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雯
在締造了“干沙灘”變成“金沙灘”脫貧奇跡的閩寧鎮,鄉村振興的精彩劇目已然掀開大幕,新時代的小康村將源源不斷地傳來勤勞致富的幸福故事。
2020年初,一部“土味十足”的扶貧劇在豆瓣斬獲9.4分,一舉成為開年影視劇中的黑馬。雖只有短短的23集,《山海情》卻在淚水、熱血與希望中展現了一個小村莊里的大時代。
改編自真實故事
“那些事都是真實的。拿女兒換一個水窖換一頭大牲口是真的;冬天為了挖山頭的一點僅剩的茅草填炕取暖而打得頭破血流是真的;一家子只有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是真的……種蘑菇是真的,菇棚里的溫度高達五十度,再加上培養基都是牛羊糞漚出來的那種味道,那不是一般人能吃的苦……我真的很難忘記看到這些材料時心里感受到的震憾。西海固人民真偉大!”
這是《山海情》編劇之一未夕在微博上發布的一段話。
改編自真實故事,讓劇中每個人都變得血肉豐滿。帶著涌泉村老百姓一步步朝著希望前進的馬得福、張樹成、凌教授、白校長、陳金山、吳月娟……劇中的每個主要人物都有原型。現實中的他們帶領著西海固的6.6萬名移民,在“天上無飛雀,地上不長草,風吹沙石跑”的戈壁灘上重建家園,遠比電視劇中呈現得更加艱難。
《山海情》中馬德福的原型謝興昌是第一批從西海固山區搬遷到閩寧村的移民:“1997年剛搬到閩寧鎮時,一片沙灘,沒有電、沒有水,交通不便利,環境惡劣……”作為閩寧村的第一任村支書,戲里馬德福遇到的困難,謝興昌一樣沒少,在更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一步步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而作為“時代楷模”代表被邀請登上2021年央視春晚,被譽為“世界菌草技術之父”的林占熺教授,就是《山海情》中不僅研究防風固沙草、幫助村民種菇,還負責解決銷售問題的福建專家凌一農的原型。為了扶貧事業,林教授放棄了美國農場主開出的高薪,還曾患重病、被綁架、摔斷兩根肋骨……然而林教授卻無怨無悔。
張樹成書記在劇中的戲份并不是特別多,但對于帶領人民群眾脫貧攻堅,張樹成是盡心盡力,聽取意見、解決問題。而在現實中,李雙成正是這樣一位實實在在的領導:雖然在閩寧鎮的工作時間只有10個月,但他接待上訪群眾上千次,解決遺留問題457件……也因為如此,李雙成在不幸遭遇車禍逝世后,受過他幫助的村民都悲痛欲絕。
除此之外,劇中吳月娟主任,其原型為福建扶貧辦主任林月嬋。為了改變西海固的貧窮,她從1997年至2007年退休,先后來到寧夏40多次,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寧夏的女兒”;劇中的支教老師,現實中的福建姑娘李丹,在身患白血病之后仍不忘自己的學生,“把剩余的醫藥費捐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吧”,這是她在病床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話;還有大有叔、水花、尕娃、麥苗……他們有血有肉、堅韌勇敢,代表的就是閩寧人永不服輸、為美好生活努力奮斗的精神。
繞開扶貧劇“偉光正”的模式表達,《山海情》動人的敘事、有趣的表達讓我們看到,在曾經“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真的有這樣一群人,為了創造美好的生活付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艱辛,結出了美麗的碩果。
東西協作助力脫貧
《山海情》的開篇,是以吊莊基地的村民從玉泉營逃回涌泉村的故事展開的。吊莊,不是某一村落的名稱,而是把貧困地區群眾整體跨區域搬遷,有將村莊直接“吊”過來的意味。
《山海情》中的“吊莊”,就是福建對口幫扶寧夏的扶貧協作示范窗口—閩寧鎮,一個因移民而建、因扶貧而興,創造了“干沙灘”變成“金沙灘”奇跡的地方。閩寧鎮的奇跡,也是中國西海固移民脫貧故事中福建、寧夏的山海情。
“1997年我來到這里,被當地的貧困狀態震撼了,下決心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推動福建和寧夏開展對口幫扶。20年來,閩寧鎮發展成了閩寧鎮,你們的收入也從當年的人均500元增加到現在的1萬多元,將近20倍。看到你們開始過上好日子,臉上洋溢著幸福,我感到很欣慰。”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說。
對于寧夏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有著一份特殊的牽掛。1997年4月,作為福建省委副書記,同時也是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第一次來到寧夏做出了影響深遠的戰略決策—將西海固不宜生存地區的貧困群眾吊莊搬遷到銀川河套平原待開發的地區,建設新家園,并親自命名為“閩寧村”。此后,他曾于2008年、2016年、2020年三次來寧夏考察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力親為和牽掛囑托,讓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得到強力推動。福建省對閩寧鎮的幫扶不斷,累計援助資金近3億元,援建了閩寧中學、閩寧角美小學,先后有38名優秀干部、教師和專家到閩寧鎮掛職支教支農;每年安排上百名鎮、村兩級優秀干部、致富帶頭人到福建各地考察學習。
“閩寧模式”已成為全國東西扶貧協作的典范,也為全國扶貧攻堅闖出了一條新路。協作扶貧的“金種子”,讓閩寧鎮從荒涼的戈壁灘變為富庶美麗的全國特色小鎮。“20多年的不懈努力,閩寧鎮實現了全面脫貧。”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銀川市委書記張柱說,截至2020年底,閩寧鎮6個村全部脫貧出列,累計脫貧退出建檔立卡戶1633戶7046人。
走好新時代鄉村振興路
曾經的閩寧村,在一片干沙灘上寫下了中國特色開發式扶貧的創舉,締造了金沙灘上中國東西扶貧協作的偉大奇跡。如今的閩寧鎮,懷揣一顆艱苦奮斗的初心,一如既往奔走在康莊大道上。
電視劇《山海情》熱播,讓今年春節的閩寧鎮成了游客心中的“網紅打卡地”,不少旅行社應“山海迷”需求也快馬加鞭出爐了《山海情》專屬旅游線路。現實版的馬得寶、馬得福、水花和白麥苗的故事,配上幾道特色憶苦飯,讓游客們嘗到了鮮,也品到了閩寧鎮開發之初的苦澀。
借《山海情》東風,閩寧鎮也緊鑼密鼓推出了一系列《山海情》IP項目。目前,閩寧鎮政府已著手將賀蘭紅、賀蘭神、軒尼詩等知名優質酒莊,與明長城、探險樂園虎克之路等特色景點,串聯成一條精品旅游線路。永寧縣的枸杞、葡萄酒、紅棗等優勢特色農產品也將通過這條精品旅游線路開展全方位、多角度推介營銷,進而走向全國各地。
與此同時,閩寧鎮不忘搭上“電商扶貧”的快車,在抖音“李鎮長贊閩寧”直播平臺上,福建省第十一批援寧工作隊隊員、閩寧鎮掛職副鎮長李輝欽每晚8點準時與粉絲見面,枸杞、紅棗、金絲菊,各種農產品優惠活動每天不重樣。“打造一個屬于閩寧鎮的電商平臺,是我來寧夏后最想做的事情。”李輝欽說。
20多年來,閩寧鎮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商貿物流、光伏發電、文化旅游五大產業,站在“十四五”的起跑線上,閩寧鎮已為未來規劃了“一帶兩軸多節點”的產業發展格局。賀蘭山東麓葡萄產區將持續釋放活力,307休閑旅游發展軸和110國道商貿物流發展軸將持續助力全鎮發展。各行政村設施園藝、養殖園區、千畝桃園、奶瓜瓜、優質枸杞等特色產業多點開花,鄉村振興的精彩劇目已然掀開大幕,新時代的小康村將源源不斷地傳來勤勞致富的幸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