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況嫘
摘要:目的:探討賞識教育聯合階段性康復訓練在兒童下肢骨折中的應用。? ?方法:選取我院創傷骨科于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兒7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7例。對照組予常規康復訓練指導,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賞識教育聯合階段性康復訓練。評價并比較兩組患兒康復訓練依從性及治療效果。? ? 結果:實施賞識教育聯合階段性康復訓練后,觀察組患兒康復訓練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賞識教育聯合階段性康復訓練可有效提高患兒康復鍛煉的積極性和依從性,分階段、有計劃地實施康復訓練計劃,從而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賞識教育;階段性康復訓練;小兒;下肢骨折;依從性
小兒骨折多由意外跌倒、外力撞擊等引起,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骨科疾病。有調查顯示:小兒骨折好發于10歲以下兒童,發病率高達10%~25%,多發生于下肢,以局部疼痛、腫脹為主要臨床表現。目前臨床上對于小兒下肢骨折多采用閉合復位內固定法、手法復位并以石膏夾板固定法、閉合復位支架固定法等進行治療[1]。復位固定后的功能鍛煉是保證治療效果、影響預后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傷后患兒可出現較為嚴重的疼痛,陌生的住院環境、醫護人員及各類有創治療,均可導致患兒出現焦慮、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部分患兒因懼怕疼痛而不愿進行康復鍛煉,不僅影響治療效果,嚴重者還可造成肌肉萎縮、關節僵硬,不利于患肢功能恢復[2]。階段性康復護理指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治療計劃,將總目標劃分為多個小目標,在疾病各階段進行相應目標的康復訓練,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最終達成總目標。賞識教育是針對指根據兒童的性格應用夸獎式、肯定式、激勵式教育方法,肯定患兒治療過程中的小進步,從而調動患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治療和護理過程中[3]。本文將賞識教育聯合階段性應用于下肢骨折患兒的護理中,有效提高了患兒康復鍛煉的依從性。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創傷骨科于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兒74例,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齡2~12歲,平均年齡5.6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7例。納入標準為:(1)影像學檢查確診為下肢骨折;(2)排除合并有手術禁忌者;(3)排除合并有重要臟器損傷者;(4)排除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者;(5)排除合并有其他影響下肢活動的疾病者;(6)有至少一名家長負責照顧;(7)患兒或其家長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具可比性(P>0.05)。
2.方法:對照組予常規康復訓練指導,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賞識教育聯合階段性康復訓練。具體方法如下:(1)階段性康復訓練:術后可協助或指導患兒家長對其進行被動活動、按摩患肢肌肉,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病情穩定后可鼓勵患兒進行床上主動活動,如指導其進行踝泵運動、直腿抬高練習等。如患兒病情允許,可協助或鼓勵患兒床邊坐、床邊站立,攙扶或使用助行器在病室內行走、病區內行走,此后可在康復治療師指導下進行負重訓練,以增強肌力,預防關節粘連,促進下肢功能恢復。(2)賞識教育:患兒進行功能鍛煉的過程中,護士應對患兒予以如“非常好、非常棒”、“今天的計劃都完成了,你真厲害”或“加油,你可以做到的”等肯定式、夸獎式教育,或予以“這個不難,你要不要試一試”等激勵式教育。當患兒完成訓練后,可給予貼紙、小紅花、糖果等獎勵,以肯定患兒的努力,促使其積極完成訓練。
3.觀察指標:評價并比較兩組患兒康復訓練依從性及治療效果。
(1) 依從性:為患兒制定每日康復訓練計劃,包括鍛煉時間、鍛煉次數、鍛煉強度等,每日交班前評估患兒是否已完成計劃,完成80%及以上鍛煉計劃者視為依從性好,反之為依從性差。
(2)治療效果:(1)優:患兒骨折處愈合,臨床癥狀消失;(2)良:患兒骨折處在恢復過程中,臨床癥狀得到改善;(3)一般:患兒骨折處愈合較慢,臨床癥狀得到輕微緩解;(4)差:患兒骨折處基本未愈合,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惡化。治療效果好=(優+良)÷總數×100%。
4. 統計學方法:核對數據后錄入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兩組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實施賞識教育聯合階段性康復訓練后,觀察組患兒康復訓練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多項研究表明:科學、系統、有計劃的康復訓練是保證骨折后治療效果的關鍵。小兒由于年齡較小,對疾病缺乏認知,配合度和依從性較差。賞識教育針對兒童身心特點,將激勵式、夸獎式、挑戰式教育理念融入其中,肯定患兒在治療中的進步并予以獎勵,使患兒感到滿足,調動起積極性,使其主動配合康復鍛煉工作。階段性康復訓練根據患兒術后不同階段的病情和耐受力,將總的康復目標細化為各階段的小目標,便于患兒實施,達到一個階段的目標后再進行下一階段的康復訓練,增強了患兒康復訓練的耐受性。
綜上所述,本文將賞識教育聯合階段性康復訓練應用于小兒下肢骨折中,有效提高了患兒康復鍛煉的積極性和依從性,提高了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潘少川.實用小兒骨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22-523
[2]彭娟,饒蘭.早期分階段康復護理對促進小兒肱骨髁上骨折術后功能恢復及治療依從性提高的作用[J].2017,14(16):4-6
[3]陳婉敏,劉冬云.賞識教育引導功能鍛煉路徑護理對兒童脛腓骨骨折功能恢復的影響[J].海南醫學,2020,31(8):1085-1088
十堰市人民醫院(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創傷骨科? 湖北十堰? 4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