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茂慶 徐壯志

頒獎辭
在朝陽下俯沖,迎著西風開火。空中的尖刀,以一當十;疆土的堅盾,巡天衛國。山河已無恙,祖國的雄鷹已飛得更高,你刻在機身上的星星,是戰士們的巡航坐標。
在北京的中國軍事博物館里,陳列著一架米格-15型殲擊機,機身上涂著9顆鮮艷的五角星——每顆紅星,都記述著一架敵機被擊落或擊壞的激烈空中格斗。
這架飛機的主人就是一級戰斗英雄、空軍原司令員王海上將。
“那是我國空軍誕生不到1年后打的第一仗,能否打出好成績,對以后整個空軍的建設影響很大。”每每回憶起那場戰爭,王海總是心潮難平。
英雄情結鑄就報國夢
王海從小就有英雄情結,年幼時心底就有了報國夢。1944年,18歲的王海參加了膠東抗日中隊,因表現突出,于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兩年之后,我軍第一所航校在吉林通化創建,正在上學的王海被選為第一批學員。1950年6月,中國空軍第一支航空兵部隊——空軍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正式成立,王海進入該旅。
作為共和國的首批飛行員之一,王海和他的戰友們似乎注定要創造一個個令后人瞠目的奇跡:在東北航空學校他們創造過跨越初、中級教練飛機,直上高級教練飛機的世界飛行訓練中的奇觀;在航油極端困難時期,他們創造過用酒精代替航油的奇跡。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空軍對中朝軍隊后方運輸線進行全面封鎖和轟炸,實施所謂“絞殺戰”。為粉碎美空中優勢,支援地面部隊,空軍受命參戰。王海就是首批參戰的飛行員之一。當時中國空軍成立不到兩年,各型號參戰飛機不足200架,大多數飛行員的飛行記錄不到100小時。而美國參戰的飛機總數多達1400架,飛行員飛行時間均在1000小時以上,且大多都有參加過二戰的經驗。然而,就在這場實力懸殊的對決中,中國志愿軍空軍創造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輝煌戰績。
王海曾信誓旦旦地說,“我跟我大隊的人就說,天空這么大,美國人也是一個人,咱們也是一個人”“我就不相信只有我們被人家打下來,我們打不下美國人”“ 要有必勝的信心,你才可能打勝仗 ”。
1951年10月,25歲的飛行大隊長王海率隊飛抵安東(今遼寧丹東)浪頭機場,到了硝煙彌漫的戰爭前線。王海生前曾回憶,由于缺乏實戰經驗,一連幾次空中戰斗都是乘興而去、空手而歸,不但沒打上仗,連敵機的影子也沒發現。那段時間,王海心急如焚,腦子里整天想的就是敵機、空戰、攻擊。
1951年11月的一天,王海率隊再一次升空作戰,遇到的是一架敵空中偵察機正在進行戰斗巡邏。
王海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集中優勢兵力,實施大速度勇猛追擊,一下子追出100多公里才追上了敵機。我隨即對準敵機尾部按動炮鈕,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向敵機開炮,我把滿腔怒火和著炮彈一起向敵機射去。咚!咚!咚……一串串炮彈拉出一條條光線直撲敵機。”最終,在多架戰機相互配合下把敵機打成一團火掉了下去。
“我們心里仿佛都冒著火,一直追出了100多千米。”最終擊落這架敵機的劉德林跟戰友們說,“我親眼看著它冒了煙,直直地掉下去了。”
對于缺少經驗的中國空軍飛行員來說,第一次擊落敵機值得驕傲。王海并沒有因初次取勝陶醉,他意識到空中戰斗遠非想象中那么簡單,僅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夠的,必須練就過硬技術和戰術,才能更有效地打擊敵人。王海總結道:“更主要的是給我們提供了新的作戰經驗,攻擊時要沉著,別把炮彈打光了。”正是憑著不怕死的精神、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以“王海大隊”為代表的中國志愿軍空軍在戰斗中迅速成長,創造出擊落敵機330架、 擊傷敵機95架的戰績。對美軍形成巨大威懾,被其稱作“米格走廊”。
也正是靠著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作風,年輕的中國空軍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英雄的王海大隊”
1952年初,王海所在部隊回國休整、訓練。5月份,王海大隊重返朝鮮前線。1952年12月的一天下午,正在進餐的王海大隊飛行員突然接到戰斗命令:敵人幾十架戰斗轟炸機在平壤等地區進行掃射轟炸,需立即前往迎敵。王海奉命率一大隊12架戰鷹趕赴敵戰區。到達清川江上空時,王海發令,12架戰鷹首先向4架敵機圍了上去。敵機遭到突然襲擊,慌慌張張投掉副油箱,加速逃竄。王海沒有貿然下令追擊,而是命令等待敵主力機群過來再打。果不其然,4架敵機剛剛逃走,一大群敵機排成“品”字隊形,多層多域,黑壓壓地飛了過來。
見敵機已完全暴露在面前,王海下令攻擊。頃刻之間,12架戰鷹猛撲下去,20架敵機一下子亂了陣腳,被沖得四處亂竄。
見敵機群已被沖散,王海命令飛行員們采取各個擊破的辦法展開攻擊,最終出色完成了任務。戰后,王海才得知,與他們交手的就是美空軍王牌飛行隊——二戰中聲名赫赫的五十一大隊。
到抗美援朝結束,王海所在飛行大隊共參加空戰80多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大隊被譽為“英雄的王海大隊”,王海本人被譽為“永遠的王牌”。
英勇善戰、能打勝仗的英雄大隊,靠的不僅僅是個人戰斗能力,更有崇高的精神引領。在每一位王海大隊飛行員駕駛的戰機上,都有象征擊落擊傷敵機數量的五角星閃耀。
“當兵要有敢打必勝的信心”
“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70年,父親還能感動中國,這也令我感動。祖國和人民沒有忘記他們。”王海的女兒王小華替父領獎的心情依然激動,連說了三次感動。
父親王海去世后,整理父親生前的珍貴照片成了王小華空閑時最常做的事。王小華還收藏了一封信,是時任美國空軍參謀長加布里埃爾寫給王海的。信里,加布里埃爾說,他最喜歡的一句中國格言就是:不打不成交。
“當兵要有敢打必勝的信心,沒有信心,不可能打勝仗。另外還要苦練技術,黨和人民培養你,是讓你保衛祖國,保衛國家的領空。”父親常說的這句話,王小華記憶深刻,她說,這也是父親對飛行員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整個空軍的期望。
如今,王海大隊所在的空軍航空兵某旅正以“聞戰則喜,英勇頑強,敢打必勝,有我無敵”的血性膽氣,在建設世界一流空軍的征程中闖新路、打頭陣、當尖刀。
——多次在全軍率先改裝新型戰機,率先形成戰斗力。今年某次演訓任務中,飛行時間剛過100小時的陳鑫浩與戰友一起以“零損傷”的代價一舉“擊落敵機”多架。
——緊盯信息化作戰體系,為戰研戰。空軍第一個斬獲“金頭盔”和“金飛鏢”的“雙料王牌”飛行員王立帶隊,一連數月對海量視頻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有效提升了作戰能力。
——實戰實訓,在全軍率先開展多項高難度訓練。“有次海上訓練,幾乎是‘擦著海面飛。”一位飛行員回憶某次演訓時這樣說。
“戰爭,隨時都會到來。”飛行二大隊大隊長、空軍最年輕的“金飛鏢”飛行員湯書杳說,“我們要干的,是打贏,任何情況下都要打贏。”這就是“英雄的王海大隊”所一直傳承的革命精神。
王海生前雖年事已高,但近些年依然在時刻關注著中國空軍的發展,得知“王海大隊”換裝殲-20后,王海多次勉勵飛行員。就在2020年1月,王海還通過視頻寄語殲-20飛行員:“飛殲-20了,希望年輕人好好飛,我也非常滿意,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