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英紂
謝非是深圳大芬村杰出的藝術家代表,他正值事業高峰的時候,不幸英年早逝,回顧他走過的藝術之路,對許多正在藝術道路上苦苦求索的藝術愛好者來說,不無啟示。以下本人謹做分析。
抽象畫大師皆從具象過來的。謝非從東北吉林到深圳大芬村追夢原創繪畫時,也是走具象路線。當初他的那批作品,中規中矩,基礎扎實,是典型的具象畫法。但經歷短暫的具象階段后,為了不斷追求繪畫的藝術價值,謝非很快就不滿足過于“客觀”的描繪,在經歷過對西方歷代繪畫大師和中國古代書畫的研究之后,他便開始著手探索自己的藝術新路,入選全國油畫作品展的作品《紅軍住過的窯洞》是這一階段的代表作。

在大芬村的二十多年間,謝非排除了一切干擾,苦心研習,從精準的造型到意象的造形,他從中西方藝術中不斷汲取營養,在自己的畫面上把玩著平面造形的趣味。他的每一張作品的形象都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受自然對象的啟發,抓住對象引申出來的意味的特點,經過細細推敲,不斷抽象和概括,或用中國書法的意筆留痕,或是表意的圖形,通過主觀的排列組合,創造出符合形式美學規律的藝術形式。若仔細看他的每一張作品,都能讓人領略到他創造的符號性極強的具強烈沖擊力的獨特圖形,這些圖形往往介于抽象與意象之間,展現出以東方審美為主要特征的東方意象造形。如獲中國美協“百家金陵”金獎的作品《紅軍修過的房子》,這是他的成名作,是經過艱難探索后得到專家的一致肯定。
謝非深知,要創作出成功的油畫作品,除了造形,色彩語言也是非常重要的。經過多年反復的寫生實踐和對西方油畫大師作品的探究,特別是對現當代大師個性色彩體系的研究,如莫蘭迪的高級灰色彩體系對其影響最深。他每一張作品的色調,都是來自于寫生中此景此物此刻的色彩,但這又不是純客觀的,而是經過主觀,在他的造形里搭配上恰得其法的色彩。而他的每一張作品絕非千篇一律,而是把每一幅畫的色彩的明度、灰度和傾向性,推敲錘煉到極致,畫面中的每一塊色塊,都是主觀的和抽象的高度融合,都有其象征的意義,而且被賦予不同的生命。可以說,他的每一張作品,都是一個新鮮的生命,有著不同的張力,不同的觀賞意趣,因而耐人尋味,讓人百看不厭。如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的作品《紅色根據地——陜北》。
判斷一個畫家是否成熟,他的作品是否有價值,關鍵在于他的作品是否有獨特的藝術語言,構圖是否有獨到之處等諸因素的完美結合。
無論戶外短期的寫生,還是室內的長期作業,對于謝非來說都是創作。他每畫一張畫,都是從對自然素材的感受出發,先用中國書法的氣韻用筆,確定畫面整體的氣勢,再把客觀對象歸納成大大小小相似又富有變化的母形,這些主體形往往是多邊的方形,占據畫面絕大部分的面積,再在著眼點出現少數的對比形,然后在這些“形”中再確定大的黑白灰結構,最后上彩色調子,留下最初主要結構線中的部分痕跡,整幅畫面經過嚴格推敲錘煉,直到調整至最佳效果為止。他的每一張畫,都經過一絲不茍反復地調整,從感受出發,到理性地推敲,最后成為一張完整的作品,畫不好的都被重新覆蓋掉,不論時間長短,直到滿意為止。如獲中國油畫學會“可見之詩”全國油畫作品展最高獎的作品《夢回故里》,這是他登上個人藝術的第一個高峰,得到中國油畫學術界的肯定。
由于謝非從不跟風,不單純為參展而畫,因而開辟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也由于其作品中的純粹性、精神性和藝術性,既專注走自己個人風格的繪畫之路,又得到了主流思想的認可,他的幾幅代表作都在國內外大展中斬獲大獎。從他最后幾年數張代表作的繪畫中,可以歸納出他獨特的形式語言特征:嚴謹的畫面結構,書法的氣韻線條,趣味的意象形狀,高雅的色塊調子。例如入選第七屆北京國際雙年展的作品《駝聲遠去》登上了國際美術舞臺。
謝非最后的幾年,除了在廣東畫漁港和鄉村題材外,更用心的是前往祖國的大西北,從西南山區的寨子到川西、青藏高原的朝圣路,每年一次的西行,他追隨著絲綢之路上古老的東方藝術印記,結合西方的色彩,一路孜孜以求。在名揚中外的大芬,有著成千上萬名油畫藝術愛好者,每天又都有人轉型原創,至目前為止已有數百人在這里轉型成功,這些都離不開他們的美術帶頭人謝非點點滴滴的無私付出。在外出寫生的日子里,他不斷地鼓勵他的學生和他的畫友們要不斷更新觀念,努力前行。在海拔4000多米的佛教寺廟前,他駐步凝神,靜靜地仰望著那圣潔的白塔,心里裝著的是宇宙萬物,他向神明祈求世界的和平,為人民禱告,特別是邊遠地區的人民,希望他們能早日過上幸福的生活。而作為一個有所成就的畫家,他從不講究自己的個人享受,他沒有房子和車子,一日只吃兩餐,而且都是素食,過著節儉素樸的簡單生活,而和朋友一起吃飯時卻搶著付賬,他從不斤斤計較,每當大芬有作者入選大展,他都會在微信群發紅包祝賀鼓勵。他就是這樣一位品格崇高、人見人敬的畫家。入選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雙年展的作品《祈求和平》達到了他個人藝術的頂峰。

2020年10月下旬,謝非和幾個畫友從青藏高原來到賀蘭山下的銀川平原,停下腳步,準備畫一批畫。冬天的陽光依然是和煦溫暖,謝非心里朝拜著圣潔的白塔,用他特有的形式語言畫著他心中的白塔。在11月6日下午5時,當他用著最后的力氣完成他的“白塔”時,一只白鶴來到謝非面前,向他投來異樣的目光,就在一片白色的院子里,他獨自一人坐在一塊石頭上,沒有來得及向大家告別。一代天才畫家、我們的好朋友謝非就這樣,徒然駕鶴西去了!我們沉浸在這悲傷中,忽然領悟到,他最后一幅作品的“白塔”,就是他圣潔靈魂的最后歸宿。他近幾年其實就是在畫自己,畫自己內心圣潔的精神世界。從他的《祈求和平》,到最后這幅《白塔》,他都在用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和純潔的色塊,建構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祈禱天下蒼生都能過上美好生活。這些畫,棲息著他圣潔的靈魂,微微低語著《白塔:靈魂的歸宿》是他最后的杰作。《絕唱》成為他永遠未完成的作品。
謝非用他的生命,探索出一條可行的藝術之路。他用他的勤奮與智慧,塑造出純粹、優美的個人藝術風格。他雖已駕鶴西游,但他的作品永遠留給我們美的享受。他圣潔的靈魂,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


(1963—2020)出生于吉林省,生前定居深圳。1990年畢業于長春大學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深圳市美術家協會理事。2015年被評為深圳市本土優秀畫家,曾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舉辦個展,出版個人畫集。油畫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深圳美術館展出。多幅作品被深圳美術館、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分行等單位以及收藏家收藏。
2016年油畫《夢回故里》獲第二屆“可見之詩”全國油畫風景作品展優秀獎。
2016年8月參加“金陵百家”金獎作者在吳冠中美術館舉辦聯展。
2017年油畫《駝聲遠去》入選第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2019年油畫《祈求和平》入選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2019年油畫《紅色根據地——陜北》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