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最新消息顯示,中國新冠病毒疫苗海內外接種過億劑,疫苗安全有效,接下來將加快推進國民全人群免費接種。全民接種旨在讓疫苗最大程度惠及群眾,盡最大努力為老百姓保駕護航。
近日,央視《新聞1+1》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世界衛生組織疫苗研發委員會顧問邵一鳴,為全國人民普及新冠病毒疫苗知識答記者問。
問:西安確診病例接種疫苗后感染,疫苗到底是起什么作用?
答:我們現在疫苗的預防是二級預防,主要是為了預防發病,特別是預防需要就醫的重癥和ICU重癥。目前國內和國際所有的疫苗,都是按照這樣一個設計來評判疫苗的保護效果的,所以西安這一例也是一個正常現象。首先疫苗不是100%的保護率,其次這例病人癥狀很輕,現在基本已經恢復了,所以這個疫苗的作用還是起到了。
問:全民接種80%才能達到群體免疫屏障,即要接種10億多人,需要多長時間?
答:我國現在每天疫苗接種能力是全球最高的,可以達到1000萬人,如果接種10億人,那就是100天。我們最需要疫苗起到群體免疫作用的時候,就是全球防控形勢變好,全球多數國家疫苗接種達到群體免疫水平,然后國門打開,全球人員交流增強,我想至少可能是6個月到10個月之后的事了,所以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構筑最大免疫屏障。
問:18歲以下人群何時開始接種?
答:根據人群的風險度進行有序接種。去年最高風險人群就已經接種了,現在成年人的活動范圍最大,從春節后就已經啟動接種了,現在老年人的安全性和保護性數據積累得越來越多,所以60歲以上也開始接種,兒童多數感染后是很輕的癥狀,所以兒童是整個社會人群中風險最低的,等把老年人群接種后,兒童接種也會跟上了,這就叫有序接種。
問:“別人打了就相當于我打了”“打不打都得戴口罩,我就不打了”……這些觀念對嗎?
答:有一句話,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必須每個能接種疫苗的人,把接種疫苗當成自己的義務。我們社會當中有一部分人群有各種各樣的過敏癥狀、體弱、基礎性疾病多,不能接種,包括孕婦。只有其他大多數人承擔起責任,把免疫屏障建立起來之后,才可以保證這些不接種的人群也非常安全。
問: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建立起群體免疫屏障,后果如何?
答: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優勢就會發生轉換。我國現在是絕對優勢,但國外由于大量流行,有的國家甚至20%的人口感染,再加上他們疫苗接種的推廣速度比較快,最后他們的人群建立起了群體免疫屏障,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變成不易感。而我國只有近10萬人感染過病毒,99.99%以上都是易感人群。假如我們不盡快用成本代價最小的疫苗手段,建立起免疫屏障,那么我國的優勢就會變成劣勢,就會形成一個免疫的洼地。
問:疫苗能否應對不斷變異的病毒?
答:應該說現在全球主要流行的地區,還是以早期的流行株為主,還有一些少量的變異株,它還沒有造成疫苗效率的明顯下降。但隨著疫情傳播,病毒持續變異,比如南非株、巴西株的出現,國際上已經在這些地區做了三期臨床,它效率下降20%、50%都有,所以這種情況是會發生的。
60歲以上人群怎么辦?
在充分評估健康狀況和被感染風險的前提下,部分地區已經開始為60歲以上身體條件較好的老年人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記者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獲悉,在臨床試驗取得足夠安全性、有效性數據以后,下一步將擴大規模、穩步有序開展60歲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種,將制定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接種指引。
哪些慢性病患者不能打疫苗?過敏嚴重,會影響疫苗接種嗎?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說,目前上市的4款疫苗在說明書中對于接種禁忌有明確界定。公眾在接種疫苗時需如實向醫生告知身體健康狀況及既往病史、過敏史等信息,包括慢性病患病史,以便醫生進行綜合評價,判斷是否適合接種疫苗。
“隨著研究數據不斷積累,暫時的禁忌會發生改變。”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說,對疫苗或疫苗成分過敏的人不能接種,因食物、花粉或其他藥物如青霉素過敏,仍可以接種疫苗。此外,要求受種者在接種后在現場留觀30分鐘,目的之一就是防止出現急性過敏導致的其他傷害。
記者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了解到,下一階段將進一步規范慢性病、過敏性疾病等人群禁忌癥判定,讓疫苗最大程度惠及群眾。? ? ? ?(綜合央視新聞 3.25訊、新華網3.24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