅包?
王亞迅表示:“即使利潤為負,但它們現金流往往非常好。一方面是因為不斷有收入進賬,更核心的奧秘是它們往往是平臺型公司,上下游綁定程度深,所以平臺可以輕松地對上下游進行占款。這里有一個關鍵的財報概念叫應付賬款,比如商家的保證金、給供應商的借款,這些本來應該馬上花出去的錢,平臺卻有能力晚點花出去,這就叫應付款。所以平臺公司的現金流往往一直非常好。”
財報利潤虧損又怎么解釋?“因為成本放錯了地方。通過紅包補貼用戶,看起來是一筆花出去的成本,其實不是。它換來的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用戶,這是企業的核心資產。但是會計保守處理,算作費用,計入了廣告費,做成了一個成本項目。如果成本太高,利潤自然就少了。包括一些藥企,研發開支其實都是投資,但往往也是因為財務上的保守處理,把這筆關鍵的投資算作了費用,導致利潤看起來很差。其業務增長的核心不在于看利潤表,而是盯緊現金流。”王亞迅說。
上百億的紅包,人均能分得多少?據統計,2016年春節,支付寶第一次推出“集五福”活動,并設置了2億元紅包獎勵,最終有79萬人成功集齊“五福”,每人分得271.66元。這一次活動的五張福卡中,“敬業福”始終沒有大規模出現,不少人意猶未盡。2017年,支付寶降低了“集五福”門檻,最終共有1.68億用戶參與瓜分2億元獎金,每人收獲平均不到1.2元。此后幾年,支付寶的集福活動每年人均分到手的金額不超過2元,其他平臺類似的集卡活動也是如此。
有網友表示,今年各大平臺都推出紅包瓜分活動,就算支付寶只能分到2元,其他平臺還能繼續“搶”,但更多就是圖個開心和驚喜。

不過,也有網友在搶紅包過程中被其設置的障礙以及煩瑣的程序整懵了,產生了負面情緒。看看各家玩法:拼多多分28億元紅包以拉好友為主,用戶需要和朋友拼紅包人數,而且滿20元方可提現,提現收取20%手續費,還得在每周日前提現,逾期將會清零;百度5億元團圓紅包則是鼓勵拉新,用戶需要邀請到2個人才能參與分錢;在快手搶紅包,需要成功通過7個關卡,用戶只能去找身邊還未注冊快手的用戶……
因此,網友這樣吐槽:要想搶紅包,你需要有一大幫“朋友”,并愿意把他們“賣”出去。不惜得罪朋友,浪費時間,最后搶到的紅包可能就是幾分錢、幾毛錢,或者再多一點就是幾塊錢。圖清靜行不行?好像也不行。會不斷有人邀請你,大過年的,拒絕吧,好像不夠意思,接受邀請吧,這種鋪天蓋地的騷擾根本受不了。即使春節過去,掌握了你信息的商家又會開始給你推送廣告,而這樣的騷擾可能會持續到下一個春節。
對此,劉興亮表示:“本來是個高興的事兒,結果你設計了太多或者提出了太高的要求。不管是春晚搶紅包,還是‘雙11大戰,套路越深,用戶越麻煩,其實對互聯網企業來說有些得不償失,會帶來負面效應。所以借這個機會也呼吁互聯網企業不要有那么多的‘套路,既然你想給用戶實惠,就直接給到用戶,不要設置那么多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