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芬河在承接“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東北振興與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對接的過程中,發揮著窗口、橋梁和紐帶作用。
綏芬河是中國的百年口岸,從一座貿易量小且雜的邊境小城逆襲為如今的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黑龍江自貿區)綏芬河片區,成為中國最北端的自貿區的一部分。
2020年8月30日,黑龍江自貿區掛牌成立一周年,剛滿一周歲的自貿區投資額已經達到1838.58億元人民幣。亮眼的成績讓神秘的綏芬河片區成了無數尋覓商機的人爭相追逐的目的地。
綏芬河在承接“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東北振興與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對接的過程中,發揮著窗口、橋梁和紐帶作用。
車水馬龍、中外交融,百年口岸綏芬河展現出了強勁的生命力。
邊境小鎮的新機遇
細數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的點點滴滴,要從綿長的邊境線談起,綏芬河市雖然轄區面積僅460平方公里,卻有長達27公里的邊境線。綏芬河市距俄羅斯對應口岸波格拉尼奇內21公里,距俄遠東最大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190公里,被譽為連接東北亞的“黃金通道”。正是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這座城市一經興起就和邊境貿易相依相生。
改革開放初期,綏芬河還是一座“一條馬路、一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的萬人小城。20世紀90年代初,綏芬河被列為中國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一夜之間,這里變成了對俄開放前沿,迎來了邊境民間貿易熱潮。據當地老人回憶,那時人們滿街走著,用鞋子、衣服等物品交換俄羅斯人的手表、呢子大衣、望遠鏡等。
因口岸而活,因貿易而興。1992年,綏芬河市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后,邊陲小鎮日益發展為遠近聞名的“國境商都”。
1999年6月,經中俄兩國政府外交換文,正式設立綏芬河中俄互市貿易區。2009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黑龍江綏芬河綜合保稅區。2019年9月,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綏芬河片區正式揭牌,昔日邊貿小鎮在新的機遇中不斷迎來升級發展。
最生動的縮寫
韓照勇是綏芬河青云市場副總經理,他在這里工作了整整21年,和很多商戶有了勝似親人的感情。回憶起綏芬河最大貿易市場的建設經過,韓照勇抬頭看了看眼前的九層高樓,往事歷歷在目,心中千言萬語。
盤點青云市場一路變遷,完全是百年口岸綏芬河最生動的縮寫。從1991年春正處于人聲鼎沸卻也雜亂無章的狀態到當年年末一棟五層高樓拔地而起,青云市場就此在中國最北端的邊境上扎下了根。韓照勇特意提到市場的名字,“就是取青云直上的意思,希望市場一直興盛下去”。
來自浙江溫州的張桂芝是青云市場的老業主,雖然祖籍在浙江但她卻選擇一路北上,將最寒冷的地方作為自己“北上創業”的目的地。據她回憶,綏芬河市雖然不大,當時卻擠滿了來自各地的“淘金客”,大江南北各種語言在這里匯聚,市場里天天人山人海,一天下來連喝口水的時間都少有。張桂芝很自豪地說:“一個月掙個幾十萬上百萬不在話下,有的商戶每月的手機費就達幾千甚至上萬元。”最紅火時,市場日光顧俄羅斯客商達4萬人次,日成交額突破幾十萬元人民幣。從業商戶日收益記錄3萬、4萬、5萬地不斷被刷新,就連附近的一家銀行儲蓄點一年就達到幾億、十幾億元人民幣的儲蓄額度。
就這樣,像張桂芝一樣的外地人將綏芬河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邊貿小城在你來我往的交易中日益興盛。
然而,亞洲金融危機、盧布貶值等經濟大滑坡給世界金融市場帶來重創,青云市場也陷入了這片泥沼之中。
青云市場的衰落給綏芬河這座小城的經濟也帶來了巨大打擊。據張桂芝回憶,當時身邊很多商戶都選擇“逃離”青云市場,“出走”綏芬河。邊境小城的火爆場景偃旗息鼓,人少、交易少,綏芬河市似乎衰落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韓照勇辭去了公職,毅然決然地變身市場經營者。“不想看到青云市場衰敗下去”,這是韓照勇最樸實的想法。“什么都好賣”的時期一去不復返,中俄邊貿步入講質量、重品牌的新階段,引導商戶從什么都賣到專賣一種商品,到賣品牌商品,到代理全國知名品牌,著重在規范管理、誠信經營上做文章。青云市場在經歷了重重磨難后漸漸又有了昔日的風采,成為中俄邊境上及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對俄貿易商品集散中心。
作為綏芬河最普通的老百姓,韓照勇和張桂芝依然在青云市場駐守,他們見證了青云市場的興衰變遷,也見證了綏芬河這座邊貿小城的每一絲波瀾。
改變,從未停止
張晶華是哈爾濱人,來到綏芬河已有20年。20年間,從在青云市場租一個小門面做汽車配件出口生意到如今的綏芬河布斯特集團董事長,張晶華公司的產品覆蓋俄羅斯近百個大中城市。
張晶華的跨國生意之路和綏芬河邊貿小城的發展歷程一樣。她的合作伙伴是來自俄羅斯的廖沙。“20世紀90年代我們還是一家小店時,廖沙就來采購產品了。一開始的量也不大,我們店面里有什么他就買什么,自己扛著包運回俄羅斯。”張晶華說,廖沙的店面幾乎和她的店面同步壯大,“后來他的生意規模越做越大,一次進口價值上百萬人民幣的貨。自己也不再扛包運貨了,都是直接通過物流清關出口”。受益于綏芬河的沿邊開放政策和公路鐵路開放力度,張晶華和廖沙的生意迅速壯大。
綏芬河是擁有鐵路和公路的國家一類口岸。鐵路口岸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對俄鐵路口岸,是連接俄、日、韓,走向亞太地區的陸海聯運樞紐;公路口岸則是綏芬河經濟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支點。如何讓交通更快捷更便利地服務于經濟民生的大發展,綏芬河一直在不斷地擴能升級。目前的綏芬河口岸過貨能力已提升至3850萬噸,連續兩年進出口貨物超過千萬噸,進一步增強了邊貿經濟發展的能力,也讓綏芬河穩居東北陸路口岸之首。
除了便捷的交通,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也給“廖沙們”的生意開拓了新路子。“我和廖沙以及另一位俄羅斯合作伙伴安德烈一起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設了‘海外倉。他們提供土地、建設倉庫,我提供產品。”張晶華說,通過這樣一種合作方式,俄羅斯的合作伙伴通過互聯網銷售,產品可直接從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外倉”發往俄羅斯各地。除了出口,綏芬河從俄羅斯進口的食品、日用品等也能通過互聯網電商實現交易。2019年12月,國務院批準中國(綏芬河)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設立,進一步促進了跨境電子商務產業聚集發展。
如今,在綏芬河的大街小巷走一走,就能感受到口岸貿易給這座小城帶來的經濟活力。不大的城區里,密密麻麻地遍布著各式各樣、掛著中俄雙語招牌的商店。張晶華說:“我到這里20年了,我依然看好這里的邊貿發展,希望有更多的中俄合作伙伴來這里落地生根,與我們攜手成長!”
雷怡安 《一帶一路報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