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婷 崔馨蕊
【摘要】隨著“共創成長路“課程在各地田家炳中學中普遍推進,學生的接受度及成效愈發顯著,課程創新及教學策略成為了目前發展的主要趨勢。本文旨在通過將團體心理輔導的思維與共創課程進行探討,并加入融入團輔思維的共創課程“夢想排序”的實際教學實踐分析,對團輔視角下的共創教學策略加以總結,為共創課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思路。通過課程的教學效果及學生的課上反應可知,團輔思維的融入對于共創課程的推進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共創成長路? 團體心理輔導? 夢想排序
【基金項目】牡丹江師范學院科研項目(QN2018010);黑龍江省屬高等學?;究蒲袠I務費一般項目(1451MS YYB01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3-0153-02
“共創成長路”是面向青少年的成長發展計劃,目前廣泛開展于大陸內地田中之中,效果顯著,為學校及廣大學子所接受。在“共創”課程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共創導師團隊通過不斷摸索,因材施教,逐步探索適合于不同類型學生的教學方法。
“共創成長路”的初衷就是通過課程全方面的培育青年學生價值觀和能力[1],其形成于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因此學校對于培養學生智力之外的能力和價值觀愈加重視。共創課的課程設計中傾向于情商提升、情緒管理、人際交往以及職業規劃的訓練,打破了傳統教學中知識灌輸體制的束縛,在課堂教學中更能為學生所接受。
鑒于共創課程的目的以及課程形式,心理學、教育學理念的融入對于課程順利進行起到了關鍵作用,其中團體心理輔導(以后簡稱“團輔”)作為一種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其特點是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交往互助來了解彼此、尋求支持來增加自信、提升人際交往能力[2],因此該理念及操作方式尤其與共創課程相契合。本文將通過對在團輔視角下進行的課程實踐的經驗進行總結,主要以“夢想排序”課程為例,為共創教學的課程進行提供一定的策略。
1.共創課程中加入團輔思維的優越性
1.1 對象的優越性
“共創”課程在大陸開展時主要面向于中小學學生群體,通常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該類群體的特征之一就是學生成員間彼此相互熟悉、相互了解,這種團體對象的同質性使得成員間更易相互觀察,相互溝通,團結協作完成共同的任務,通過分享經驗來贏得資源共享。
對于團輔來說,參與者多數以彼此不熟悉的個體為主,因此在團輔活動設計中傾向于增強團輔成員間的熟悉度,正是這種活動設計的精妙性,促使團體成員彼此間形成合力,能夠相互交流與協作。
鑒于共創課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目標之一便是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促進學生人際交往和協作精神,因此若將團輔中的部分活動融入到共創課程中,則更能增進共創課程中課程對象彼此的積極性,推動共創課程的實施與目的的達成。
1.2 目標的優越性
“共創”課的課程性質決定了課程目標的明確性,因為課程的優勢在于知識的傳輸,尤其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要求較高,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有明確的教授環節,雖然每個時代的課堂教學目標都有所不同,但是課程教學的實踐內容和使命意義不能被替代[3]。而處于該階段的學生由于階段性任務所限,目標明確,指向一致,因此目的性也比較強。
團輔作為一種為團體成員提供輔導治療與協助的方式,目標主要根據團體性質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但大體上還是會根據人際關系的交互,從而制定總體目標,即學習新的行為方式和人際互動態度,如Yalom認為,在團體心理輔導中,主要發揮作用的因子又包括提高社交技巧、人際學習、宣泄等11個因子 。
為使得課程及活動內容更符合共創課程的目標要求,鑒于結構性團體目標的集中性,在課程設計中增加部分結構性團輔的活動,有利于課程內容的有效實施。盡管共創課程講求知識的掌握,但其中又偏重于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塑造,而此方面又是團輔目的性的一部分,因此團輔思維的某些方面更有利于共創課程的進行,團輔中活動目標也更有利于在共創課堂中得到實現。
1.3 形式的優越性
由于共創課程起源于傳統課程,因此其形式與普通課程相似,主要是基于課程標準的專業程序進行教學,按照崔允漷的課程標準劃分,將教學步驟主要分為課程內容、課程設計、評估評價等八個步驟 。而團輔按照結構化程度劃分,團輔可以劃分為結構性團體和非結構性團體兩種類型,其中非結構性團體強調成員的自主性,一般團體目標任務是由團體成員根據團體的發展方向自行設定的,其中團體領導者的任務主要是促進成員間的互動,因此活動指向性不強,但在其中給予參與者很多自由發揮的空間;而結構性團體任務往往比較固定,通常以某種核心主題為中心,目標導向明顯,活動過程中組織機構緊密[4]。
因此,形式上的相似性是將團輔思維融入共創課程中的又一有利保障,尤其共創課程與結構性團輔的形式相類似,這就更增加了將團輔思維融入到共創課程中的可能性,而且團輔的某些活動在共創課程中能夠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課程的順利進行、增加學生上課熱情,保持課堂活躍度。
2.共創課程設計中團輔思維創新
2.1 熱身活動的加入
熱身活動在團輔中不可或缺,因為通過熱身活動可以起到破冰的作用,也有利于激發團隊成員的興趣。比如在“夢想排序”這門共創課程中,加入了“捉蜻蜓”的熱身活動。在對該活動進行總結的過程中,便可以從做事情的注意力集中引申到人生的道理,對誘惑的處理,對夢想的分配,從而引起學生的深思,并開啟正式的課程。
2.2 教學道具的使用
在共創課程中,教學工具的使用同樣對于課程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應注重教學工具的真實性,使道具顯得更加栩栩如生,這樣對于學生參與活動的真實體驗感更加有利。
2.3 總結與分享
分享在團輔中屬于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團輔的精髓在于分享,而與之相對應的共創課程,所強調的正是主體性教學,因此很多環節都應該將課堂交還給學生,尤其在課程的總結環節更是如此,這也是共創課程的特色。因此在課程環節的設計中,該環節對于學生對整堂課程的掌握吸收必不可少。
在“夢想排序”課堂中,學生們進行完“夢想拍賣”主題活動后,便是小組討論與分享環節,而這兩者缺一不可。小組討論的目的在于集中小組每個同學的意見和想法,形成同輩間靈魂的碰撞;分享環節在于全班的成果共享,既有助于開拓思維,又有助于增加學生分享的好習慣。
3.實踐教學中的實際操作與經驗分享
“夢想排序”的課程教學大致按照教學設計而進行,即首先進行“捉蜻蜓”的熱身小活動引入主題,其次引入名人名言進行過渡,再介紹課程的主題活動,游戲規則以及教學工具的準備,由小組討論決定后進入正式的游戲拍賣過程,拍賣成功后由小組成員派代表領取拍賣的物品,再由小組成員討論感受并分享,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
由于“夢想排序”課程與結構性團輔中的“生涯拍賣”非常類似,且主題相似,因此將“生涯拍賣”的部分實施過程及內容進行了合理的融入,如參考“生涯拍賣”的拍賣內容對排序的夢想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僅選取了能夠代表所授課班級學生特點的部分加以展示。而這一改變使得學生在該部分能夠真正投入并參與到課堂中來,對于課堂的推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共創課程是一門教學與實踐相融合的課程,對于部分理論應能夠做到讓學生潤物細無聲的理解,因此課堂設計中的其他環節也必不可少。當然,團輔思維的加入對于課程的順利實施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將二者結合才能真正實現課程目標。
為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進一步的評估與調查,特設置了題目對學生的生涯規劃態度(n=55)進行了實驗組前測后測測試,通過統計學計算,研究結果顯示前測與后測差異顯著(總分:t=2.347,P<0.05),由此可知,加入團輔思維后,課程目標完成良好,達到學生對未來規劃更明確的最終目的。
總之,共創課程是在我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傳統教育觀與西方“價值、能力、知識”均衡發展的教育思想下的產物,該課程的發展與進步對學生情感心理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雖然該課程需要在三方(政府、社工、學校)的共同努力下打造運行,但是在培養下一代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以及在讓學生更好融入社會中逐漸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共創課程又是一門不斷發展與不斷進步的新型課程,在發展中更應該集百家之長;由于團輔的獨特性以及與共創課程的同質性,因此在共創課程發展進步的過程中融入部分團輔與共創課程的契合點,能夠為共創課程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也可以為我國教育事業以及培育下一代提供堅實的經驗。
參考文獻:
[1]戴希立.香港“共創成長路”計劃簡介[J].中國德育, 2007,2(8):93-94.
[2]裴利華.團體輔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8):527-530.
[3]閆艷.課堂教學目標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4]張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職業與健康,2001,17(11):79-80.
作者簡介:
劉雪婷,牡丹江師范學院助教。
崔馨蕊,本科生,研究方向: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