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晴


饒全喜,退休干部,歷任輝縣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輝縣日報社總編、市委辦公室副秘書長,2013年8月退休。退休8年來,他每天抽時間到公園、綠化帶等公共場合義務揀煙頭,累計80多萬個。
我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笑著給我念了一首打油詩:
共城老人學雷鋒,
環保理念記心中。
隨時隨地揀煙頭,
有為有樂夕陽紅。
一
采訪饒全喜的時候,他說話有時會結巴,后來才知道,他竟是位患過腦梗的老人。不過,他的精神狀態超好,記憶力超級棒,雖然走路時,一條腿蹣跚著,但絲毫影響不到他的情緒,激情上來,他還能背出好長好長的詩句,這使我對他崇敬有加。問起病因,他說:“2012年6月份,那是我退休后的一天晚上,我趕寫新聞稿,第二天送往河南日報社,結果一下大巴車,身體不當家,一下跌進了路溝,后來才知我腦梗了。出院后,我的腿行動不便,但精神不垮,現在恢復得很好。因為常年寫作,我40歲就患了職業頸椎病,50歲又得了糖尿病,不過,三病不可怕,三動來治它。”
“三動?什么意思?”
“三動就是適當參加體力勞動、積極參加文體運動、主動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要知道,醫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體療,體療不如結合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更好!”
他說得慷慨激昂,沒有一點因病而憂郁的消極思想。此時,我真想給他點掌聲。說得多好啊,“醫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體療,體療不如結合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更好。”
出院后,家里人為他的健康考慮,再也不讓他提筆寫作。沒事可做,他只好到大街上散步、鍛煉身體。當他看見路上的縫隙和路邊的綠化帶里總是藏有許多煙頭時,他想,這煙頭雖小,看見了總是讓人心里不爽,為了美化環境,他開始揀煙頭。沒想到,第一天就揀了一百多個。小小的煙頭躺在大街上不起眼,過路人也許嗅不到它的氣息,可把它們聚在一起的時候,散發出來的氣味卻讓人難以忍受。一開始,他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煙頭,就把它用塑料袋裹好放到了自己床底下。沒想到,兒子一回家,就聞到了氣味,他以為父親因病體壓力太大,在家里猛抽煙,趕忙去開導他。當他知道父親是把街上揀的煙頭帶回家后,就勸他扔掉,不要污染家里的空氣。
他把煙頭扔進了垃圾桶,想想吸煙有害健康,就到廣告公司制作了30個禁煙宣傳牌,安放在小區出口處、公園和大路人行道旁邊。有一次,他在社區門口寫了個宣傳牌,上面寫著:“戒煙好,抽煙不好。誰不抽煙誰光榮。”
沒想到,第二天牌子上的內容變成了“抽煙好,抽煙好。誰抽煙誰光榮。”
饒全喜一看,非常痛心。吸煙猶如隱形殺手,可是這些吸煙的人不但認識不到吸煙的害處,還將吸過的煙頭隨地亂扔,污染環境。怎么辦?阻止不了人們吸煙,他就繼續揀煙頭!不為別的,只為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是黨員,就要為人民服務。
最開始,他走到哪兒揀到哪兒,揀的煙頭也沒有數。后來,他開始為自己定任務,每天必須揀到300個,揀不夠不回家。為了揀煙頭,他特意買了一個小鑷子,后來,他見綠化帶里的垃圾也藏了很多,又捎帶揀起了垃圾,一個鑷子不夠用,他又陸續增加工具:小鏟子、小鋤頭、小抓鉤、小鐮刀等。清理出來的垃圾沒辦法處理,他又買了一輛小三輪,天天揀煙頭,日日清垃圾,久而久之,這成了他的生活習慣,而他更是把揀垃圾當成了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二
2018年7月,市委領導到街上檢查“三城”同創工作,當他們見到退休后的饒全喜竟然在街頭分揀垃圾時,對他的善舉給予了高度贊揚,并希望他組建隊伍,更好地為輝縣市的環保工作和城市建設做出更大貢獻。一聽市委支持自己的工作,饒全喜高興極了,立即聯系自己的同事和朋友。很快,幾位退休老人來到了他身邊,其中有老干部、老職工、老醫生、老教師、老黨員,饒全喜給這個隊伍起了一個很響亮的名字——“五老志愿服務隊”!
“五老志愿服務隊”成立后,市委宣傳部、文明辦給予了極大支持。這些60歲以上的老人工具自己制,服務自愿行。他們說:“不給政府添麻煩,不給企業找負擔,不給家人落埋怨,不給自己留遺憾。”
“五老志愿服務隊”成立后,街道上有了更多揀煙頭的身影。而饒全喜也不再隨意地穿衣上街,他為服務隊買了紅馬夾,印上了志愿標志,他們走上街頭,就如一道風景,格外引人注目。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自從成立了志愿服務隊,每個月都有追隨者,兩年后,隊伍一下壯大到108人。這是正能量的感召,也是每個志愿者愿意為凈化街道群策群力的結果。
平凡中見偉大,小事上看價值!
也許,揀一個煙頭,用不了多大氣力,但是饒全喜卻把揀煙頭當成了保護環境的大事。2019年,“五老志愿服務隊”舉辦“學雷鋒,撿煙頭,義務勞動競賽活動”,活動中,隊員們宣誓:“學習雷鋒,從我做起。緊跟時代,義行善舉。自覺志愿,永不言棄。隨時隨地,天天堅持。撿起煙頭,消滅垃圾。有樂有為,光榮自己。環保工程,輝縣美麗。”
“五老志愿服務隊”每次舉辦大型公益活動,饒全喜都推著自己的環保平板車出行,他在車前邊插上小國旗,再放好宣傳標語,為了將清理來的垃圾直接分類,他在環保車上還會放三個大筐。浩浩蕩蕩的紅馬甲隊伍,穿行在公園、街道、小區,他們揀垃圾的身影,不僅影響著老人,也影響了孩子們。每到星期天,在“五老志愿服務隊”活動中,都會有小學生穿著紅馬甲,穿梭在隊伍中,為輝縣市的城市衛生和文明建設,貢獻著自己的有生力量。他們贏得了群眾好評,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贊揚。饒全喜他們不僅自己搞衛生,還下農村、進廠礦、到小區巡回演講環保知識;發現環保問題,隊員們就地解決,解決不了的及時向上級反映。
饒全喜說:我是一個退休干部,繼承和發揚“鄭永和老干部服務隊”光榮傳統,當好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和帶頭實踐者,是我此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三
8年來,為揀煙頭,饒全喜自費購買了4輛環保垃圾車、大大小小幾十種揀垃圾工具,他揀到的煙頭達到了84萬個之多,他制作大小環保宣傳牌50多個。現在,上街揀煙頭早已成為饒全喜的出行習慣,平時接孫子上下學,他在學校附近揀,有些家長去接孩子,一看到他拿個鑷子揀煙頭,掏出來的香煙也不好意思點。
饒全喜的女兒在北京工作,每到春、秋季,他都要去北京給女兒看孩子,天安門廣場、長城、香山公園、長安街等,只要他去過的地方,到處都有他揀煙頭的身影!
有一次,饒全喜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揀煙頭,一個清潔工看他手法熟練,以為他是新來的隊員,但是問了所有人,誰都不認識他,后來人們才知道,原來他是河南輝縣市的一個環保志愿者,于是紛紛和他合影留念。
“天安門廣場也有煙頭嗎?”我向他提出疑問。
饒全喜說:“有,雖然環衛工騎著小型清潔車,不停地在廣場打掃,但丟進磚縫里的煙頭,他們掃不出來,我就用自制的工具,專門到磚縫里夾煙頭,旅游的人看我這么用心,好多人都豎起大拇指夸我。”
北京有條遠大路,是一條南北大街,饒全喜在女兒家居住的時候,經常到這條大街的樹坑里揀煙頭、清垃圾。雖然那里的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卻知道他是河南輝縣人,是一個環保志愿者,饒全喜至今清晰地記得,這條大街兩旁的梧桐樹共有104棵……
饒全喜不僅是一個環保志愿者,還是一個“環境監督員”。有一次,他發現綠化帶里栽種的名貴樹種長時間半死不活,就拔出一棵想看看到底怎么回事。這一拔他震驚了,原來樹根綁著的營養缽如胎盤樣包裹著樹根,使它無法扎根入土,吸收不到營養水分,小樹苗怎么能存活?隨即,他立馬帶著根部綁著營養缽的小樹苗到主管部門反映,引起政府高度重視,進而開展了挽救小樹苗活動,杜絕了類似事件發生。
饒全喜住在輝縣市孟電花園小區,他不但在小區里義務種植花草,還栽種了100多棵觀賞樹,平時,他不僅自己澆水滅蟲,還在車輛容易碾壓的地方,拉起保護繩,設立公益保護牌。除此之外,他還用自己的退休金、稿費資助困難學生。
2015年以來,饒全喜榮獲了許多獎項,入選“新鄉好人榜”,成為輝縣市“十佳文明市民”、“第四屆助人為樂道德模范”、“敬業奉獻好人”、“三城”同創先進個人、“輝縣市優秀志愿者”等。
現在的饒全喜,每天早晨吃過飯就騎著一輛小三輪上街揀垃圾,他在車頭上綁了一個宣傳牌,牌子上寫著:學習雷鋒見行動,帶頭環保講衛生,公共場所不吸煙,煙頭揀起更文明!
2018年,饒全喜被評為“輝縣市第四屆道德模范”,同年,輝縣市“三城”同創暨“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指揮部,為發揮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的榜樣引領作用,將饒全喜聘為輝縣市“三城”同創活動代言人!
打造一片凈土,共享綠色家園。饒全喜以退而不休的革命精神,樹立了一位退休老黨員的良好形象,譜寫了一曲樂于奉獻、愛家報國的壯麗贊歌。
(責任編輯:孫燕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