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鵬
摘要:隨著當前城市規模的擴大,以及城市復雜性和要求的不斷提升,相應規劃難度也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提升,進而也就很可能會對于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具體實施產生一定的影響,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層面進行創新也就顯得極為必要。傳統的技術措施已經逐漸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鑒于此,文章對信息技術在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體系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土空間規劃;監督體系
1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要點分析
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的目的一是為了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下位規劃的約束,二是為了確保國土空間規劃的有序實施,做到合理保護,合規開發。從實施監督的主體分析,應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基礎,做好與專項、詳規的銜接,監督約束性指標與剛性管控要求的落實情況,監督開發保護活動、用途管制與建設項目規劃許可的合規性。
2信息技術輔助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的應用方法
2.1輔助規劃編制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是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的科學依據,是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的前提和基礎。然而在雙評價分析中存在數據資源匱乏、處理流程復雜、應用存在壁壘等難點問題。應用大數據技術能夠加快對城市空間資源的利用和整合,方便城市空間的規劃更加合理,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等國土空間規劃現狀評價工作提供有效的本底數據。借助大數據技術中涉及的數據采集、數據存儲與管理、數據分析與挖掘以及計算結果展示等技術方法,將海量、異構、多語義、多時序、多尺度的數據融合,可構建涵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土地調查及監測數據、地面傳感器數據、共享交換數據以及其他眾源地理空間數據的規劃和自然資源大數據中心,從而為查清國土空間的基本特性和質量等狀況提供基礎數據。雙評價工作中涉及土地、水文、環境、生態、海洋等各個領域,需要借助各領域的專業理論和技術去完成相應指標的評價,往往會涉及很多模型和計算公式。借助信息技術,形成雙評價指標庫與模型庫,并構建可視化、可定制的配置系統,支持雙評價的不斷優化和調查,實現可追蹤的分析,保持雙評價持續性。此外,信息技術在三區三線劃定以及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景觀體系規劃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中均發揮著廣泛作用。例如基于深度學習的方法,提取“城鄉基因特征”、識別城鄉發展影響因子、推演發展規律,為建設用地的規模和布局提供預測分析,輔助開發邊界劃定。結合基于互聯網開放地圖平臺的路徑規劃數據,采用以步行實際可達性為主要依據的評價方法對公共交通站點覆蓋水平進行研究分析。結合三維虛擬仿真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的開展園林景觀輔助設計等。
2.2輔助審查管理
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審查管理是保證上下位規劃以及橫向規劃之間內容及空間布局不矛盾,提高規劃成果質量的重要手段。《自然資源部關于全面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87號)要求: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的原則,對省級和市縣國土空間規劃,側重控制性審查,重點審查目標定位、底線約束、控制性指標、相鄰關系等,并對規劃程序和報批成果形式做合規性審查。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成果審查與管理工具,實現規劃成果質檢、符合性審查以及規劃成果管理,為國土空間規劃成果的完整性、規范性、科學性以及成果的便捷使用提供保障。其中規劃成果質檢工具,基于統一的質檢要求與細則,構建可定制配置的質檢規則,實現對專項規劃成果的完整性、規范性和空間拓撲關系等的檢查,自動生成質檢報告;規劃成果符合性審查,通過空間分析、指標分析、多屏查看等多樣化的輔助能力,主要對國土空間規劃與相關專項規劃圖文一致、圖數一致、指標符合和空間布局符合等的核對、審查,如沒有達到要求,則不能完成入庫手續;規劃成果管理,動態建立審查任務“一棵樹”,關聯管理每個階段及每次審查的成果,便捷查詢調閱成果圖紙、審查報告、修改意見等,以及各階段的成果批復文件。
2.3輔助監測評估預警
國土空間監測評估預警是推動國土空間規劃實施、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閉環運行體系的重要技術保障和關鍵反饋環節。38號要求構建針對重要控制線和重點區域的監測預警模型,以及規劃實施評估和專項評估模型,實現動態監測、評估和及時預警的功能,支撐責任部門監督落實主體責任,輔助管理者決策。動態監測基于國土空間規劃對相關的國土空間保護和開發利用行為進行長期監測,重點加強對各類管控邊界、約束性指標的監測。
2.4銜接部省,體現特色
國土空間規劃的實施監督自上而上貫穿國家、省、市縣各級,而各級管理事權不同,系統在數據對象、范圍、應用和內容深度等方面存在差異。縱向上省級系統側重支撐省、市、縣的傳導管控,市級系統側重支撐市、區、街鎮的傳導管控;橫向上省級系統側重支撐省總規與專項規劃的編制和協同,市級系統側重支撐市級總規、詳規和專項規劃的編制和協同。以成果審查與管理模塊為例,該模塊面向國土空間規劃審查過程,提供成果質檢、輔助審查和規劃成果管理等功能。省級系統根據省級管理事權和審查備案制度,重點關注需報省審批(查)的市縣鄉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審查要點,輔助規劃成果審查與管理,及其他各級各類規劃備案管理,支撐形成全省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并向上匯交,以及全省規劃編審進度、系統建設進度管理。市級系統根據市級管理事權和審查備案制度,關注需報市級審批(查)的分區規劃、鄉鎮總規審查要點,輔助規劃成果審查與管理,支撐形成全市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并向上匯交;隨著規劃體系的建立,逐步支撐總規與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的協調性與控制性審查,落實總規的強制性要求。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新時期的發展與新技術的應用密切相關,在開展國土空間規劃時,就需借助新型信息技術提高實施監督的準確性。有關機構需在實行現狀評估、規劃編制、監督管理等工作中充分體現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加快國土空間治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董悅.淺析地理信息系統在土地利用規劃中的應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14):222-223.
[2]李宏斌.信息系統在城市規劃測繪中的應用探討[J].民營科技,2018(07):141-142.
[3]王成新,萬軍.淺談GIS在城市環境總體規劃中的應用與探索[J].中國環境管理,2017(02):86-90.
[4]楊浚,邊雪.從規劃編制到實施監督的貫通與協同——兼論北京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構建[J].北京規劃建設,2019(04):10-14.
河北才匯土地評估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莊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