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地域文化元素在地域信息傳達、口碑形象建立中占據的重要作用。本文重點探討隨著數字化進程的加速,以地域文化創新的傳播特征為結果導向的視覺表達。并就人、數字環境、多通道信息感知互動關系進行分析,提出了"構建地域文化基因譜系、構建數字體驗維度提升、構建用戶互動需求意愿"的觀點。借助數字化的媒介發展,讓視覺表達有新的場景平臺。
關鍵詞:數字化 地域元素 傳達策略
數字化崛起的新時代背景下,各行業都開始思考并著手于數字化轉型的命題。數字化帶來的新趨勢也以多觸點,快節奏,跨渠道,破常態的進程快速滲透以及重新定義人們的體驗。從生活方式、場景需求、服務設計等串聯起用戶行為,消費領域的數字化,企業運營的數字化都成功推動了人們在數字媒介環境中的認知和接受度。帶來創新步伐的同時也塑造傳統化的轉變。如何從現有傳統中看到新價值,挖掘推行適應的數字化背景方案成為一項可持續互動。地域文化元素是作為在特定區域內長期以來,隨著逐步的歷史積累而沉淀形成的有著明確類別屬性的一種文化內涵體系, 這當中融合了區別其他地區的文化特點、民風民俗、空間景觀以及精神內涵等個性特征,將文化符號傳承和發展是當代的設計者一項持續推進的工作,如何充分結合當下創新形態構造出現代化的審美需求是設計的新實踐。
毋容置疑,數字化到來的時代引發了媒介形態的新變化。而視覺傳達設計作為與媒介質聯系緊密的一項學科,在數字化發展迅速的環境下,也衍生出許多新的發展領域。逐步與認知心理,營銷方式,信息傳播度等有了跨學科協同交叉的空間。出現了協同設計、聯合評估,、交互技術、認知體驗等新的特征。不斷構建出新的設計流程。 從地域文化發展的角度來說,數字化讓原有靜態單一的傳播內容實現了多元化廣平臺衍生。因為傳播的創新和接受方式的加速,又極大地激發創新設計的活力。其次,因為縮小了表達上的傳播障礙,單獨個體也能成為地域文化視覺產出內容的創作主體,激發創作的同時也體現互動性優勢。帶來開放性、低門檻和社群傳播的優勢效應。以敦煌地域文化傳播為例,因所在地域特定氣候的原因,一年當中有效旅游時間只有一半,于是當地開始著力創建數字敦煌網絡系統,將區域短板借力于現代數字化,帶來了大眾在足不出戶的狀態下便可以享受到全方位的數字游覽體驗。加深了大眾對敦煌的多維度認知,可以說,數字敦煌是將敦煌的藝術和文化魅力在更大的時空范圍中進行了展示和傳播,也無形擴容出大批消費群體。西安永興坊借助抖音的社交媒介之勢一度成為打卡地。而立足于傳播優秀嶺南文化的“粵聽APP”,自上線后,憑借獨特的內容傳播、及個性化的運營特征,打造了地域文化的新數字形態社交觸點,榮獲中國廣播創新融合十佳案例。為地域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視角分享與方法路徑參考。這都是數字化背景下的文化挖掘及傳達的優勢。從中我們也可以提取出人、數字環境、多通道信息感知的互動關系所帶來的正向效應。結合其它案例研究,將地域文化傳達相關問題查閱匯總,從目前現狀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特色不明顯,空有概念。同質化現象居多,塑造形式簡單,僅停留在視覺符號表達的淺表層面,造成與地域文化的關聯度不夠或與其它地域雷同。
2、數字體驗度不強,表達形式上較為單一。而傳統視覺傳達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信息傳達。
3、互動營造能力不足,導致地域價值低且變現乏力。體現較明顯的是文創產品運營不濟、文化活動互動輻射范圍不廣,互動影響力不深。
而對地域文化的數字化剖析挖掘則是解決以上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提出以下構建觀點來梳理數字背景下的地域文化發展新形式。
1.構建地域文化基因譜系
1976年英國學者查理德·道金斯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文化基因即Meme,是文化傳播或模仿單位,是一個與生物遺傳基因(Gene)相對應的單詞。通過文化基因譜系歸類整理,找出特色文化核心基因的提取路徑,并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具有特色文化指向的元素塑造策略,以期實現地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這里的譜系建立需對應到地域文化的物質層面和非物質層面兩大類。
2.構建數字體驗維度提升
地域觀感的體驗是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借助新媒體營銷和科技賦能的手段,通過全面展現給予參觀者全新體驗。可以對地標、城市、區域文化產生認知。這要求正確掌握體驗中的變量,這個過程涉及對文化內核的理解和對體驗用戶行為的理解拆分。這種更看重游客體驗感的形式不僅更符合數字化時代消費者的口味,也基于現在生活方式的將傳統的、有距離的文化資源給予一種新表達。在加入變量分析后得到文化元素構建下的合理體驗模型。實現將內在的文化價值轉化為外在的、可感受的體驗價值。
3.構建用戶互動需求意愿
關注并了解客戶群體的需求,推出更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捕捉需求點并贏得共鳴是一個重要方法論,這一點在現在的社交媒體表現的尤為明顯。本質上看,地域文化傳達的數字化是結合新媒體營銷傳達用新方式講述老故事,挖掘用戶樂于互動的文化內涵就需站在了解需求的基礎上。基于對每個群體的定位劃分,對應系列視覺的設計、包裝和推廣精準迎來了市場需求。用有效率的形式闡釋古老的區域文化內涵中新的審美需求。如故宮博物院基于史實基礎上對對雍正人物畫像的動漫化、帝王系列表情包等,形成了“故宮IP”影響力和粉絲的積累,在新媒體渠道贏得關注 。玩轉故宮小程序、“數字故宮”等項目,都利用數字化優勢讓故宮文化走進普通人的生活里,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和人們交流,形成互動鏈良性發展。好的地域產品同樣需要構建互動需求,產出地域文化品牌。
結語
新媒介是視覺傳達的新手段,新媒介視覺傳達設計具有歷史延續性,設計也需要跟隨新時代持續遞進的發展.,以求塑造具有特色和豐富內涵的視覺形象并促進設計藝術實踐的創新。
[1]施經緯,許寧.新時代撫順地域文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J].新聞傳播,2020(02):102-103.
[2]袁巍.融媒體時代音頻平臺地域文化傳播新路徑——基于“粵聽APP”的考察分析[J].傳媒,2019(06):45-46.
周潔 九江學院 江西九江 3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