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是農業大國,有著幾千年的傳統農耕文化,不管是農牧結合還是放牧都未見有養殖污染環境的記載。近年來,畜禽養殖業迅猛發展,畜禽養殖業帶來的廢棄物和污水排放量劇增,已成為農村三大面源污染之一,對農村生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如何治理好畜禽養殖污染,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促進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有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建設美麗新農村至關重要。
關鍵詞: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設新農村
中圖分類號:X713
一、畜禽養殖廢棄物產生的原因
1.養殖業主環境保護意識不強
畜禽養殖本身是個利潤較低、風險較大的行業,如何生存和發展下去,才是養殖業主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長期以來,相當部分的養殖業主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抓生產上, 而忽視了環保問題。近些年來,隨著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國家越來越重視,每年都開展環保督查,養殖業主才慢慢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2.養殖場缺乏合理的布局和規劃
有的養殖業主就在村邊或者是屋前屋后建設一個養殖的場地,對糞污也不進行認真治理,導致人們居住的環境遭受了嚴重的污染。還有些養殖為了方便產品運輸與銷售,在交通要道附近選地修建養殖場,這樣就對附近居民生活的環境造成破壞。
3.治污設施落后
由于農村大部分養殖場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建設簡陋,也沒有建設必要的污染治理設施,同時養殖業主缺乏專業的污染治理知識和方法,達不到良好的治理效果,由于資金困難,有的養殖業主將畜禽養殖廢棄物直排,造成環境污染。
4.種養殖分離,未對糞污進行消納處理
傳統養殖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積肥,以往是真正做到了種養結合、糞污還田,現在化肥的廣泛施用,逐漸取代了農家肥,降低了對于農家有機肥利用的效率,同時養殖業與種植業之間不能形成有機結合。
5.環保監管難
《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立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動畜禽養殖業從加強科學規劃布局、適度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強環保設施建設、推進種養結合、提高廢棄物利用率入手,提高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提升產業綜合效益。近幾年通過環保督查關停一批、搬遷一批、改造一批,成效顯著,但一些地方對養殖業只重發展、忽視監管,加上環保部門在鄉鎮就沒有了機構,監管力度不大,造成了一些地方畜禽養殖業越發展,農村環境越惡化的的局面。
二、治理措施
1.加強宣傳,增強環保意識
習總書記更是談到“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階段性成績,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形式宣傳畜禽污染的危害,以及整治畜禽養殖污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培訓班和現場會的形式,使養殖業主認識到自己是治理主體,各級黨委和政府應該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治理步伐,推進新農村建設。
2.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養殖場無序發展已成為當前不可忽視的問題,農業部門要依據三區劃定的要求,合理布局,禁養區內禁止飼養,限養區和宜養區內養殖應遠離人口稠密和環境敏感區,堅持農牧結合,種養平衡的原則。
3.源頭把控,嚴格審批
禁養區內一律不得審批建設畜禽養殖場,限養區內無土地消納能力的也要嚴格審批,養殖場建設審批時要邀請環保部門參加,畜禽養殖場建設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對達不到環保要求的養殖場不得安排項目和補助資金,并予以關停。
4.分類指導,科學整治
(1)源頭減量,基礎設施標準化升級改造
對規模養殖場、區域位置敏感糞污消納較難的養殖場,進行場區雨污分流改造,避免屋面雨水和場區雨水進入污水收集系統內,源頭減少污水處理量。對大中型規模養豬場的水沖糞、水泡糞或人工干清糞改為漏縫地板下刮糞板清糞,改無限用水為控制用水,從源頭減少污水產生量。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對糞污處理設施設備不足的畜禽養殖場補建沼氣池、干糞堆積場、固液分離機、沼液輸送管網等,對農村散養戶修建化糞池。
(2)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
一是肥料化,即糞便經過干濕分離通過有機肥廠制成有機肥用于種植業;二是能源化,即通過厭氧發酵生產沼氣(絕大部分是甲烷)用作燃料或者發電;第三、水肥一體化,即厭氧發酵后的沼液與清潔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直接灌溉,對接茶葉、蔬菜、水果、林木等種植基地,通過建設厭氧池、田間儲存池、沼液田間輸送管網、運糞車、潛污泵、吸污車等,打造“豬—沼—林”、“豬—沼—茶”、“豬—沼—菜”、“豬—沼—果”基地示范工程,進行種養結合、有機肥(沼液)施用示范,解決養殖場糞水、沼液到種植基地“最后一公里”的輸送問題,有效推動糞污資源化利用。
5.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同時應加強服務意識、做好培訓引導工作
通過幾輪的中央環保督查,針對養殖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的整治是強有力的、非常到位的。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成績斐然。但環保問題,不是能夠一撮而就的,地方政府在加大監督和執法力度的同時,應加強服務意識、做好培訓引導工作。農村養殖戶基本上是農民夫婦,他們本來的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政府和部門工作人員要耐心講解、宣傳、引導,才有可能真正解決問題。
6.落實責任,加大投入
農業部門對本地區畜禽養殖場布局進行合理規劃,環保部門對本地區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嚴格監管,加大查處環保違法案件的力度,自然規劃部門在辦理用地手續時,需征得農業、環保部門的意見。在治理上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充分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對實施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效果顯著的養殖場給予獎補,以調動養殖業主治理污染的積極性,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作用,推動畜禽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慶英, 黃自文, 曹國茂. 大力推廣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J]. 江西農業, 2018(3): 32-32.
作者簡介:張建華,男,1973年3月出生,湖北咸豐人,畜牧師,主要從事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和畜牧行政執法工作。
咸豐縣農業農村局湖北省咸豐縣 湖北恩施 44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