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耕地面積約為1.4億公頃,以占全球大約7%的耕地養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
2020年,中國廣大農村從根本上消除絕對貧困。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71萬元人民幣,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即便如此,中國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文化娛樂等方面與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十四五”(2021-2025)期間,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重心也正在發生歷史性轉移,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中國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推進鄉村振興作為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目的是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
跟經濟發展模式一樣,鄉村振興并不是一刀切,而是不同地區根據自己的區域特點和資源稟賦,在產業發展、生態建設、文化傳承等方面走自己獨特的道路。雖然難度很大,但中國正在通過完善政策和制度,出臺有力舉措,引進社會力量等方式,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和鄉村振興,促進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