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生活》:我省黨建引領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成效如何?
陳志勇:概括地講,有五個方面的成效:一是黨建引領得到加強。全省集中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厚植鄉村治理人才之基,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派強用好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二是自治實踐繼續深化。探索治理單元下沉,將村民自治在村落、村莊進一步做實,不斷完善治理單元和服務重心下沉機制。培育社會組織,全省農村廣泛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等群眾性組織。三是法治鄉村穩步推進。各地加快推動法治資源下沉,強化鄉村法律服務供給。四是文明鄉風傳承弘揚。加強農村基層文化陣地建設,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引導群眾參與改善村風民風。五是集體經濟保障有力。2020年9月底,全省基本完成清產核資和集體成員身份確認,核實集體資產1754億元、集體資源2.2億畝,確認集體成員4115.9萬人。
《黨員生活》:我省黨建引領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還存在哪些問題?
陳志勇: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思想認識不高,一些地方忽視鄉村治理制度落實和創新,甚至將鄉村治理等同于人居環境整治。二是鄉鎮便民服務質量不高,服務農村經濟能力不足。三是體系建設有待加強,鄉村治理管理手段、經濟手段和技術手段滯后,村級事務管理規范化不夠,鄉村不良風氣仍然存在。四是鄉村矛盾糾紛隱患不少,涉及宅基地、土地承包、項目征地、村民選舉、醫療糾紛等多樣化新型矛盾糾紛。
《黨員生活》: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陳志勇:究其原因,一方面,農民的生活生產方式、思想價值觀念逐步轉變,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對政府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參與和監督村級事務管理的愿望日趨強烈;另一方面,縣鄉村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不健全,部門合力不足,對鄉村治理工作研究不夠、推動不力。
《黨員生活》:下一步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助推鄉村振興應在哪些方面著力?
陳志勇:從以下五個方面加大力度:
——深化黨建引領。全面落實縣級黨委抓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的主體責任,強化鄉鎮黨委“龍頭”作用,健全鄉鎮黨委工作運行機制。持續抓好農村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轉化,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完善政府服務。統籌安排好公共資源下沉,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嚴禁把工作責任、任務和負擔轉嫁鄉(鎮)、村承擔,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加快鄉鎮數字化轉型步伐。
——深化自治實踐。構建“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的村級民主協商機制,拓展在村的老黨員、老教師、老干部和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制度化渠道;明確每項事務名稱、實施主體、操作流程和風險防控等,厘清權力邊界,規范權力運行。
——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理順村委會與集體經濟組織關系,探索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委會賬務分設、事務分離;抓緊組織資產清理、分類、確權、登記,明確集體經濟組織經營資產。
——堅持問題導向開展專項整治。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要求,持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穩妥解決鄉村治理難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