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嘉啟,孟慶兵,張文靜
基于Baydur復合材料下的新型集裝箱的研發
馬嘉啟,孟慶兵,張文靜
(青島中集集裝箱制造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599)
主要對傳統集裝箱箱體材料是否可以用Baydur復合材料替代進行研究,通過對Baydur復合材料集裝箱的制造成本、運營成本及環境因素分析,碳鋼與新型的復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學性能比對,論證了Baydur復合材料替代傳統鋼制集裝箱材料的可行性。同時,對箱體關鍵部位、連接節點的結構進行設計,對未來使用新型材料替代傳統的碳鋼材料提供依據和思路。
集裝箱;復合材料;新型材料集裝箱;整體結構
伴隨著各種新型材料的誕生,在很多領域,新型材料已經取代了傳統的材料。目前在集裝箱上,鋼結構使用的材料主要為耐候鋼,鋼制集裝箱質量比較大,僅20英尺(1英尺=30.48 cm)標準集裝箱自身質量就超過2 t,作為貨運載體,運輸成本高、能耗大。同時,廢舊箱、二手箱重復再利用難度大。易生銹、耐腐蝕性差也是鋼材的薄弱之處。在這種前提下,能否可以采用一種性能優良、耐腐蝕性強、成本適中的材料來制造集裝箱,替代傳統意義上的鋼制集裝箱,便成為一個很有意義的研發課題。
集裝箱作為全球貿易一體化的一個重要承載工具,對全球貨物的流轉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有效統計,每年集裝箱新箱的制造量大約在百萬TEU左右,然而,伴隨著新箱的制造,大量的舊箱、二手箱流入到市場,由于鋼制集裝箱回收困難,重復再利用空間有限,因此,對環境的破壞影響巨大。同時,鋼制集裝箱質量大,小柜自身質量都達到2 t以上,因此,在貨物流轉過程中,箱體皮重的周轉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損耗。
Baydur復合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復合材料,由樹脂與玻璃紗復合而成,極大地提高了單一樹脂的性能,其機械強度、抗沖擊性、耐腐蝕性等均優于傳統的碳鋼。通過擠出成型工藝,可以制作不同截面的型材,進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力學性能。目前此材料已經成功地應用在風力發電葉片、建筑框架結構、航天領域等。
2019年,全球制造的新集裝箱在220萬TEU左右,其中,每臺20英尺箱總質量為2 200 kg,鋼結構質量約 1 700 kg,鋼材價格按4.5元每千克計算,則全球每年用于集裝箱的鋼材約168.3億元人民幣。每臺箱均需做油漆防腐,油漆費用每臺約2 000元,每年用于集裝箱防腐的油漆約44億元人民幣。
集裝箱在全球的流轉主要通過海運、汽車運輸和鐵路運輸。據世界鋁業協會報告,汽車自身質量每減少10%,燃油消耗可降低6%~8%。汽車每減輕100 kg的質量,每100 km油耗可降低0.4 L。
新型復合材料集裝箱自身質量輕,同結構強度下,僅為鋼制結構箱質量的1/3,使用以上數據計算,每臺新型復合材料集裝箱運送100 km,就能節省5.8 L油,每升汽油按6元計算,每100 km運輸費用可節省35元。
巴斯夫公司統計結果表明,汽車每減輕100 kg的質量,每100 km二氧化碳排放就可減少1 kg。如果采用新型復合材料集裝箱運輸,每100 km可減少14.6 kg二氧化碳的排放,其對于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意義重大。
COVESTRO公司(原拜耳公司)生產的Baydur復合材料由20%的樹脂加80%的玻璃纖維紗復合而成,對該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做了相應的試驗測試。
Baydur復合材料與耐候鋼之間的物理性能對比顯示如表1所示。
表1 新型材料與耐候鋼之間的物理性能對比顯示表
機械性能Baydur 復合材料(軸向)鋁合金型材碳鋼 GF-R(Type 6063-T5)耐候鋼 密度/(g·cm-3)2.052.77.85 拉伸模量/GPa61.568.9210 抗拉強度/MPa1031145500~530
新型材料與耐候鋼之間的化學性能對比顯示如圖1 所示。
圖1 新型材料與耐候鋼之間的化學性能對比顯示圖
以上結果顯示,Baydur復合材料部分物理性能及化學性能指標均高于耐候鋼。
標準的集裝箱主要分為六大部分:底架、前端、門端、兩個側墻和頂部。其中,底架及側墻是起吊運輸時主要的承力單元。圖2為箱體的主體結構,其中,頂側梁、底側梁、角柱等主體框架結構均采用復合材料的擠塑型材,側板、端板與框架連接采用插接式。
其中,對角件處的連接節點做了進一步的研究,由于目前的角件材質為鑄鋼,且與港口吊機的卡爾瑪匹配,因此,此處還需要保留原有角件的孔尺寸及結構形式,但為了與角柱、底側梁、端檻做有效的連接,在角柱鑄造時,對原有結構進行了優化,使其可以與復合材料的型材進行簡單可靠的連接,如圖3所示。
圖2 箱體主體結構圖
圖3 角件節點處結構圖
本文通過對Baydur復合材料與耐候鋼的性能比對研究,對復合材料集裝箱的雛形做了設計,對未來新型材料替代已有的鋼制集裝箱提供了設計思路和理論依據。新型復合材料集裝箱如果能替代傳統的集裝箱,其研發結果將為集裝箱行業帶來突破性的變革,經濟效益非常可觀,同時環保意義巨大,對集裝箱行業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1]全國集裝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集裝箱標準匯編[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2]哈爾濱工業大學理論力學教研室.理論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趙罘,楊曉晉.SolidWorks 2018中文版機械設計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8.
2095-6835(2021)06-0134-02
TH247
A
10.15913/j.cnki.kjycx.2021.06.054
馬嘉啟(1988—),男,畢業于山東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項目研發工程師。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