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階段我國火災發生頻率在各類災害事故中始終處于高位,從側面也反映出消防監督工作的機制還不夠完善,監督還不夠全面,火災隱患治理方式還需要改進和加強。在當前的社會大環境下,合理引入大數據來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可以通過消防監督檢查數據庫的構建完善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所以本文主要對大數據時代下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進行分析,希望可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關鍵詞:大數據;消防;監督
在信息化、數字化、大數據等一系列信息技術出現之后,社會轉型步伐得以加快,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從傳統行業轉型為新型行業,使得大數據在各個行業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發揮了不可忽視的價值與作用。大數據與消防監督工作的相互融合能夠匹配時代發展需求,無論是大數據理論被應用到消防工作之中,還是在實踐中運用了大數據平臺技術,都能明顯降低消防監督工作的經濟成本、人力成本,最終實現工作成效的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一、大數據下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發展
所謂大數據,主要是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多元化平臺,讓數據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轉變,從中分析出有價值的數據,為管理工作和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全面提供相關工作的資源支持。在這一背景下,傳統的工作模式明顯無法滿足工作時效性的要求,需要轉變工作模式和工作思路,融入大數據時代的特色,促進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全面做好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直接關乎社會的公共安全,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消防監督管理工作也要正視大數據時代背景,運用新思想新思路,通過大數據手段來強化消防監督,為消防工作的開展提供全新的思路與方向[1]。
二、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薄弱之處和成因分析
(一)消防監督管理力量不足
一直以來,火災都是全社會監督管理的重要對象,因為火災本身的破壞性與偶發性較強,往往一個偶然性的事件就可能會帶來極大的損失與傷亡,預防工作需要時時做、日日做,不能有任何懈怠、馬虎和僥幸心理。目前,社會監督力量依舊是以消防救援機構為主,其次才是公安、建設以及一些行業主管部門。由于機構改革消防救援部門監督的中堅力量出現了部分流失,監管力量有所弱化,過于細致的工作要求、繁重的工作任務等導致消防監督工作難以做到盡善盡美,面面俱到。雖然各個地區都在積極投入人力與資金,但是因為隊伍本身力量薄弱,加之消防監督管理工作技術性、專業性較強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消防監管管理社會化力度不足
對于我國而言,開展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社會化力度不足,其主要包含三個主要方面:第一,社會參與主體的范圍相對狹隘。按照“部門依法監管”的方針,教育、公安、建設、市場監管等部門等都需在職責范圍之內開展相應的監督管理工作,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除消防主管部門外其他部門落實依法監管的作用不明顯,認識還存在偏差,監督管理工作缺位時無法滿足實際需求。第二,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專業性強,不經過專業學習培訓非一般人員可勝任,承擔消防監督管理的行業部門和公安派出所監督管理人員有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導致監管不夠全面,糾治隱患、處置事故不夠科學高效。第三,群眾消防安全意識仍然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參與度不高。如,在2019年發生的一起“工人用嘴吹滅火,從而導致19人死亡”的事故給我們都敲響了警鐘,目前全民消防安全能力的培養、全民消防意識的提升任重道遠。消防安全屬于社會安全的重要范疇,社會參與度不足,群眾消防安全意識得不到提升,談監督管理永遠都是空話,只有全社會廣泛參與,人人參與,綜合治理才會取得實際效果。
三、大數據時代下消防監督檢查工作的實施路徑
基于上述對消防監督工作面臨的問題的分析,積極探索和運用大數據手段創新思路實施消防監督管理檢查工作將是未來的方向,也是從根本上提升消防監督管理水平,維護公共消防安全的重要途徑。
(一)利用大數據完善信息數據庫建設,明確監督管理指向
隨著火災的不斷發生,依靠傳統技術構建的數據庫功能單一,無法自動有效完成對信息的分析處理,無法給消防監督管理實時給出方向性的指導,給消防監督高效監管帶來了一定的影響。為此,建立全面的火災、社會單位、人員、建筑及消防設施、水源道路等各類信息數據庫,高效關聯各類信息,建立科學的數據分析模型,定期進行數據分析評估,將有效找準火災防控的薄弱點和關鍵環節,將會為后續防災救災工作的開展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和數據支持,并給出針對性的措施手段,有效明確消防監督管理的重心和投向做到有的放矢,節省人力、物力、財力,避免資源浪費。
(二)運用大數據構建物聯網系統,突出監督管理重點
考慮到火災事故成因多、范圍廣、突發性強等特性,全面落實消防監督管理工作,有效遏制和減少火災事故,就要努力拓寬消防監督管理的覆蓋面,最大限度做到全面、動態監管,及時做出預警預判。利用大數據和先進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物聯網監控系統,實時、動態掌握監管對象消防安全有關情況,特別是消防設施設備運行情況和人員履職情況將得到有效控制,減少火災事故。在消防監督檢查工作中,對消防設施設備的檢查與維護是重點所在。伴隨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通過物聯網實現對消防安全重點部位檢查、分析消防設施設備的具體運行情況,做出早期預警和災害處置預準備,以此提升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效率。同時,利用物聯網收集相應的數據,也可以實現消防數據庫的充盈,為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3]。
(三)應用大數據手段管控風險,提升監管管理成效
對于西方國家的消防監督管理而言,保險的作用非常關鍵,兩者之間可以利用有效的監督來實現平衡,極大地降低了火災風險。但是,目前國內火災相關保險發展緩慢,沒有充分發揮制衡和保障作用,沒有發揮對消防監督管理的基本促進作用。究其原因,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保險機構對消防安全風險的評價缺乏有效的技術手段,沒有一個準確的定性定量的分析來評價風險。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大數據手段建立有效的風險評價模型,綜合準確分析和評價火災風險,為火災保險設置提供基本參考依據。在初期階段可以適當明確險種,在消防保險體系之中合理納入市場主體,實現規范化的消防風險管控與保險管理。具體可以針對消防風險管控目標,利用大數據模型研究消防技術,形成業主、消防監督部門和保險公司相互制約、相互保障的消防管理新模式,有效推動火災保險的發展和消防監管效益的提升,進而引起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消防工作的重視和關注,共同鞏固和提升公共消防安全水平。
四、結語
考慮到目前我國消防監督管理的實際,積極探索和應用大數據技術實施監督管理,通過大數據相應特征以及監管方式的有效整合探索,才能真正解決消防監督管理面臨的實際問題。大膽創新思路運用大數據思維、物聯網技術,才可以實現管理機制的有效完善和監督管理效果的有效提升。運用大數據手段增強消防安全風險的判定判別才能推動消防保險的發展,才能發揮保險與監督管理的相互促進作用。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消防監督管理工作同樣要在大數據背景下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提供堅實的消防安全基礎。
參考文獻:
[1]趙衍寧.如何完善和健全消防監督管理的新機制研討[J].價值工程,2020(20):45-46.
[2]宋東臣.消防監督檢查的現狀及發展[J].科技創新與應用,2020(20):62-63.
[3]葉煒.消防監督管理新機制的改進方法[J].今日消防,2020(06):71-72.
作者簡介:
茹作乾(1988.4—),男,漢族,現任職于新疆喀什地區澤普縣消防救援大隊,中級專業技術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