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摘 要:杜229塊,位于遼河盆地的西部凹陷,屬于西斜坡的齊曙上臺階的中部。開發的目的層系是沙河街組沙三段的興隆臺油層,油藏埋深在大概在1000米左右。本區的儲層物性較好,屬于高孔、高滲儲層,油品為超稠油。在縱向上,我們共把興隆臺油層劃分為興Ⅰ-興Ⅵ,六個油層組。本區于1997年投入開發,主要采用天然能量和蒸汽吞吐方式開采,取得了一定的生產效果。由于區塊儲層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區塊內發育有多條斷層,導致了單井的產量差距變化大。區塊由于經歷了多年的蒸汽吞吐開發,油水關系逐漸變的更加復雜。通過對本區開展儲層特征的研究,不僅加深了對區塊的認識,還能為接下來提升本區的開發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關鍵詞:儲層特征;砂體分布特征;非均質性特征
分類號:P618.13
一、區域概況
杜229塊,位于遼河盆地的西部凹陷,屬于西斜坡的齊曙上臺階的中部。開發的目的層系是沙河街組沙三段的興隆臺油層,油藏埋深在大概在1000米左右。本區的儲層物性較好,屬于高孔、高滲儲層,油品為超稠油。在縱向上,我們共把興隆臺油層劃分為興Ⅰ-興Ⅵ,六個油層組。
本區在構造上主要表現為,四周被斷層所封閉的,向北東傾沒的一種斷鼻構造。地層較平緩,構造高點位于某井附近。
二、開發簡史
對于杜229塊超稠油的開發,主要依據不同的開發方式以及不同的開采技術進行區分。將區塊的的開發歷程劃分為試采、編制與實施開發方案、綜合治理以及準備轉換開發方式,這三個階段。
隨著遼河油田蒸汽吞吐開采技術的不斷發展,于1997年開始,在區塊進行了蒸汽吞吐試采,獲得了較好的開發效果,一年后進一步擴大了試采的規模。由于區塊儲層地質條件比較復雜,區塊內發育有多條斷層,導致了單井的產量差距變化大。兩年后,根據油層的發育狀況,主要在油層發育較好的區域,開始采用二套開發層系,正方形的井網進行部署。而對于其它地區,則采取了一套層系開發,直井蒸汽吞吐的開發方式。因為這種開發方式的開發效果較好。
從2002年開始,區塊的產量開始出現快速遞減的現象。為了改變目前低產的局面,在本研究區先后開展了多種增產措施和轉換開發方式的試驗。這些措施主要利用了不同增產原理,對于高輪次蒸汽吞吐井的開發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007年,在斷塊中東部分兩個試驗區,進行反九點井組進行直井蒸汽驅試驗,從階段生產情況來看,對蒸汽驅效果有明顯的改善。
三、儲層特征
1.儲層巖性特征
杜229塊儲層砂體的巖性以灰色、灰褐色中礫巖、細礫巖、砂巖為主,其中夾少量灰色細砂巖、泥質粉砂巖和灰綠色泥巖。碎屑的礦物成分以石英為主,長石及火山巖碎屑次之,其中石英的平均含量高達45.5%,長石的平均含量為25%,巖屑的平均含量為13%。填隙物中,膠結物的成分主要是方解石以及粘土,其中泥質含量較多,平均為13%,巖石的結構比較疏松,分選中等-差,磨園程度多為次棱角-次圓狀,成分和結構成熟度均較低。
2.儲層物性特征
反映儲層物理性質的參數主要有孔隙度、滲透率、原始含油飽和度等參數。準確計算這些參數,不僅是油水層識別、儲量計算的需要,而且對于編制開發方案的、挖潛老井剩余油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本區的興隆臺油層的興Ⅱ組-興Ⅴ組有效孔隙度在30%左右,滲透率在2000mD左右,屬于高孔、高滲儲層。興Ⅵ組的有效孔隙度和滲透率值與興Ⅱ組-興Ⅴ組差別不大,同樣屬于高孔、高滲儲層。在縱向上和平面上,本區儲層的物性都幾乎沒有變化。
各油組的滲透率,在平面上均主要為高滲區,其分布在平面上集中連片。其中,特高滲的區域在平面上的分布面積最小,多呈土豆狀零散分布。
從圈閉成因上進行分析,杜229塊興隆臺油層是一套構造-巖性油藏。從油水在縱向上分布特點可知,杜229塊的興Ⅱ組和興Ⅲ組則是純稠油油藏,而興Ⅳ組和興Ⅴ組為邊底水油藏,且油水界面位置有所不同,而興Ⅵ組則為底水油藏。
3.儲層非均質性特征
本次研究,主要利用了滲透率的變異系數、突進系數和級差,來反映各單砂層內的儲層非均質性情況。
此次研究,對區塊內的幾口井和幾十個個電測解釋層進行了層內非均質性參數的統計。結果證明,本套儲層的層內非均質性較弱,突進系數均小于2,一般在1.15-1.43,變異系數均小于0.5,一般在0.12-0.384,級差最大10.6倍,一般2-10倍,屬均勻型-較均勻型。
對于單砂層內部來說,水平滲透率和垂直滲透率比值,也能夠反映儲層的層內非均質性。杜229塊,層內的水平滲透率與垂直滲透率比值差異較大,平均值小于相鄰區塊杜84斷塊區的水平與垂直滲透率比值,這說明了本區儲層的層內非均質性較弱。造成層內非均質性較弱的原因,主要是在砂體的沉積時期,物源供應充足且穩定,水動力條件沒有突然改變,水體環境較為穩定,導致了單砂層的沉積韻律不發育,從而使得滲透率值在單砂層內變化不大。
興隆臺油層的儲層,其層間的非均質性較強。突進系數1.3-2.4,平均1.7,變異系數0.29-0.61,平均0.40,級差3.9-5.1倍,平均4.6。儲層的非均質特征主要受到砂體的沉積特征的影響。興Ⅱ-興Ⅴ組沉積的時期距離物源較近,水動力環境比較強,河道頻繁擺動,在平面上沉積相的變很快。而縱向上,由于相鄰的砂體所處于不同的沉積相帶,導致了滲透率的變化較大。
四、結論
(1)本區儲層砂體巖性以灰色、灰褐色中礫巖、細礫巖、砂巖為主,夾少量灰色細砂巖、泥質粉砂巖和灰綠色泥巖。
(2)本區的興隆臺油層的興Ⅱ組-興Ⅵ組均為高孔、高滲儲層。在縱向上和平面上,本區儲層的物性都幾乎沒有變化。
(3)本區儲層的層內非均質性較弱,屬均勻型-較均勻型。而本區儲層的層間非均質性比較嚴重,屬于不均勻型儲層。
參考文獻:
[1]方少仙、侯方浩.石油天然氣儲層地質學[M].東營石油大學出版社,2014(1):56.
[2]楊仁超.儲層地質學研究新進展[J].特種油氣藏,2006,13(4):1-5.
[3]解宏偉.油藏精細描述技術在油田二次開發中的應用[M].中國地質大學,2010.
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遼寧 盤錦 124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