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曉紅
[摘要]國家教育部門于2020年發布了《新課程標準》,提到了要規范化基礎課程教學目標,致力于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同時也明確了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相關的質量標準。《新課程標準》對初等基礎教育的教學改革與提升具有指導性作用,在更高效地培養小學生基礎學科素質、完善教學程序等方面起到了標榜作用。在此背景之下,如何進行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讓核心素養有效滲透于基礎小學教學當中,成為了現階段小學基礎教育者共同研究的目標。基于此,本文在對于讓實際生活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的相關措施進行了淺略探討,以期給廣大教育界同仁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核心素養改革實踐策略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7-0108-02
伴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推進,數學教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如何在立足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結合文獻綜述法與調查法探討數學學科的生活化教學成為了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可以拉近學生與數學知識間的距離,更好地使其發散思維,進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創造力,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把握數學知識,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科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同樣,生活化教學方法,給學生的數學學習也帶來了新的教學視角,學生在熟悉的場景、畫面面前,全身心投人,發散數學思維,提升自身創造能力,推進了數學課程的開展。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而且存在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科天賦,而有些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表現為理解、學習速度較慢等現象,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直接導致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有高低之分。而以貼近其生活的方式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學習數學、激發興趣,提升學習效率。新課程理念指導之下,小學數學的新式教學方法也在向學生傳遞著生活中的愛、寬容、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等,用數學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從而使得其能夠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二、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豐富數學課程內容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往往以數學知識的傳授為主要目標,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則有所忽視。生活化小學數學教學的開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還可以有效豐富、充實小學數學課程內容,引導學生增強對思想道德、生活意義等方面的理解與感悟,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還可以極大地豐富數學教學模式,吸引學生主動投人到數學知識的探索過程中,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科學探索意識、探索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在此基礎上,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還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利用生活化資源,開展實踐探索,獲取數學知識、理解生活知識、鞏固數學知識。
三、實際生活融入數學課堂的教學實踐策略
(一)導入趣味情景,調動學習興趣
小學生對于任何趣味性元素的敏感性比較強,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導人趣味情景尤為重要,能夠在短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聚焦于某個數學問題,逐步擊破各個難題,提高學習信心。舉一個例子,在筆者對學生進行“圓”的教學中,單純給學生講述面積公式其實并不是最好的選擇,對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書本上的內容并不是知識的遷移,只能簡單將其看作是對知識的直接應用,這類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僅此而已。
然而,深度教學絕不僅止于此,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基礎上,向更深的知識層面邁進。而如何設計教學情境,真正讓學生學習知識、應用知識,有效的情境教學顯得至關重要。例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
1.已知一個圓的周長是35,求它的面積和半徑。
2.嬌嬌去買早餐,她發現半徑為15厘米的餅,售價三元;半徑為20厘米的餅,售價4元,這時她買哪種餅更劃算?你們誰能幫她解決這個問題嗎?
3.上述問題解決之后,能否再給出一個與之相類似的問題呢?并提出解決的方案。
由以上三個連續性問題,我們可以看到,有基礎的知識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思維的深化,這是知識遷移的有效路徑。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對知識進行鞏固、提升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解決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于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而言大有裨益。
(二)開展小組合作,突破學習難點
相對于相同的數學問題,學生對于其處理方式有所不同之處,因此合理開展小組間的合作能夠有效提升學生之間的不足之處。以《認識小數》這一內容為例,我為學生準備了不同金額的錢與物品。首先,我借助多媒體播放不同物品的價格,如筆記本的價格為3元,鉛筆的價格是5角,尺子的價格是1元5角,鋼筆的價格是5元5角。為了使學生對小數這一概念有新的認識,我還給學生播放了商場各類商品的價格圖,其中火腿腸的價格是9.99元、火龍果的價格是6.99元…同時,我還讓學生討論這些數據有什么特征?一些細心的同學發現這些商品的價格中都有“”。在此基礎上,我給學生講述了小數的概念,并讓其標注筆記本、鉛筆、尺子、鋼筆的價格,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學生突破理解困境,掌握小數的書寫方法,正確理解小數的含義。此外,我還組織學生深入超市開展采購活動,并記錄每個商品的單價,思考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三)模擬勞動實踐,促使學生轉化思維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是從理論的角度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并不注重為他們搭建相應的實踐學習空間。此外,有些勞動內容并不適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基于以上兩種狀況,教師可以采用模擬勞動的方式開展數學教學,讓學生真正將操作經驗轉化成思維經驗,讓小學生在生活化的勞動情境中感知知識的內化。
以“種樹教學”為例,教師展示兩種實驗模擬問題:問題一,在一段10米長的道路一側種植樹木,保證樹與樹之間的間隔為1米,請計算樹木的數量。問題二,在一個周長為10米的環形道路上種樹,同樣保證樹與樹之間的間隔為1米,請計算樹木的數量。在此之后,教師準備相應的工具:繩子(模擬道路)、鉛筆(模擬樹木)、直尺(測量距離)。教師采用模擬實驗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從課本學習中“跳”出來,親自動手實踐,解決實際勞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激活學生頭腦中的思路,也讓他們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遷移,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組織探究活動,培養核心素養
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設計相應的探究活動,以多樣性、實踐性、豐富性、開放性、探究性的實踐活動推進數學教學,彰顯深度教學主題,觸發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這是深化知識、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更是促使其核心素養形成與發展的最佳途徑。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切入:首先要立足教學內容與學習目標,設計更符合學生接受能力并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發他們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再者,探究活動的有效組織需要率先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難題進行提前規劃,并設計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耐心的指導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與探究的時間與空間,真正讓他們互相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并在提問、追問等過程中,密切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促使學生在固有知識基礎上完成對新知識的構建。
例如,在“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中,考慮到當前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出示以羊群為主題的動態圖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深入牧場,讓學生通過羊群的數量來進行知識的學習。有學生反映:羊群總在動,數不清;也有的學生表示數來數去,要不然就是漏數,要不然就是多數。那么,如何在動態羊群圖中確定羊群數量呢?就這一問題,我們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合作,給予他們一定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得出本組的答案。在學生的討論交流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彼此之間的交流、互動較為自由與放松,他們都在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一段時間后,我們得到了這樣的答案,有的學生提出:給羊編號,這樣就不會錯;也有的小組談到,設計一個圍欄,數一只放一只,這樣最終能確定數量;也有的小組說,將羊10只10只地弄好,然后放到羊圈里,這樣就好數了。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有時會放大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忽略了處于該階段學生的整體特點:他們活潑好動、思維敏捷,往往會有更多新的想法產生。因此,讓他們在小組合作中交流、探究,更有利于新方法的產生,有利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數學學習能力。更為關鍵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間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潛移默化的提升,有利于促進他們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四、結語
總的來講,生活化的數學知識教學場景同社會上人們的生產生活等都有著密切且不可分的聯系,為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應著重注重收集生活素材,將生活和生產的相關要素融入基礎教育環節的每個細胞,讓課堂充滿生活因子,也將課堂引人生活,激發學生動力,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擁抱生活、走向光明。
參考文獻:
[1]陳弘.小學數學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整合[J].教育界,2021(28):89-90.
[2]郭秀菊.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名師在線,2021(19):69-70.
[3]張正忠.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24):149-150.
[4錢勇成.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N]黔西南日報,2021-07-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