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世界就業環境產生了巨大的變動,許多行業應運而生,也有很多行業迎來了殘酷的嚴冬。高職生作為就業大軍中的一部分,同樣面臨著不同的機遇與挑戰。通過多年對高職生就業情況的跟蹤觀察和調研,本人發現指導高職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培養自己的職業興趣,在高職的學習生活中實踐和練習自己的職業興趣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韌性及學生的個人職場發展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當前高職學生的職業興趣培養模式及改進方法。
【關鍵詞】高職生? 職業興趣? 職業生涯韌性? 個人職場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7.38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5-0026-02
一、興趣的三個層級
興趣也可以被分為三個層級:感官興趣、自覺興趣、志趣。感官興趣就是通過直觀的感官刺激產生興趣;自覺興趣是指當你的情緒參與下,把興趣從感官推向了思維,由此產生了更加持久的興趣,它是認知行為參與的興趣,隨著思維的加入,可以讓你的興趣更加持久并定向一個領域,經過反復的實踐、練習、探索,在頭腦和身體上產生能力;志趣不僅僅是興趣,而是把自覺興趣通過學習變成能力,通過能力尋找平臺獲得價值、在眾多價值中找到自己最有力量的一種生涯管理技術。志趣是人類最高的興趣等級,志趣的高級不僅在于有感官和認知能力,還加入了更深一層的內在驅動力——志向和價值觀。
二、培養興趣的流程
興趣培養一般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發現興趣。發現興趣這一步主要是先讓自己沉浸在足夠的感官體驗中,去發現興趣,獲得興趣的第一步動力。第二步,找到資源。在感官興趣沒有消退時,為興趣找到學習的資源,盡快掌握更多的知識,使自己的感官興趣進化到自覺興趣。第三步,兌換價值。給自己找到一個兌換價值的方式,把這個興趣和你最感興趣的價值綁定。在設定目標的時候要量力而行,以免產生失落感。之后要不斷地重復這個過程,興趣就會慢慢地固定下來。
三、常規高職院校職業興趣培養流程
(一)確定職場興趣方向——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原理
該理論是美國職業指導專家約翰·L·霍蘭德所創,其理論體系較為完整且方便操作。霍蘭德把個性類型分為六種:實際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藝術型(artistic)、社會型(social)、企業型(enterprising)、常規型(conventional)。霍蘭德在此基礎上還發展出了另一個極具價值的貢獻,即六邊形模型。其所提出的六種個性類型和相對應的六種職業類型,每種個性類型和職業的相關度可以根據圖形的邊長和對角線的長短表示。連線越短表示個性類型和職業相關性越大,則適應性越高;連線為0,即完全適配。霍蘭德在《職業愛好問卷》的基礎上發展出了自我導向測驗(SDS)。自我導向測驗整個測評由職業類型測驗和職業分類表兩部分組成,其指導思想是通過完成自我興趣測試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進而實現人職匹配。包括活動、潛能、愛好職業及能力自評四方面,每一方面都按霍蘭德職業興趣六種類型編制項目,每類型題目數相等;第三部分按六種類型的四個方面得分高低由大到小取三種類型構成“三字母職業碼”。
(二)高職生職業興趣培養流程
結合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目前高職院校所采取的職業興趣培養方式主要是以課堂授課為主。本人所在院校為北京市一所專科院校,對學生的職業興趣發現上所采取的方式主要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中設置兩課時帶學生進行霍蘭德職業興趣理論認知。運用興趣島游戲了解霍蘭德個性分類,并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自己更傾向于哪一類個性類型。最后帶學生進行自我導向測試。
四、目前高職生職業興趣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缺乏對學生職業興趣培養的追蹤性
現階段學校在學生職業興趣培養上主要依賴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一般為5~8周,時間短,內容多,難以通過短暫的課程將學生的職業興趣從感官興趣發展為自覺興趣。學生一般是在課程中發現自己的興趣方向后便無下文。除了課程的限制使學生的興趣在學校層面缺乏追蹤性外,在教師自身的立場上也使學生的職業興趣不能得到很好的追蹤。
(二)家庭方面缺乏對高職生的興趣的正常引導
當今社會家長對學生的興趣培養都很重視,從本人對100個在校高職生的調查來看,從小被進行興趣培養的高職生能達到65%以上。但是最后能夠持續自己興趣的人很少。多數家長所謂的興趣培養只停留在為孩子報興趣班,而缺乏對孩子興趣的真正滋養。這種滋養包括在興趣學習上的全身心陪伴,幫助學生克服興趣學習上的困難,為學生提供興趣展示和交流的機會。當然,這可能源于家長的時間、金錢、受教育程度、觀念等方面的限制。注重了學生興趣班的投資,而忽略了學生興趣能動性的培養,這種早期的家庭原因往往是學生后期職業興趣匱乏,對職業自覺興趣發展缺乏恒心的根源。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當學生進入高職階段后,家長如果前期對學生的科學陪伴不多,其實后期更難以參與到學生之后的人生發展中來,另外,多數家長對學生職業興趣發展這方面的關注也是忽視的,這使家庭想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能夠實踐職業興趣的氛圍更是難上加難。
(三)學生個人在職業興趣培養上存在的問題
1.學生個人的自控力和時間管理能力受到考驗
由于多數學生大學之前的生活都是不住校的,因此學生住校后在學習和生活上就非常考驗自控力。有些學生的興趣剛剛通過課上或者其他途徑產生,處于一個非常不穩定的感官興趣的階段,會受到宿舍舍友和班級氛圍的影響很大,如果受到好的氛圍影響,這對職業興趣的發展非常有利,如果受到懶惰、不自信、抱怨等不良氛圍的影響,感官興趣很難發展成為自覺興趣。有些同學的興趣已經發展為自覺興趣,這種興趣相對來說比感官興趣要穩定很多,這就不僅僅考驗學生的自控力,更考驗學生對時間的管理能力。要在眾多的課業和社團生活中為自己的職業興趣騰出時間,對學生的興趣可持續性來說是一種考驗。
2.個人對職業興趣的重要性的認知缺乏
通過調查,本人發現無論是高職學生個人還是家長個人,在學生就業選擇的過程中,對職業興趣的認知處于忽視狀態的情況較多。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在大三上半學期還沒有做好就業準備,對自己將要進入哪個行業進行工作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更多的人對就業的態度處于隨遇而安,隨緣的狀態。這大大降低了學生的職業穩定性及職場的競爭力。學生沒有從大一甚至更小的時候培養自己職業興趣的概念,導致學生入職后經常遇到人職不匹配,缺乏就業動力等問題。盲目入職的結果是學生的職業能力并沒有提升,反而生活質量變得越來越下降。而真正從入學開始就注重培養自己職業興趣,并以職業興趣為目標培養職業能力,并成功從事與自己興趣相關職業的學生只占少數。對這樣的學生來說,他們能夠順利進入與自己相匹配的職場,并能夠不斷地克服在職場中產生的負面情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獲得一個高質量的生活和工作。
五、對高職生職業興趣培養提出的建議
(一)對學校提出的建議
高職院校應重視學生職業興趣培養上的建設。這將為學校招生和就業率帶來更多的好處。首先從課程設置上來看,學校僅憑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來培養追蹤學生的職業興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應該重視這方面選修課的設置及團隊輔導活動。為教師提供相關方面的培訓,同時合理量化教師在這方面的工作量及工資,使教師從專業角度和工作積極性上都得到保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職業興趣培養的土壤。同時學校可以加大學生職業興趣實訓室的建設投入。職業興趣實訓室可以綜合各個專業的特點,與各個專業的實訓室相融合,并且拓展實訓室的種類。為學生提供考取跨專業職業證書的途徑和機會,為那些專業與興趣不相符的學生提供更多的與興趣相關的就業機會。
(二)對家庭提出的建議
家長在早期培養孩子興趣的時候應該注重對孩子興趣學習上的陪伴,這種興趣學習不要僅僅只交給培訓班,輔助孩子進行興趣選擇,幫助孩子克服興趣學習上的困難,尊重孩子對興趣上的選擇,引導孩子有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興趣愛好。在高職生的職業興趣培養和選擇上,家長最應該做的一點是尊重學生的選擇,當然這種興趣是我們所說的,能夠為未來就業提供能力,幫助其獲得健康可持續的工作機會的興趣愛好。給學生一個良好的職業興趣養育環境。對學生興趣培養也采取“抱持”的辦法。當學生在興趣修煉上遇到難題要給予支持,當學生取得成績時基于肯定。
(三)對學生個人提出的建議
學生個人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有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或者只是有感官興趣的學生;另一種是已經擁有自覺興趣的學生。對于沒有發現自己職業興趣的學生可以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發現自己的興趣傾向。在平時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記錄,將一段時間的記錄內容進行分類整理,最后總結出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對于已經形成感官興趣的學生,需要修煉自己的定性和不斷地實踐練習此興趣,這和已經形成自覺興趣的學生是一樣的。他們需要自控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對自己日后就業的重要性,這對屏蔽外界干擾很有效果。其次他們需要去探索與自己興趣相關的職業有哪些,收集足夠的信息,找到相關職業后,了解職業所需能力和能力憑證。相應去填補能力,考取能力證書。真正的興趣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反復練習的枯燥和能力提升遇到的困難。
參考文獻:
[1]古典.生涯規劃師[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47-50
[2]張晶.霍蘭德職業興趣測驗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J].中國培訓,2016,22:120
作者簡介:
羅欣(1991年10月-),女,碩士研究生,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