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美學的奠基人朱光潛先生曾經談到:“人生來就有真善美的需要,真善美具備,人生才完美。”美育是一個全方位的工程,美術學科作為美育的重要陣地,有著自身的優勢,通過美術與學科融合的教學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藝術素養和表現意識,實現自我價值,更好地理解世界,表達情感。
1.發揮學科優勢? 融合學科教學
1.1? 主題活動滲透美育核心
美術核心素養中“大概念”的提出,使美術學科不再是單一的教學模式,主題或單元式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藝術創作中,讓學生通過多樣的藝術形式來表達內心情感。
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組織學生賞月、誦讀經典詩句,分析詩句中表達的情感,感受古人借物抒情的表達方法。設計制作和品嘗月餅,了解中國傳統紋樣中豐富的文化寓意。五月端午時,引導學生欣賞名家畫作中的內容了解時令節氣和習俗。鼓勵學生嘗試摹畫香粽,通過中國傳統繪畫形式表達節日背后的深遠意義。
結合語文課程中的詩詞,制作詩詞小書簽。根據對詩句的理解,自己構思畫面用線條和色彩表現詩詞的意境。
主題活動實現課程的完整性,結合多學科開展主題活動使學生體會中國傳統文化中節日人們對和美團圓的愿望,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激發學生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
1.2? 送培送教創設美育契機
為偏遠山區農村學校送培送教期間,許多學校存在著信息閉塞,意識僵化的
問題,由于是貧困地區,美術音樂學科專職教師缺失。那里的孩子缺少藝術修養,缺乏對生活的敏感性。
淶源南馬莊小學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山區,我們的到來讓孩子們充滿了喜悅和激動。《漢字的視覺聯想》引領孩子走進漢字的王國,孩子們驚喜的發現,原來漢字可以和繪畫相結合原來這么有趣!自古書畫同源,孩子們從中了解了漢字的起源和悠久的歷史,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這也正是書法與繪畫結合的美育課例。《美術的節奏》以歡快的音樂節奏帶領孩子們回憶和感受生活中形式美與節奏感,用二方連續的花邊表現出韻律美。《大自然的禮物》利用學校周圍鵝卵石、樹葉和樹枝進行有趣的創作。孩子們根據材料的形狀、顏色等進行拼擺、聯想,利用色彩進行再創作。
孩子們通過美術學科這個廣闊的視角觀察事物、表現自然,展示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由表達心靈的感受。使美術成為表達情感和通往外界交流溝通的美好途徑。
1.3? 精準幫扶創造美育環境
西京北小學是石家莊市裕華區遠郊的一所農村小學,由于比較偏遠,學生流失嚴重。在農村學校美術、音樂課也常常被占用,專職教師缺失。不良循環導致生源的流失。裕華區薄偉名師工作室的成立給學校的美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新教學理念,聘請專家進行專業講座,參觀美術館,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個人素質。
浸潤心靈的校園文化使學生在精神層面上感受美、欣賞美,帶來心靈的愉悅。西京北小學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為主導,提倡和為貴、眾善和、和合共生、和而不同的校園文化體系。在“和”文化的熏陶下,學生拓寬了文化視野,展現出文明、自信、和諧的校園新風尚。
2.傳承經典文化 提升審美修養
2.1? 走近非遺文化
非遺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美育的重要作用。河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河北曲陽定瓷,以“薄如紙、白如玉、聲如磬”的品質成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器型和色彩上雅致含蓄,與文學詩詞融會貫通,以刀代筆,把詩、文、詞、書、畫作為裝飾的手法,更是定瓷具有獨特的唐風宋韻的平淡雍容的氣質。
河北張家口蔚縣剪紙獨具一格,色彩艷麗,所表現的事物多樣而富有情趣,有著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小小一方剪紙表達人們祈福納祥的心意,用裝飾美提煉塑造戲曲臉譜人物的性格。蔚縣剪紙體現了人們的審美追求和淳樸華美的藝術魅力。
保定陶塤使人們長期生產勞動實踐中逐步創造出來的中國最古老吹奏樂器。集制陶工藝、紋樣裝飾、科學知識和音樂樂理為一體的藝術作品,有著豐富智慧和文化內涵。
武強木版年畫是民間特有的藝術體裁。用木版套色水印的技法表現民俗農事、歷史典故、節日習俗等豐富的生活內容。
通過非遺文化課程學習,使學生了解更豐富多樣的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工藝特色,文化內涵,傾聽非遺大師們的心路歷程,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自尊自信。培養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為傳承和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走進博物館
博物館是美育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博物館里的每件文物都是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的結晶。探究文物背后的故事,搜尋人類文明的足跡,能夠了解古人的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豐富自身的歷史文化知識,提高個人素養。
我們選擇了河北博物院收藏的西漢時期的青銅器《長信宮燈》和五代時期的《白石彩繪散樂浮雕》。
《長信宮燈》是當時宮燈造型中最為精巧的設計之一,實現了審美與實用性的完美結合,跪姿宮女的衣袖和燈罩連成一體,巧妙的導出煙塵,利用擋板進行光線調節,易于拆洗安裝的突出來了人性化設計,這對現代工藝設計仍然有著深遠的影響。
《白石彩繪散樂浮雕》是河北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珍寶之一。被稱為古代女子十二樂坊,浮雕表現了樂隊吹奏表演的熱鬧場面,訴說了它的歷史年代,工匠的雕刻技藝,藝術特色、服飾外貌、民族樂器特點等豐富的信息。
欣賞活動采取播放視頻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加深入觀察文物,引導學生查閱書籍資料對文物的信息進行搜集梳理,用卡片的形式記錄自己的收獲和感悟。
學生A:長信宮燈的造型輕巧華麗,優雅迷人。長信宮燈還能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具有實用性和科學性的環保功能。燈盤可以轉動,燈罩可以開合,可以將煙塵收納到宮女體內,不愧是“中華第一燈”。
學生B:把長信宮燈的形象制作成明信片,用英文介紹了長信宮燈,很有創意。
學生C:在雕刻藝術上用了高浮雕的手法,顯得十分立體而格外突出了人物,整體栩栩如生,似乎看到了她們奏樂的樣子,聽到了她們奏出的動聽的音樂。
學生D:整個樂隊都是胖胖的女子,指揮是一個穿著男裝的女子,每個演奏者都穿著長裙,瞇著眼,如癡如醉的彈奏著。
美,看似抽象,卻又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美無處不在。美育需要我們轉變傳統觀念,通過學科課程、實踐活動的整合,拓寬視野,引導學生發現美、感受美,形成健康的審美觀,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美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潤物無聲的教育。美育是一顆終身學習的種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不斷汲取美的力量,積聚深厚的文化底蘊,由內而外散發出良好的氣質。愿每個學生眼里有光,心中有美。
石家莊市裕東小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