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勇 彭靖 龍祥銀
摘? 要:公共突發事件頻發,對城市應急物資保障工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廣安應急物流系統構建研究以現代物流管理理論和現代應急管理理論作為指導,總結歷史經驗,借鑒國內外城市應急物流的成功經驗,根據廣安本地實際情況,分析廣安應急物流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廣安應急物流系統的對策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應急物流;系統構建;廣安市
引言:
近年來,我國公共突發事件頻發,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生產生活、社會穩定等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自2003年非典肺炎疫情以來,我國越來越重視應急物流體系的建立健全。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要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1]。許多城市大力推進了城市和區域應急物流體系建設,提高了應對公共突發事件風險的能力。
一、廣安應急物流系統現狀和問題
廣安市從2019年開始規劃構建應急物流體系,但在該方面理論研究不足,系統構建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對廣安市全方位的調查研究,發現廣安應急物流體系建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和不足。
1.應急物流體制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廣安應急管理機構組建不久,時間不長,很多應急物流運轉機制是沿用之前的管理模式,職能職責劃分還需進一步梳理創新。如在武漢新冠疫情中,應急管理部沒有公共衛生事務應急的分工,而國家衛健委又沒有醫療用品的儲備和管理的職責,造成管理職能上的空洞,是導致武漢長時間的抗議物資短缺的原因之一。而廣安市應急管理局目前主要職能也是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而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的主要職責不在其職能范圍內。另外,成立的新的管理部門還未完全發揮出作用,如新成立的應急物資保障中心,目前主要職能是報送物資采購計劃,物資采購、儲存、配送等職責屬于廣安市救災物資儲備中心,而該中心是市發改委直屬管理單位。
2.應急物流指揮體系協調運作不夠順暢。廣安應急指揮體系涉及到全市多個部門,還要與軍分區、武警建立聯系,內外部機構、部門之間相互獨立,條塊分割,常常造成信息不共享、資源調配不及時、聯動性差、反應滯后、協同作戰能力弱而不能發揮整體救援能力,影響應急救援的效果。如在2008年湖南、湖北雪災,因兩省內部分地方政府忙于兩會,下屬管理部門協作不統一,一度出現部分部門“不作為”、決策混亂等問題。
3.應急物資儲備較分散,未進行統一管理。廣安市各地各相關應急部門儲存了一定數量的應急物資,但較為分散,未建立應急物資數據庫,或數據庫不共享,且每個應急單位的物資儲備都是獨立管理,相互之間未形成合力,給應急部門研判應急工作帶來了困難。
4.應急物資儲備數量不足,結構單一。一是對照四川省應急物資儲備目錄,物資儲備數量還不夠,儲備標準與城市發展規模不同步,一旦發生公共突發事件,會給應急救援帶來影響。如汶川地震期間,帳篷儲備不足,中央和省屬儲備庫全部調空但仍還有80多萬頂的缺口。二是儲備的品種結構較單一。如廣安市救災物資儲備中心目前的物資儲備主要是生活救災物資。
5.應急物資供應鏈產能儲備不足。未與應急物資供應上下游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立供應鏈產能儲備,保證戰時物資供應。如新冠疫情來勢兇猛,各國各地區相互隔離,導致部分生產防疫物資企業原材料、供應商、設備、物流、資金、銷售渠道等供應鏈體系被迫暫時中斷或斷裂,給抗擊疫情帶來了不小沖擊。
6.應急物資保障外部力量體系還需加強。目前,廣安市在應急物資保障方面與軍分區、地方武警建立了聯系,與一些企業簽訂了應急物資保障協議,也設置了社會捐贈入口,但也存在物資信息不能實時共享、演練協作不夠、捐贈物流渠道不完善等問題。如新冠疫情期間,武漢紅十字會對抗疫物資長時間理不順,被第三方物流公司九州通兩小時完成。
7.應急物流信息化管理程度較低。廣安市救災物資儲備中心使用了全國的物流管理平臺,但目前主要用于倉儲物資管理,而其他如采購、運輸、配送等模塊尚未使用,廣安應急機構尚不能利用該平臺進行應急物流管理。
二、構建廣安應急物流系統的措施及建議
1.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一是明確應急物流管理的主管或牽頭部門,提高應急物流的規劃、統籌和調度能力。二是厘清各協同部門的責任范圍,完善多部門協同、溝通、考核機制。三是建立健全軍地、軍民、政企、社會等多元融通和常態化演練機制。四是建立應急物流預警機制,降低應急物流的盲目性和突發性。五是建立健全廣安市應急物流的法制機制,規范在公共突發事件中廣安市民和特殊人群的權利和義務。六是建立應急物流資金投入機制,確保應急物流資金納入市、縣、鄉、企業財政(財務)保障,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參與應急物流建設。
2.建立健全應急物流預案和作業標準。一是建立廣安市總體應急物流預案,并根據公共突發事件的四種類型,建立分項預案。二是在預案中明確具體的標準作業程序,確保可操作性、實用性,切實提高應急物流預案的質量。三是對應急物流預案進行動態管理,及時修善,提高有效性和針對性。四是加強應急物流預案演練,確保在公共突發事件中預案能順利實施。
3.加快建設廣安應急物流中心。在建立廣安市應急指揮中心的基礎上,建設子系統——應急物流中心,負責應急物資的籌集、運輸、調度、配送等工作,其組織結構可為政府主導,第三方物流企業加盟的形式。這種模式與單由政府管理的傳統應急物流中心相比,具有專業性更強,保障能力更強,效率更高,更有利于減輕政府工作負擔的特點[2]。
4.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建設。一是化整為零,分級儲備。加強目前市、縣、鄉三級儲備結構,增加社會、家庭兩級儲備,形成完整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分散公共突發事件帶來的應急物資供給壓力。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成都市就發布了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可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的重要性。二是實物儲備與產能儲備相結合,加強應急供應鏈管理。加強應急物資原材料采購階段、產品生產階段、物流階段的管理,降低供應鏈不確定性影響。如應急物資主管部門與社會企業簽訂應急物資戰時供應協議,保障應急物資需要。三是儲備充足的應急物資。根據中省市的相關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儲備足夠數量的應急物資。根據應急物資用途可將物資分為防護救助、食宿消毒、應急交通、動力照明、通信廣播、設備工具、一般工程材料等七大類別。四是加大應急物資儲備資金投入。增加足夠的財政預算用于政府應急物資采購。
5.加強應急物流信息化建設。運用一些新技術到應急物流當中,打造智慧應急物流平臺。如將射頻識別技術(RFID)、物聯網(IOT)應用到應急物資儲備、配送當中;將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應用到應急物資分析預測、物資調度、配給中;將GPS、GIS應用到物資應用車輛追蹤、定位、路徑優化中;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到應急物資儲備布局設計、社會捐贈管理中;將5G技術應用到各項數據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中;將人工智能、無人化技術應用到應急物資倉儲、分揀、配送中。
6.加強應急物流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強人員配備,建立充足的專兼職應急物流人員隊伍;二是建立應急物流專家庫,建立健全專家工作制度,提供橫向課題研究,為應急物流建設提供決策和技術指導;三是加強與高校合作,建立教育培訓基地,開展應急物流人員崗前、在職和職業資格培訓;四是引進一些具有應急物流管理的人才;五是建立應急物流志愿者隊伍。
參考文獻:
[1]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習近平重要講話
[2]姜玉宏,邱清和,歐忠文. 應急物流中心的構建思路[D]. 綜合運輸,2004(09).
第一作者: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廣安? 638000
第二作者: 廣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省廣安市,638000
第三作者: 廣安市應急管理局,四川省廣安市,6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