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龍
摘要:為了保證氣象服務的針對性與及時性,我國相關的工作人員設計并研發了智能化的手機服務系統,稱為智慧氣象。系統能夠根據地理位置自動讀取本區域內的氣象站數據、土壤水分站數據等多種信息,并顯示到客戶端,為客戶及時發送預警信號,同時根據氣象情況為客戶提供具有針對性與專業性的建議。本篇文章主要敘述基于移動互聯的智慧氣象的發展現狀以及在移動互聯下智慧氣象為農服務系統的主要應用。
關鍵詞:移動互聯;智慧氣象;農業發展;主要應用
土壤狀況、溫度、水分等都會給農作物的生長帶來不同的影響,如果對氣象狀況進行精準的預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災害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危害,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等相關技術的發展,智慧氣象已經被廣泛的應用,為農業生產提供便利。
一、基于移動互聯的智慧氣象的發展現狀
1.建立農業氣象觀測監控管理平臺
今年來,我國許多氣象部門在工作中與農業相關部門建立了合作關系,不斷優化與升級氣象服務系統,旨在構建完善的智慧服務體系,根據我國農業發展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與專業性的服務,并建立農業氣象觀監測管理平臺,通過檢測實際的溫度、土壤狀況、土壤含水量等相關的數據,對農作物的生長環境與具體的生長狀況進行了解,并及時上傳監測數據,使相關人員能了解到作物生長情況,以便于提出針對性的建議。
2.建立農業氣象災害防御保障系統
農業氣象災害防御保障體系是對智慧氣象系統有效應用的一種形式,能夠對氣象狀況進行及時的預測,并起到預報、預警的作用,在遇到氣象災害時,還能夠對其進行評估,并建立具體的模型以便人們意識到氣象災害的嚴重性,及時做好防御的措施。同時氣象災害防御保障系統還能夠使人們明確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學因素對作物的影響,從而減少使用指標。除此之外,防御系統還能夠關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期,對關鍵期的氣象指標進行系統的分析與報告,從根本上降低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生長發育的危害,順利發展農業。
3.提升氣象業務服務的科技水平
智慧氣象能夠根據地理信息,采用遙感系統與定位技術,對客戶所處區域的氣候狀況與土壤條件等相關的自然現象進行勘察,根據不同農作物生長發育的特點,將農作物的氣候適應性與不同生長時期的氣候需求進行系統、專業的評估,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滿足農民的需求,為農民創造更加便利的條件,通過不斷修改與完善農業氣象服務方案,為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提供保障,實現服務系統的精準性與專業性。
二、在移動互聯下智慧氣象為農服務系統的主要應用
1.實現氣象與農業大數據的結合
人們正常的生產勞動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持,近年來,我國工業不斷發展,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壓力,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易出現極端天氣,不利于我國農業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冰雹、旱澇等自然災害的出現,給我國農業帶來了一定的損失。因此,做好氣象預報,保證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是十分必要的。氣象預報能夠較為準確的預測極端天氣,并報道,使人們能夠及時做好防御等相關的保護措施。在我國,農業生產可以依據氣象預報的信息,做出系統化的調整,保證農業生產活動的經濟效益。在我國大數據背景下,智慧氣象能夠借助移動互聯等技術,實現數據的整理與分析,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預測的精準性,提高了工作效益,為我國農業生產帶來了保障,通過氣象與農業大數據的結合,為具體的生產勞動提供建議,實現效益最大化。
2.提供更加系統與專業的農業服務
在移動互聯的背景下研發智慧氣象系統有著巨大的優勢,能夠彌補傳統氣象預報的不足,除了為人們提供基礎性的氣象服務以外,還能夠為現代化農業生產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近年來,我國農業生產朝著現代化方向不斷邁進,在種植結構與生產方式等多個方面實現了現代化建設,對氣象預報更加重視,這就需要氣象局相關的工作人員端正工作態度,從專業化的角度提升氣象預報的準確性,保證農業生產能夠及時調整方案。除此之外,智慧氣象逐步應用于各行各業,能夠根據行業的需求為其提供更加系統與專業化的服務,促進我國精準農業、休閑農業的建立與完善。
3.為我國農業生產提供服務指南
我國傳統的氣象預測從根本上來講,只是將氣象的變化情況進行預測并報道,能夠讓人們根據天氣變化做出調整措施,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等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智慧氣象的內容更加豐富與具體,實現精準預測,從專業的角度為農業發展提供可靠的建議,除了進行正常的預報預警之外,還能根據我國的氣象災害實現等級評估,提前預測災害的范圍,并予以指導,幫助人們采取安全、科學的防御措施。
4.構建信息共享的平臺
我國當前的農業呈多元化發展趨勢,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林牧副漁都在朝著現代化方向改變,智慧氣象能夠收集其在發展過程中的相關數據,結合變化趨勢,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處理,能夠針對行業遇到的氣象問題進行指導,提供切實可靠的建議。智慧氣象通過應用移動互聯等相關技術整合相關的數據,并將平臺作為發展的基礎,將預測到的氣象信息發布在平臺上,實現資源的共享。通過預測發布、互動、資源共享等多種手段將農業相關的各個部門聯系起來,實現信息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讓氣象服務變得更加及時與準確,擴大了服務的范圍。
結束語:
自然因素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良好的自然因素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而惡劣的自然因素則會影響農作物的生產,造成損失,因此,需要讓人們意識到氣象預報的重要性,以便根據氣象變化做出相應的措施。在我國移動互聯等相關技術的發展下,智慧氣象將大數據與智能化系統作為發展的關鍵,進一步實現氣象預測的智能化,在科學的基礎上提升了預測的精準度,還可以評估氣象災害的等級,并給出專業的防御建議,使人們能夠做出相應的措施,使氣象服務更加完善,在較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農業生產。
參考文獻:
[1]吳韶華.移動互聯下的智慧氣象為農服務系統探析[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20(07):228-230.
[2]范保松,李嬌,吳穎,趙盧霞.基于位置服務的智慧氣象信息服務系統開發與應用[J].氣象與環境科學,2020,43(02):122-129.
[3]孫玫玲,王雪嬌,郭玲.智慧港口氣象服務系統建設——以天津港為例[J].氣象研究與應用,2020,41(01):31-34.
[4]喻紅銀,陳平華,汪洲,程友珍.智慧氣象在農業未來發展中的前景分析[J].南方農業,2019,13(06):151-152.
[5]榮裕良,張霞,馬忠芬,薛正平.松江智慧氣象為農服務系統開發研究[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7,38(01):102-106.
[6]張琦.基于物聯網的智慧氣象為農服務系統應用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5(17):159.
左云縣氣象局; 山西省大同市;03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