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玥琦
摘要:以物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智慧醫院的醫療、管理和服務模式的變革。以“三個一體化平臺+二大體系”的建設主線框架,提出智慧醫院信息化平臺設計建設方案,為醫院智慧化與信息化建設提供借鑒。
關鍵詞:智慧醫院;信息化;設計
智慧醫院是指以醫院信息化基礎設施為基礎,運用物聯網、大數據、5G技術、人工智能、移動互聯、虛擬現實等各類新興信息技術的智慧化的醫院工作、學習、生活一體化的環境,通過信息化手段將醫療、管理和生活進行充分融合,實現智慧化服務和管理的醫院運行模式。隨著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智能技術廣泛應用,智慧醫院將實現面向醫務人員的“智慧醫療”、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務”、面向醫院管理的“智慧管理”。
1 智慧醫院信息化建設目標及原則
1.1 智慧醫院建設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部分,明確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為深化智慧醫院及智慧康養智能化服務應用,促進衛生健康便民服務能力提升,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指導意見,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規劃,優化就醫診療環境,增強醫院管理能力,提升醫療智能水平,將不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智慧醫院建設工作。
智慧醫院的信息化平臺建設總體目標是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通過新建、改建和擴展等方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醫療、管理、服務等活動數據化,構建一個虛擬的醫院數字網絡空間,將現實物理醫院與虛擬數字醫院充分互動,以醫療為中心,以健康為目標,優化和提升醫院科研和管理服務的水平,從而達到智慧醫院典范的目的。
1.2 智慧醫院建設原則
新一代智慧醫院頂層平臺建設旨在規范智慧醫院建設行動路徑,完善醫院基礎設施,推進醫院信息化應用建設,鼓勵醫院創新應用發展,推動醫療、管理和服務模式的變革。智慧醫院平臺建設規劃應遵循三大信息化建設原則:1)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從醫院發展的實際問題入手,加強智慧醫院信息化頂層設計,注重醫療、管理和服務的統籌規劃。在系統規劃部署下,分階段實施、逐步深入推廣發展,突出重點、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點線面結合,不斷提升應用內容的實施效果,完善醫院信息化協調發展[1];2)方案規范、指導深化。規范智慧醫院信息化平臺建設,建設過程中強化方案、加強論證注重統籌,以智慧醫療、管理和服務應用為導向,強化政府、醫院和企業指導,以點線面融合方式有序推進智慧醫院信息化平臺建設;3)內容探索、融合創新。充分利用智能化醫療環境,突出培養醫生的診療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護士的學習能力和協作能力,培養管理人的領導能力和服務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醫療核心業務的深度融合,實現診療方式、醫療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與創新。
2 智慧醫院總體設計
2.1 平臺設計目標
智慧醫院的建設以物聯網、大數據、5G技術、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圍繞“高效、創新、便捷、智能、安全”的核心理念,支撐“數據、服務、應用”等業務目標的實現,圍繞新基建理念,以“新基建”發展理念為引領,強化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要素,把技術創新和發展驅動有機結合,建設面向智慧醫院高質量發展的信息化平臺體系[2]。圍繞智慧醫院頂層規劃設計,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以新基建加速賦能教育信息化建設,打造“三個一體化平臺+二大體系”的建設主線框架。“三個一體化平臺”是在新基建創新基礎設施體系上,著力打造一體化新基礎設施平臺、一體化新數據中心平臺及一體化新業務服務平臺,為信息化建設提供安全穩定高效的運行環境。從醫療、管理、服務三大業務系統維度,歸聚整合各業務綜合應用,以跨業務跨部門跨用戶的綜合管理系統為支撐,面向管理者、醫護人員和患者等群體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的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數據展現,為醫院提供智慧服務和決策服務建立支撐平臺,全面提升醫院的發展戰略 。“二大體系”是在智慧醫院的安全標準服務上,建立專屬的智能醫院的安全防護體系及完備可用的標準規范體系。構建一個全新開放的智慧醫院,實現醫院資源整合與共享,靈活應對未來需求發展,保證智慧醫院的建設基礎扎實,機制完善,集成創新,未來發展可持續。
2.2 平臺設計原則
智慧醫院信息化平臺整體設計應考慮中長期需求,在現階段能對接各應用服務系統,后期能為建設的系統保留開發軟件接口、數據融合接口和應用系統接口,以滿足數據中心數據統一,確保數據和系統的對接,使信息化平臺建設能順利開展[3]。
平臺在設計過程中應符合以下原則:1)標準化原則。標準化和規范化是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基本關鍵環節,建設應按照國家、行業有關規定、規范和標準進行。體系設計應遵循統一的標準,確保模塊和數據的統一,確保系統和信息的安全;2)先進性原則。平臺及體系應符合技術發展潮流,采用先進穩定的主流方案和產品,確保平臺和系統質量;3)安全性原則。平臺及業務系統在設計、接口和數據交互方面滿足技術安全性標準,確保平臺和系統安全數據共享、安全互聯互通;4)可靠性原則。在平臺架構、系統方案和軟件設計等方面采用可靠的技術手段,提升各個環節的容錯機制,使得系統故障發生的可能性盡可能少;5)兼容性原則。平臺及系統在設計中以滿足醫院工作的業務需求為目標,兼顧之前的平臺和系統,充分合理利用原有設備和系統資源,完善和提升其性能;6)擴展性原則。平臺前段動態擴容、后端平滑擴充,實現平臺及系統的彈性可擴展,滿足系統規模擴展和業務應用發展的需要。
2.3 平臺設計思想
系統平臺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同時,分步實施,整體推進。堅持系統兼容,數據共享,協同發展,強化智慧醫院發展的統籌協調力度,各部門條塊聯動,避免分散和重復建設。系統平臺既要滿足長遠發展規劃保持技術先進,又要立足實際及系統適用,以現有條件和基礎,整體推進智慧醫院信息化平臺頂層規劃設計。立足于醫院工作實際需求,對系統的目標愿景、管理機制和業務需求進行統籌規劃,推動新技術在醫院工作中的深度應用,以技術促應用,以應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創新。在項目資源、技術路徑和標準規范等方面進行統一融合,為醫院智慧化醫療、管理和服務提升能力,不斷完善信息化整體效能。智慧醫院設計應該從醫院業務、管理與服務的需求出發,加強信息化基礎建設、醫療診斷建設、綜合管理建設、應用能力建設,為全面推進智慧醫院發展做出新支撐。在方法論和建設理念的指導下,智慧醫院平臺采用“頂層設計+T-Plan”的總體設計,構建的資源共享、協同支撐、應用聚合的 SCP 體系,滿足智慧醫院總體建設和未來發展需要的總體框架,使得系統具有先進性、創新性。
2.4 平臺規范體系
為了確保智慧醫院信息化平臺中系統、資源、數據之間的交換、共享、開放、信息安全等大量工作,在平臺建設中必須設計一套標準規范體系。智慧醫院的標準規范建設將優先遵循和選用國家已有標準規范,研究制定平臺建設的標準規范。其基本原則是優先使用國家定義的國標,如果在國標中未定義,則采用行業標準。標準規范體系是由多個標準構成的整體,各標準規范之間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4]。平臺系統遵循的標準規范體系主要包括:總體標準、網絡設施標準、軟件標準、數據標準、數據交換標準、安全標準、應用開發標準、管理標準、服務標準等。標準化體系建設和完善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率先規劃制訂標準化體系框架,并根據當前實際需要優先制訂和完善部分急需標準,用于指導智慧醫院信息化平臺的系統建設。
3 數據平臺結構框架
智慧醫院信息化平臺中的數據平臺劃分為四層:應用平臺層、支撐平臺層、基礎數據層、基礎資源層,體現了四環節的智慧主線:信息、數據、知識和智慧。全方位地、深層次地感知和獲取醫院相關數據,將孤立數據關聯起來,形成大數據資源池,為實現數據共享共用打下基礎。加強數據動態調整和優化,強化數據管理和更新,提高數據有效和時效[5]。深化大數據創新利用,通過高度共享、智能分析將信息變成知識,再把知識與信息技術融合起來支撐各種智慧應用,推動智慧醫院的信息化、科學化、智能化發展。
3.1 基礎資源層
該層將基礎硬件資源進行了整合,全面推進醫院“一張網”建設,構建適應全系統的全地域、全天候、全業務的醫院“信息高速路”。加快網絡橫向聯通,努力實現與政府各有關部門的網絡貫通,為跨部門跨系統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發展打下良好網絡基礎。利用醫院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兼容虛擬化技術、云計算能力和保障體系,集成物聯網、多媒體資源、各種終端等輸入端,以虛擬化技術方式將基礎資源虛擬化。在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安全保障方面,將整合后的基礎資源為醫院、部門、個人和公眾提供更廣泛的服務。
3.2 基礎數據層
該層是大數據層,利用大數據管理工具將大數據資源進行了整合,組成數據倉庫。深化大數據創新利用,加強醫院數據的歸集、發掘及關聯分析,將各項數據進行時間序列的匹配和空間信息的定位,可以實現面向醫院、部門、個人提供全方位的智能信息服務,增強智慧醫院的醫療、管理和服務能力。
3.3 支撐平臺層
該層提供對基礎數據進行優化的方法,提升基礎數據專業能力,并對上層應用提供各類智能支撐工具,實現上層應用的基礎支撐。利用基礎數據層提供的數據倉庫,結合SOA服務框架,提供支撐工具集、分析工具集、開發測試工具集等二次開發接口。
3.4 應用平臺層
該層將優化的各類業務數據庫進行了共享包裝,為實現數據共享共用打下基礎。利用支撐平臺層提供的數據和功能接口,以數據模型、計算模型、專業模型等知識能力,能夠實現各種智慧化的應用,服務于醫院、部門、個人、患者和公眾。
4 結束語
智慧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應跟隨物聯網、大數據、5G技術、人工智能等等新技術的發展,構建智慧化醫院業務、管理與服務一體化信息平臺。信息化建設結合醫院發展實際,以智慧化和信息化為設計原則,設計完善的智慧醫院信息化平臺設計方案。智慧醫院的信息化使醫療更便捷、管理更高效、服務更滿意,為醫院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明源.教育信息化2.0時代智慧校園建設研究——以寧夏警官職業學院為例[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20(1):147-149.
[2] 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基建”的范圍[J].智能建筑,2020(5):8.
[3] 周震源.醫院信息化平臺規劃設計與實現[J].中國信息化,2019(6):88-90.
[4] 石湯沐.基于“互聯網+智慧醫療”的醫院信息化平臺建設探究[J].中國信息化,2020(7):91-92.
[5] 任芳芳.計算機信息化在現代化醫院的應用[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11):169.
【通聯編輯:謝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