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瑞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界中現代化教育這一概念逐步被提上日程。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帶動了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所以在各高校中新媒體教學成為主流教學方法之一。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最佳途徑與方法,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的相關內容,從而推進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更好地為課堂服務。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 高校思政課? 教學方法?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G20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16-0055-02
隨著各類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高速發展,教師在教學中的手段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更新,像數字多媒體、數字電視、網絡媒體、移動師生客戶端等技術開始走進課堂,為教師創新思政課的教學方法提供了新載體。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如果單一的進行課堂講授教學,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也不如預期的那么理想。如此觀之,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課正在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教師必須要探索新媒體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最佳途徑,充分發揮到新媒體的教學輔助作用,創新思政課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讓課堂更具有針對性和趣味性,以滿足多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在大學思政課中,很多課堂依然固守著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同時,隨著手機等電子設備的使用率不斷提高,學生隨時都會拿起手機,這使得大學生課堂玩兒手機的現象逐漸嚴重,甚至難以遏制。思政課作為主修的公共課,在學生眼里不像專業課那么受到重視,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本就態度不端正,再加之教師一言堂,只顧知識的講授,對于課堂紀律和師生互動等問題避而不見,加重了思政課的教育形式化程度,課堂質量大打折扣,思政課的真正教學目的無法實現。鑒于此,教師要學會轉變教學理念,把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力求讓學生學會知識,而不是只注重自己講多少知識。
學生對思政課不上心抑或心存厭倦,也許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不到重視造成的。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要嘗試讓學生做學習的主體,改變自己一貫的講授式教學,積極地與學生展開互動,或者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互動。教師角色要變為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擁有求知欲望,主動探索知識,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設備,當面對提問的問題時,點擊鼠標,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學生的名字,隨機點到哪名同學,那名同學就需要回答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在課堂中就會減少僥幸心理,從而認真聽講,以避免在被提問時出現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這種方式可以保證教學合理有序的進行,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充滿理論性的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達到理想的教學狀態,從而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或者是進行點名旋轉,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號,搖號隨機確定一個數字,搖到哪一個數字就對應學生的名字,可以讓學生站起來答到,這樣的方式刺激學生提高注意力,改善一下課程的趣味,讓學生感覺到思政教師,不再是機械死板的,反而是靈活多變的;對于內容的講解上,教師可以集中展現時間表,畢竟學生經歷過初高中的熏陶,他們是有一定的基礎能力的,此時此刻就可以系統地展現思政課程內容。大篇幅的內容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枯燥,利用系統的圖片展示可以調動學生的回憶,還可以放置幾個問題,讓學生來進行思考,隨后開展課堂上的交流,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孩子們逐漸愛上思政課堂,可以每一天都參與到課堂上來,積極跟教師一起展開具體的交流,每天都進步一點點,按照這樣的形式展開思政課堂學習與教學。
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中參與意見的發表和觀念的傳遞,可以幫助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讓課堂更加和諧美好。
二、建立完備的教學平臺
教師應熟練使用各類新媒體技術,達到推陳出新的目的。通過積極探索各類新媒體的使用方法,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法得以創新,教學平臺更加多樣化。思政課的教材內容偏理論化,學生在吸收新知識時會受到阻礙,教師可以寓教于樂,以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知識點的講解,通過圖文并茂,視頻舉例的方式進行答疑解惑。
例如,教師可以建立思政課公眾號,在課下也能讓學生接受到知識的學習與科普,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同時教師也可以在公眾號平臺上發布一些時政新聞、視頻、紀錄片、影視資料等資源 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到新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大學生日常中使用的輕松化、活潑化語言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課堂教學作出補充,與課堂形成呼應,讓學生課上課下都能接收到新思想正能量的洗滌,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與抱負。此外,面對上課點名,課下作業布置等問題,教師也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來實現。通過搭建教與學自媒體終端互動平臺,教師可以通過微信、超新星APP等平臺進行課堂點名簽到,通過手機定位檢查學生的逃課現象,對學生課堂行為規范有一定的制約作用。當學生在就學習中產生的疑問的時候,教師可以隨時與學生進行互動答疑,給出指導回復,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發言,敢于質疑。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平臺進行作業通知,并在一些新媒體平臺發布習題訓練和考試檢測,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監督的作用,教師也能及時收到學生學習情況的準確反饋,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
通過新媒體技術對思政課課堂做教學補充,能夠有效的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在此,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把握教材的固定知識,還要在完成教材內容的講解外,根據學生的未來發展趨勢作出對應的知識講解安排,讓課堂與時事熱點問題相結合。在新媒體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將這些課堂上涉及不到的內容制作成網頁,并將鏈接發給學生,讓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做好課下鞏固,提升自我水平。在每一次的提升過程中,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思想,學生首次改變對思政課堂的看法,一人帶動一個群體,每一個人都會覺得思政課堂會非常有趣,那他們每一次的出勤率就會很高,整體的進步也會更加明顯。此外,教師也會形成良好的教育思想,每一次得到教學反饋,在教學反饋中完成基本的目標確認與教學不足,在下一次的教學中更改教學方法,融入一些更適合學生學習的事物。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很多大學生在步入校園生活后,就認為自己的學習任務已經完成,在學習方面有所松懈,每天只注重吃喝玩樂,對于課業毫不關心,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學習態度,但對于學生自身來說卻意識不到這種觀念的錯誤性。思政課教師在給學生上課之前首先要讓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正確理念,并把這種理念貫穿到學生學習的方方面面中,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直面學習過程中的困難與挫折。新媒體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可以指導學生很好地改善這一問題。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改變以往的傳統授課方式,在課堂中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并讓學生在課下自主搜集與課堂主題相關的內容做課堂報告,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思考,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對于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時也會更加嚴謹。另外,雖然思政課以理論指導為主,但更重要的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一些經典案例,讓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能力去運用所學的知識點尋找最佳解決辦法。讓學生具有自主意識和獨立的人格,學會將自己所學的理論運用到生活中去,不要只局限于紙上談兵。當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學生可以時刻向其他同學或老師求助,由此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最后,讓學生得到自我的信心搭建,這種信心搭建需要做的就是激勵教育法,每當學生進行輸出思政觀念的時候,教師可以不急于批判大家的思路,需要做的就是先贊賞學生的建議,過度指出學生觀念上的誤區,適當引導學生自我開始反思、反思后才可以得到專業的幫助,不太可能完全摒棄學生的思想,還是需要教師有耐心、慢慢舒展自己的教育方法,逐漸讓學生們習慣于自己的教學風格,可以慢慢信任教師,也愿意輸出自己的想法,跟教師同學一起進行思想溝通,完善自己三觀的形成。
四、留取多樣的思政作業
思政課堂需要做的就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讓學生接受專業的思想三觀培養、后期經過教師的引導,回顧整堂課程內容,即跟教師融匯溝通,隨即再開始思想洗禮,學習新思想爭做新青年,讓學生感受到思政課堂的魅力,為了讓學生可以得到專業的幫助,教師留取作業上,一定要凸顯出創新的優勢,可以在一些軟件上交作業,像是釘釘、微信、zoom等,在上邊記錄本次課程的作業照片,傳輸給教師,由教師觀看學生們的作業情況,然后再給標準的答案作為參考,每一個人對思政題目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讓大家都輸出思想、教師可以在第二天的課堂上進行講解、對學生們的答案都做出一些表揚,讓大家感受到自己完成作業的意義所在。
總之,新媒體環境下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創新是各高校需要積極面對的一個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總結經驗,做出對應的戰略部署和方法調整,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更加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學習知識,提升個人素質水平,成為一個有擔當有思想的新一代青年人。
參考文獻:
[1]張新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23)
[2]姬立玲.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