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信息技術》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文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崗位需求和人才培養方案將課程內容進行了重構,以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為指導對其中的“圖形繪制”教學內容進行了教學設計,從而高效解決教學重難點,達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評價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7-0060-03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信息技術》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其前導課程是《中小學信息技術》,后續課程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結合崗位需求和人才培養方案將原有課程內容重構為必備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幼兒活動設計”字處理文檔制作、“幼兒教學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幼兒活動視頻”制作、“幼兒活動設計”演示文稿制作、互聯網+教育的應用6個模塊,32個任務。本課選自模塊5“幼兒活動設計”演示文稿制作中的任務2“圖形繪制”,著重培養學生在PPT中利用形狀繪制和編輯圖形的能力,共計2學時。
(二)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是學前教育專業大一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渴望探索有趣的新事物、喜歡嘗試新技能。學生在WORD中初步掌握了形狀的繪制和編輯操作,但根據平臺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發現他們對已學操作不熟練容易遺忘,缺乏靈活運用形狀組合圖形的能力,這正是本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和努力的方向。
(三)教學目標
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確定了三維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是了解形狀的分類:掌握在PPT中繪制和編輯形狀的方法:掌握利用形狀組合成圖形的方法。
能力目標是能在PPT中繪制和編輯形狀;能綜合應用形狀組合成圖形。素質目標是增強學生愛護大自然的意識和學生的愛心與童心。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在PPT中繪制和編輯形狀的方法;能綜合應用形狀組合成圖形。結合學情分析,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難點是綜合應用形狀組合成圖形。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策略
根據高職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教學過程設置為課前預習一打基礎、課中學習探究做、課后練習固技能3個階段。課前學生利用微課自主學習完成任務,教師根據平臺數據調整策略。課中,將本次課的任務“保護大自然”活動設計PPT封面圖形繪制設計成由易到難的2個子任務,用任務驅動引領學生思考、分析和實施任務,通過欣賞作品明確任務、模仿練習夯實基礎、組合圖形熟練運用、交流作品評價總結4個環節,實現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過程中合理運用學習通、微課、游戲、視頻等信息技術和媒體資源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課后鞏固知識、遷移提升。教學策略如圖1所示。
(二)教學方法
依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綜合采用任務驅動、游戲、探究、小組合作4種教學方法。
(三)教學資源和手段
采用學習通、在線課程、游戲、微課、視頻等信息技術和媒體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和互動性,有效解決教學重難點,實現教學過程有趣、教學方法有效、教學資源有用。
(四)教學評價
教學實施全過程考核,根據“保護大自然”活動設計PPT封面圖形評分表,采用多元化考核評價方式,使評價更公正客觀。其中課前占20%,課中占50%,課后占30%。其中,課前測試題50%,小鳥圖形50%(學生自評30%,組內互評30%,教師評價40%),課中的課堂表現占20%,“保護大自然”活動設計封面圖形作品80%(學生自評30%,學生互評30%,教師評價40%):課后的互動交流占30%,六一兒童活動設計封面圖形作品70%(學生自評25%,教師評價25%,幼兒教師評價50%)。評分表如圖2所示。
三、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課前預習一打基礎,課中學習—探究做,課后拓展一固技能3個階段。
(一)課前預習一打基礎階段
學生通過學習通平臺自學微課,完成測試題。根據自學自主探究課前任務“利用形狀繪制小鳥圖形,作品提交平臺”。通過小鳥圖形的繪制初步探究形狀的組合方法,為課中學習奠定基礎。
教師首先平臺查看學生的小鳥圖形作品和測試題完成情況。通過小鳥圖形作品,發現學生能利用形狀組合成簡單的圖形,但對圖形的組合操作不熟練,存在細節處理不當問題。因此,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采用任務驅動方式,由淺入深幫助學生掌握形狀組合成圖形的方法。通過學生測試題統計情況,發現學生對形狀繪制中Ctrl和Shf鍵的用法易混淆。因此,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采用游戲方式幫助學生熟記兩鍵的用法。然后,教師根據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和學生以往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用于小組合作學習。
(二)課中學習—探究做階段
課中學習—探究做階段,分為欣賞作品、明確任務;模仿練習、夯實基礎;組合圖形、熟練運用;交流作品、評價總結4個環節。
1.欣賞作品、明確任務環節
欣賞作品、明確任務環節,教師首先點評學生的課前任務完成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學生利用學習通APP進行糾錯,強化知識點。
隨后,學生觀看“人類亂砍亂伐鳥兒失去家園”和“鳥語花香”兩個視頻,教師展示由形狀繪制的“保護大自然”活動設計PPT封面圖形,導入新課,讓學生明確本次課的任務是“保護大自然”活動設計PPT封面圖形繪制,以下簡稱保護大自然圖形繪制,如圖3所示。通過視頻的對比觀看和作品欣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順利導入新課、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模仿練習、夯實基礎環節
模仿練習、夯實基礎環節,學生首先完成分類互動游戲,強化練習,解決課前“Ctrl和Shft鍵用法易混淆”問題。然后,學生參與限時比賽任務“上機探究任務1繪制保護大自然圖形中的‘背景’圖形”,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可利用微課輔助學習,教師巡視指導。此環節利用簡單圖形的組合任務夯實形狀的繪制和編輯方法,解決教學重點,為組合較復雜圖形作準備。最后,學生利用學習通搶答演示,教師根據學生操作獎勵經驗分。
3.組合圖形、熟練運用環節
組合圖形、熟練運用環節,學生分組討論,上機實施任務2“蝴蝶、花樹圖形的繪制”,在任務1“背景圖形繪制”的基礎上完成本次課的任務“保護大自然圖形繪制”。在上機過程中,學生可利用微課學習資源進行輔助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學生解決操作過程遇到的問題。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微課數字化資源和教師指導,在做中學做中教中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4交流作品、評價總結環節
交流作品、評價總結環節,學生首先根據“保護大自然”圖形評分表進行自評和小組互評,選出本組最優作品進行展示,其他小組對作品提出意見,教師綜合點評各小組作品,師生利用投票小程序選出最佳作品。然后,學生利用XMIND思維導圖軟件歸納總結圖形繪制的知識和技能要點,教師巡視指導。
(三)課后拓展一固技能階段
學生課后需要完成3個任務。其中,任務1“學生結合評價意見對作品進行優化、上傳平臺收藏共享”,通過該任務完善作品,記錄個人成長軌跡。任務2“分組探究六一兒童節圖形繪制,作品提交平臺,通過小組、教師和幼兒園教師評選出最優作品”,通過該任務鞏固圖形繪制的技能操作,遷移提升:任務3“利用信息技術在線課程預習下次課內容”,通過該任務讓學生完成新知預習,為下次課的學習做準備。
四、教學反思
(一)教學特色
1.任務設計對接幼師崗位需求,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真正做到學有所用。2.微課、學習通、游戲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和遞進式教學任務幫助攻克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3.踐行課程思路理念,學生在做中學中增強了環境保護意識和愛心與童心。
(二)效果反思
本次課貫徹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通過課前預習一打基礎、課中學習—探究做、課后拓展一固技能3個教學階段,學生能夠較好地利用形狀參考樣圖組合成圖形。然而,如何提升學生的創作靈感用于課件制作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張一春.信息化教學設計精彩紛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7.01.
[2]閆寒冰.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大,2020-09-01.
[3]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化教學設計[M].武漢:中南大學出版社,2020-03-01.
[4]唐瓷,周鑫燚,王佳家.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08.01.
[5]吳彥文.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8-08-04.
作者簡介:
王宇(1982年-)),女,四川眉山人,副教授,主要從事信息與計算機科學,計算機輔助教學與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