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鄉村振興的集結號已經吹響。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更是一個重要起點。2月21日,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中央一號文件瞄準“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站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五年,為做好當前和今后的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三農”工作重心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轉移。今年又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中央一號文件描繪了接下來一個時期我國鄉村振興的新藍圖。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后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質量。這就決定了我們所追求的鄉村振興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而是全面的,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我們所追求的鄉村振興是有標準的,有明確旨歸的,是有宏大目標的,那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所有的這一切都指向一個詞——高質量。只有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真正地實現全面鄉村振興,才能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的宏偉目標。
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的特色發展,要把鄉村田園、綠水青山不斷轉化成促進農民增收的“金山銀山”。不少鄉村都有自己的優勢產業,如何將優勢化為發展的動能,將優勢拓展成本地的發展特色,成為鄉村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今天,僅靠農業這個第一產業來提升農民收入已經遠遠不夠。因此,把產業留在縣域,讓農民因此獲得更多的產業增值收益,既是實現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環,也是鄉村發展質量的一次大考。其中,讓生產者獲得一二三產融合的全產業鏈收益是關鍵。只有通過多業態融合,讓農民更多地進入一二三產業,發展縣域多種業態,才可能有效提高農民收入,進而提高農村消費,催生出振興鄉村的內生動力,許給鄉村一個美好的未來。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品牌的建立。發展農業品牌是全面提升農業發展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農業發展已經從早先單純追求數量增長,轉向對安全、品質、生態發展的綜合訴求。創建品牌能幫助農業經營主體挖掘傳統產業的新價值、引領消費需求,從而催生出新的經濟增長極。
品質農業講究的是高質量,是生態美的農業。鄉村不該是過去“臟亂差”的代名詞,而是人們親近自然、享受舒適生活的田園樂土。生態之美、人文之美是可持續發展的最大本錢。綠色發展動能帶來旖旎風光、宜居生態,也帶來了新思想、新風尚。借助綠色生態的名片,鄉村發展便有了新思路,催生出新模式。用綠色發展釋放“生態紅利”,不僅能讓鄉村環境與生態增添更多“綠意”與“詩意”,也能讓百姓收獲更為幸福、更有品質的生活。
實現田園鄉村的復興,光靠傳統的物質環境建設遠遠不夠,我們更應關注鄉村內生機制的建設與內生動力的挖掘,興特色之業、創靈活之制、建富民之市、選引路之人、帶樂業之民、造便利之居。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人們對清新空氣、優美環境、整潔村貌等生態需求最為迫切,也更容易凝聚起共識。當鄉村的環境越來越美時,人們會更愛惜那個地方。只有讓農民主動參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群策群力,方能實現鄉村可持續發展,綠水青山化為“金山銀山”的步伐才變得愈發明朗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