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甜甜
摘? 要: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作為我國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之一,為我們展現了“動人”的中華歷史圖畫。但是近幾年,火災已經嚴重威脅到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的文物保護工作。基于此,本文將結合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火災防控現狀及致火因子等,分析如何進一步改進火災防控行為,加強火災防控力度,以此保護我國璀璨的歷史文化。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古建筑;防控現狀;致火因子;防控措施
分類號:D631.6
目前,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的火災防控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文物火災頻發,而這一問題的出現暴露出我國文物消防安全基礎薄弱的現實問題,而火災發生會很多程度上破壞我國文物,進而造成不可估量文化及財產損失。
一、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火災防控現狀
隨著我國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一些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都對外開放,這極大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又進一步弘揚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但是,近幾年我國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火災事故多發。如2013年3月,麗江古城的火災造成107間民房燒毀。同年4月,湖南鳳凰古城發及大理古城都突起大火,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文化古跡的燒毀,經濟和文化損失不容估計。次年1月,云南香格里拉縣的獨克宗古城和貴州省鎮遠縣報京侗寨等均突發火災,前者造成103間建筑被燒,后者燒毀1000余間房屋。可見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火災防控工作不容忽視。
二、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火災發生大致原因分析
根據有關部門開展的百項調查顯示:目前,火災威脅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安全的最大安全隱患,而致火因子大致:不正確的電氣使用、建筑物的建筑結構、建筑物密度、距消防點距離等。這里以瑞應寺為例,該古建筑火災荷載大,建筑物耐火不高。主要是由于該寺院多為土木結構,寺院周圍的森林覆蓋率高而增加火災的荷載量,進而極易引發火災。加之該寺廟的寺建筑群密度不大,導致防火間距過小,一旦發生火災便可能段時間內火勢蔓延。除此之外,瑞應寺距該市的消防站點較遠,導致火災發生不能有效撲滅火災[1]。
三、加強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火災防控措施分析
為有效開展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的火災防控工作,需在明確兩者的火災防控現狀以及致火因子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改進防火措施,提高我國文物保護能力。
1.細化火災防控制度
制度作為一項工作有效開展和落實的基礎和依據,進而進一步細化且完善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的火災防控工作,將有效提升文物保護的火災防控工作水平,也能有效保證火災防控工作在執行過程中有可參考的執行依據。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已經在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的火災防控等方面出臺了有關法律法規。如《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檢查規程》、文物建筑電氣火災防控導則》、《古村寨火災防控導則》等,此外還有需要結合不同地區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火災防控現狀,不斷優化管理制度細節,這些制度從上落實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的火災防控工作。
2.加強防火設施建設
目前,在我國文物火災防控工作過程中發現,存在防火基礎設施與現實情況不配套的問題,且該問題已經成為威脅文物保護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有效預防火災,減輕火災對博物館等的危害,需加強火災防控設施建設,如瑞應寺便需要建立火災救援隊,進而提高火災應急和處理能力。此外,結合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自然、地理以及建筑本身的實際狀況,選擇滅火設備,目前常見的防火設施有滅火器、消火栓、氣體滅火系統等,這些設施都能有效進行滅火工作,但是不同的滅火設備優勢以及使用場合不同,選擇的滅火設備也不同。鑒于文物古建筑多是木質結構,對于這類固體類火災,可用水型滅火器、用水滅掉、窒息法滅火(濕的棉被或毛毯,隔絕著火點氧氣,但是這種方式多是面對火情不嚴重的局部火情)。此外,干粉滅火器通常用于滅液體和氣體等火災,但是該滅火器滲透性差,降溫作用不明顯,極易火災死灰復燃。可見必須結合火災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滅火設備。鑒于文物的特殊性,目前高壓細水霧裝置的使用率最高,這種裝置不僅機動性好、滅火效率高、用水量少、最重要的是有效彌補消火栓系統滅火準備時間長的缺點等優勢。而對于博物館的用電用火問題,還需進一步規范館內對電火使用安全,加強火電改造、建立沼氣池等行為,提升文物火災防控程度[2]。
3.優化防火管控行為
除上述的增強火災防控硬件基礎,還要加強火災防控軟件建設。建立健全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防火信息系統,并不斷提升系統管理水平。通過防火數據,加強易燃點的定位和監控,如進一步提升監控能力,可以將火險天氣等級預報、防火地理位置信息定位以及衛星火災監控系統等技術結合在一起,從而全面管控火災行為。另外為落實火災防控管理工作,需建立緊急預案系統,設定好火災時的人員疏散路線及文物搶救方案,并與距離最近的消防單位建立聯系,確保火災發生,能第一時間救助火災,降低火災擴大范圍,保護人身和文物財產安全。
4.增強群眾消防安全意識
增強群眾消防安全意識也是文物火災防控工作的關鍵。要求當地群眾及游客需認識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及文物保護的意義,這樣才能有效推動文物火災防控工作的有序進行。具體可以召開安全教育工作會議、張貼文物火災防控標語、建立志愿消防隊伍、加大不法行為懲處力度等方法,提升群眾防火覺悟,以此保障文化遺產安全以及人們生命財產安全。
5.加強火災安全監管,落實各部責任
有關部門應加強火災安全監管,落實各部責任。為提高文物消防監督、執法力度,火災隱患排查的力度和水平。可以組織消防教育培訓,加強消防安全建設,重點落實人員管理要求,對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的重點消防點進行每年至少一次的檢查。文物部門落實監管責任,做好消防安全工作,督促加強文物管理;落實消防主體責任,按消防安全規程進行不定期消防安全檢查,加強文物保護單位的現場消防監管。制定年度消防管理目標和責任制考核制度,進而有效推動文物消防安全綜合治理,監督各部門履職工作職責[3]。
結語:目前,我國文物火災防控工作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上文已經結合火災防控現狀及致災因子,提出幾點火災防控改進措施,以進一步提升文物火災防控力度,全面落實文物火災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康雪峰.文物古建筑防火安全問題及對策建議[J].消防界(電子版),2020,6(17):93-94.
[2]李衣長,劉學奎,陳林.文物古建筑雷電防護關鍵技術研究[J].福建建筑,2020(09):130-136.
[3]張明.博物館和文物古建筑火災防控對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38(05):713-715.
潛山市文物保護中心? ? 安徽? 潛山? ?246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