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小玲
[摘要]對于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來說,問題是數學學科的基本核心和重要靈魂,同時也是小學生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內容。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小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提高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思考能力、創造能力,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保證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更為良好。因此,本文就來對培養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進行簡單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7-0094-02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之下,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小學生基本學習需求。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數學老師要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在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為小學生量身定做一套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案,提倡小學生要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小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數學邏輯能力,從整體的角度,提高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1.什么是問題意識?
所謂的問題意識,指的是小學生在認識過程中經常意識到一些很難實際解決的、存在一定疑問的實際問題和理論知識問題,在此期間產生一種懷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同時也催生了小學生發散自身思維意識、不斷提出自己的疑問,從而解決實際數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建立一種發現問題一提出問題一探討問題一解決問題一應用問題的學習過程,從而來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可以讓小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之中存在的不同問題,之后在經過自己的反復思考之后,提出自己的見解四。換句話說,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更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2培養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分析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的中心是“問題”,為了提高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質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
(1)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的目的是科學合理地使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具體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通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助小學生學會深度思考,在善于發現問題期間,不斷解決問題,從而掌握更為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除此之外,也開拓了小學生的思維意識,通過自我思考、自我探究,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2)發散小學生的思維意識
在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有計劃的對小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讓小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積極、主動的探索問題,幫助其更加全面的了解數學問題。在探究問題期間,小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解決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之后,積極發散自身的思維意識四。至此,問題意識的培養將成為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動力,在小學生主動探索更多的數學知識的時候,培養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對于問題的提出是經過一系列深思熟慮之后提出的,在整個思考期間屬于發散思維意識的過程。
3.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理念的影響之下,小學數學老師不能聯系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建立符合小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教學活動,在數學課堂上為小學生多多講述小學數學基礎知識,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目標都是以小學生的考試成績為主。在應試考試教育的束縛之下,小學生學習的課業壓力比較大,久而久之,小學生就會慢慢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堂上聽課的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降低,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另外一方面,數學作為小學比較基礎的學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處于比較重要的位置。數學成績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小學生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小學數學老師應該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不太高,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也是死氣沉沉的,學生一點都不活躍,導致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率嚴重低下。
例如:在小學數學老師講解某一個數學定理的時候,突然向學生進行提問,沒有一個同學能夠積極、主動站起來回答,甚至連老師點名提問,學生都回答不上來。這一現象表明,學生本身沒有建立良好的問題意識,沒有正確的掌握數學定理知識,在課堂上不能好好聽課,沒有積極的思考,導致小學數學教學效果較差。
4培養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分析
4.1設計懸疑實驗,培養良好的問題意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身邊的事物帶有濃郁的興趣,尤其是對于數學實驗來說,數學老師可以結合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設置具有一定懸疑性的實驗,在實際發現、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時候,在課本教材之中有一個探究性環節,也就是讓小學生探究不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關系,對此,老師可以設計相應的懸疑實驗,事先準備好不同形態的平行四邊形,之后讓小學生針對不同的平行四邊形探究其中面積關系。在此過程中,小學生根據具體情況,提出自己的疑問,既然存在疑問,那么老師就可以讓小學生動手操作,在經過自身的親身實驗之后,最終得到和課本教材中一致的結論。
4.2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激發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受到應試考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都是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模式,以數學老師占據主導性地位,老師掌握課堂教學全部流程,老師不允許小學生任意提出自己的想法,也不允許小學生質疑老師。久而久之,導致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課堂氛圍死氣沉沉,小學生習慣于接受老師灌輸的知識,不會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也不敢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所以,面對類似的問題,數學老師必須要認識到小學生是一個自主意識的獨立個體,適時地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積極開展以學生為課堂主導的模式,鼓勵小學生要積極踴躍的發言,善于提出自身的疑問和質疑,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候,結合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來進行講解,引導小學生提出自身的問題。首先老師來為大家提出問題,比如:“同學們,你知道家里住的房子是多大嗎?”“但是你們知道這樣不規則的圖形是如何計算的嗎?”讓小學生帶著問題來進行思考。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望,以此來促使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之中。另外一方面,小學生要以“發現問題”的角度來看待各種數學基礎知識,不斷探索身邊存在的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小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3建立生活化情境,指導學生發現問題
傳統的小學五年級數學教學模式是以老師為主導的,不利于促進小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所以,數學老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建立相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導小學生進入到規定的情境教學之中,促使小學生使用更為直觀的思維意識去積極、探究、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所以,數學老師將生活和數學問題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建立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教學《整數乘法運算定理推廣到小數》這一課時,老師建立相對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將課堂布置成商店,以講臺為界限,由老師扮演商店的老板,小學生扮演顧客,通過購買相應的道具,比如鉛筆盒、粉筆、直尺、鋼筆等等,模擬顧客來商店買東西的情境。通過商品的買賣來進行“整數乘法運算計算”,在經過師生之間反復的互動練習之后,更能深刻的掌握相關知識內涵,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5.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數學老師比較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全面推動小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高效發展。基于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為了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小學數學老師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從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采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小學生主動探索問題,豐富小學生的基礎數學知識,培養小學生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柏廣彩.試論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9(8):134,137
[2]鐘琳巧問引思由思見解——試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基礎教育論壇,201913):66-67.
[3]胡志蘭.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探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20(1):135-136.
[4]溫秋香.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文淵(高中版),2019(8):221-222
[5]王惠敏.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策略研究AVW2020年第一期華中教師教育論壇資料匯編[C].2020,4(1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