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裕樹
“您有什么需要隨時打電話,我電話就在門上!”這是張祥城走訪貧困戶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在興山縣古夫鎮北斗坪社區每個貧困戶的門上,都會看到這樣一張《工作隊幫扶聯系卡》。社區第一書記、對口幫扶人的名字、電話,一目了然。這個幫扶聯系卡,正出自第一書記張祥城之手。
“我們的職責就是將政策宣傳好、落實好,讓貧困戶能享受到的政策享受盡,不漏一項。”張祥城說。
作為一個三村合并社區,北斗坪社區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01戶。缺技術、缺資源、缺產業,是貧困戶脫貧路上的攔路虎。
羊耳巖,古夫鎮周邊一處制高點。這里坡陡彎急,很是險峻。曾經的重點貧困戶張代秀一家,就住在大山之巔。前些年,張代秀家里缺乏產業,兒子又要上學,成為重點貧困戶。駐村幫扶后,張祥城和扶貧隊員們幫助她找準產業,開展養殖,又為她兒子申請助學金,生活逐漸有了起色。目前,張代秀的兒子唐亮已經入職興發集團,家里的豬羊養殖也搞得紅紅火火,每年收入能有10多萬元。
如今,在北斗坪社區上長坪小區,處處可見蔬菜大棚的架子。“等天氣冷起來,塑料膜一蓋,場景特別壯觀。”張祥城有些自豪。
以前村民們也都種菜,但各種各的,不成規模。遇到惡劣天氣,還常常損失慘重。工作隊入駐之后,張祥城和同事們積極扶持本社區的種植大戶,于2018年成立了興美柑橘專業合作社和久久農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
目前,興美柑橘專業合作社已有種植面積800余畝,是北斗坪社區農民增收致富的火車頭。久久農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則有蔬菜基地700余畝,社員320人。通過免費技術服務,使得有需求的農戶蔬菜種植水平大大提高。“通過兩大合作社,共帶動332個貧困戶和其他居民發展產業致富。”張祥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