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方件

面對比特幣價格較大的波動性,如何放平心態才是關鍵。
2021年新年伊始,比特幣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般迎來令人瞠目結舌的上漲,吸引了全球資本市場的目光。元旦以來,比特幣價格先后站上34000美元和40000美元的高點,推動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而比特幣的總市值也較A股的“市值王”茅臺高出了兩萬億元人民幣。因此,海外投資機構對目前比特幣的走勢產生了截然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美元疲軟、通脹加劇風險、機構入局等因素推高了價格,上漲是在意料之中的;但也有觀點認為,這一輪快速上漲積累了巨大的風險,未來市場有消除泡沫的需求。
縱觀比特幣2020年的表現,除了2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暴發時的那次斷崖式下跌,之后它經歷了5輪快速上漲,特別是從去年3月12日的3850美元低點觸底反彈以來,行情一路高歌猛進。據機構數據統計,2020年比特幣的投資回報是道瓊斯指數和黃金的數倍。其實早在2020年早期,就有投資者分析地緣政治的動蕩加劇可能刺激加密貨幣需求,比特幣可能成為類似黃金的避險工具,果然在2月13日觸及了10670美元的高點,這似乎印證了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2017年的預測,“即便作為黃金替代貨幣在較長時期內受到適度排擠,比特幣的價格仍會上漲”。
如今,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都鐸投資、黑石等傳統金融“大鱷”早已開始扎堆入局。全球首富馬斯克創立的跨國支付公司PayPal也宣布,將允許其3.46億客戶持有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并讓他們使用數字資產在其網絡上的2600萬家商店購物。外匯和加密貨幣分析公司“量子經濟學”2020年10月底的一份報告認為,PayPal此舉“很可能會成為比特幣進入主流時刻的分水嶺”。
曾經“白菜價”的比特幣,在過去10年的漲幅已超過1000萬倍,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助推了這一波波的迅猛升值呢?OKEx Research首席研究員William認為,“比特幣近期快速上漲,可能與大家一般認為的投機或炒作原因不一樣。投機和炒作成分固然存在,但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高凈值和機構投資者的入場。如去年下半年以來,諸如美國保險巨頭萬通人壽保險公司、商業分析公司MicroStrategy等機構就紛紛買入比特幣,而在線支付巨頭PayPal、新加坡最大的商業銀行星展銀行也紛紛宣布將推出加密貨幣支付服務”。
據Bitcoin Treasuries數據,目前超過69億美元的比特幣由上市公司持有,這或許是比特幣市場繁榮的直接原因。中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也表示,比特幣近期快速升值,從客觀來看是疫情發生后,為刺激經濟全球貨幣政策大規模釋放流動性而導致的,這種“開閘放水”的環境使全球市場處于貨幣寬松周期內,資金流動性大幅提升與同時增長的避險需求一起產生了這樣的結果。“其實不僅是比特幣,美國股市和中國股市的成績也不錯。2021年圍繞比特幣的各種金融實驗和產品創新也會不斷增多,作為區塊鏈金融產品基石的存在,比特幣這一專屬賽道將吸引資本不斷布局,整體仍將呈現出較強的上升勢頭。”
不過,對于大多數中國老百姓來說,比特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數字錢幣,日常買賣也跟它沒啥關系,那它的價值到底在哪里呢?梁中華介紹,比特幣的上漲,其實和茅臺、房價、黃金的上漲本質是一樣的。
他打了一個比方,當看似一文不值的紙幣背后有價值對應時,人們就開始愿意持有紙幣;當紙幣被無限制地印刷,背后價值大幅縮水時,人們就會尋找新的商品來替代貨幣的保值功能。這也是只要貨幣一超發,稀缺資產就會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
除了稀缺性,比特幣還有兩大現實價值:一是加速推進了全球貨幣體系數字化發展。面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的挑戰,各國央行開始密切跟蹤技術發展趨勢,著手投入人力和物力開發自己的數字貨幣,作為創建新金融產品的重要原料,畢竟未來貨幣的數字化是大趨勢。二是比特幣具有和當前傳統型投資標的互補的特點。它們聯合在一起對抗通脹,對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具有補充作用,并存在相應的周期性投資價值。
一些海外投資機構分析,比特幣的這一輪上漲既有現實需求的強力推動,又有歷史演進的清晰邏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拉高了投資者避險需求,同時2020年的全球經濟因疫情沖擊出現了二戰以來的最大跌幅后,國際金融的風險也隨之得到較大的釋放,這才引發了比特幣之后的強勢上漲。
追溯比特幣誕生的本源,就可以發現其具有抗通脹的特性。比特幣是由據稱為日裔美國人的中本聰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2009年1月3日誕生的一種虛擬加密數字貨幣,其最初就設定了只能通過在網上“挖礦”產生、總數為2100萬枚的規則。這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從設計伊始,就是為了對抗由于政府超發法定貨幣所引發的通貨膨脹。另外,比特幣供應上限以及每隔4年發行量減半的規律,使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通脹能力。
資本的嗅覺是最為靈敏的,疫情沖擊下,出于對沖通脹風險需求,各國銀行、保險公司、理財機構開始成規模地擁抱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加密貨幣市場。比特幣的市值能快速達到現今這一高度,主要還是因為機構資金取代全球散戶跑步入場。如英國的魯佛投資公司在確認購買價值超過7.45億美元的比特幣后發布報告稱,“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為這一融合了技術和黃金優勢的資產設置了完美的環境,負利率、極端的貨幣政策、膨脹的公共債務、對政府的不滿都為投資比特幣提供了強大的助力。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任何其他貨幣的貶值,都會強化比特幣的購買力”。
此外,國際社會對于美元信用廣泛質疑,這一現狀也強化了資產多元布局的意愿。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之前,美國政府和美資公司憑借美元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和美聯儲長期超低利率政策,發行了天量債務讓全世界分攤其成本。截至去年9月30日,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飆升至創紀錄的3.1萬億美元。許多觀察家開始警告,這種債務不可持續——一旦危機來臨,類似量化寬松等“印鈔行動”將再次登場,而美元的貨幣信用勢必隨之下降甚至被透支。
“當比特幣價格突破兩萬美元大關后,大量投資者開始涌入加密貨幣市場,一度造成部分加密貨幣交易所出現卡頓或宕機現象。”William直言,這表明市場的投資主力可能會出現結構性變化,由機構投資者轉向中小投資者。市場的亢奮狂熱情緒進一步被放大,可能會導致比特幣價格出現大的波動。
我們在關注比特幣價格上漲的同時,也要看到它曾經的跌勢,甚至還跌得很慘。根據比特幣價格過去的走勢圖計算,從2016年到今天,比特幣累計下跌20%及以上的情況,總共出現了10次;下跌30%的情況出現了7次;跌幅超過48%的情況共有4次,這意味著5年里會出現4次不幸——你手里的比特幣價格在一定時間內會被攔腰斬斷。最近的一次大跌是2017年12月,比特幣價格一度刷新歷史紀錄,達到20089美元高位,但一個月后就下跌超過50%,此后一路陰跌至2018年12月,跌幅高達84%。
相比2019年底,目前比特幣已取得5倍的漲幅,這樣的升值節奏會持續下去嗎?梁中華認為未來大概率有兩種可能:第一,因為比特幣體量越來越大,整體波動性會趨緩。第二,從全球經濟發展形勢來看,不太會出現類似去年3月份的全球流動性危機,所以類似幣價急跌至4000美元以下這種極端情況發生概率比較小。
總之,面對比特幣價格較大的波動性,如何放平心態才是關鍵。此外,必須關注資產的存管安全性,現在交易所、錢包、托管機構繁多,平臺安全隱患不容忽視,具備個人存管能力的國外投資者會把大部分資產放在“冷錢包”(即離線錢包)里管理,如果自己不具備存管能力,他們會選擇信用好的、大品牌的服務平臺托管。國內投資者還是應該遠離比特幣,至多將它作為一種投資指數的參考。
(編輯? 周靜 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